APP下载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8-15韩东海

关键词:评估学校管理

韩东海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当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为适应这一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无形资产管理将越来越重要。首先,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也就是具备优秀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团队,充分调动这些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以研发附加值较高的专业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校无形资产。其次,高等院校拥有无形资产后,还要实现其效益化和产业化,这将为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补充。有了成功的无形资产的产业化,高校的社会地位及社会价值都将在无形中得以提高,这样就可以给高校的无形资产诞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1]。但是,由于无形资产形态的特殊性——不具备实体形态,且大多数高校对其经济价值未能充分核算,故而在管理上一直不被重视,普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构成及特征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构成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高校拥有或控制的,与高校有内在联系,能在较长时期内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的那部分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由于高校人才聚集,知识、信息密集,设备先进,学科门类齐全、科技优势明显,蕴藏着巨大的无形资产。其范围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1)知识产权类。是指教职员工及学生的职务专利权、作品著作权、非专利技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

(2)高校的属性类。指与高校属性相联系的名称、标志、可信度等,会给高校带来高额的收益。如985、211等,这些学校在学生的招生和分配中明显具有独特的优势。

(3)政府特别授权类。类似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特许权,是指由政府对高校特别授予一些权力所形成的可能带来高额收益的情形。如自主招生权、税收减免权等。

(4)人力资源类。指高校拥有的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具有社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他们的知识渊博、社会影响力大,亦会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

(二)高校无形资产的特征

1.非实体性

高校的无形资产大多数情况下所代表的是一种权利,没有具体物质形态,只能从观念上感觉,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有形损耗,报废时也无残值。

2.垄断性

高校无形资产通常由学校垄断性地占有。这种垄断性受到法律保护,有关法律严禁非持有人无偿使用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

3.高效性

无形资产代表某种先进成果或有利优势,带来远远高于其成本的经济利益,能给高校带来超额的级差收益。学校的无形资产越多,则其所能获取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越大。

二、当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意识淡薄,管理松散,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仅仅局限于科研成果、科研论文,忽视对专利权、专利技术的管理,这也间接忽视了无形资产的效益管理。当下,大多数的高校在晋升职称、提职或者分房等有关教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都与科研课题、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等相联系,这就间接导致高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忙于争取课题,为了科研成果的鉴定而不惜代价,或者挖掘不同的渠道进行论文的发表和专著的出版,为的就是能在其自身的利益上占取一定的优势地位。有的教研人员,为了使其科研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往往以报告、演讲、论文或成果鉴定的形式对其进行公开,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专利申请这一点,而同行中的一些人却看到了先机进行了专利申请。由于专利申请的规定是“谁申请在先,专利所有权归谁”。这样就导致高等院校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造成了大量的无形资产流失。

另外,众多高等院校对无形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有些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在完成之后,高等院校的管理部门并没有意识到要将其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通常让科研人成果的主创人员对其进行专利权的申请并予以保护。这样,就使得高等院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失去了控制,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况且,科研成果的主创人员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对市场的运营也缺乏专业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往往会在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就可能导致无形资产的价值被低估,甚至无形资产转化效益延迟等现象。如若无形资产无法及时进行效益的转化,那么对于无形资产日新月异的今天,必将会有专业技术等无形资产由于其相对落后而贬值甚至失去价值。这将会给高等院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是对无形资产的隐性浪费。

(二)经济价值失真

无形资产通常不具备实物形态,所以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同样存在估计比较困难的问题,因此高等院校也缺乏对其的监控。无形资产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从而使其价值也无法确定,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对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从未进行过评估或者即使进行了评估也是不当的评估。由于高校往往重视实物资产的管理,对实物资产进行核查登记,却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和管理,这往往容易造成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产权主体笼统、产权界限不清,无形资产的价值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进而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高等院校对无形资产无法像对实物资产一样进行量化管理,也使得大批量的专业技术性无形资产会被科研人员私下进行转让,实现暗箱操作。有的科研人员和部门以高校的名誉在外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甚至注册公司等经济实体,而经济利益却为己所用,这也造成了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

(三)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僵化,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高等院校尚未对无形资产形成统一管理,一般都是多部门交叉管理,这就使得各部门职责不明确,对无形资产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管理[2]。一旦学校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没有一个能代表学校的部门统一进行处理来保护学校的权益。同样,由于无形资产的形态不能确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就没有具体的约束性制度,往往只停留在口头管理上,实际上就不能实现高等院校的统一管理。因此,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缺乏必要的无形资产管理监督体制以及必要的可行的运行机制,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没有配备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机构,致使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责体系,管理责任无法落实,没有清晰的管理程序。最终,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具体的规章程序可以依据,没有明确的标准体系可以掌握,使得无形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必要的内部管理,欠缺流畅的对外协调,也就容易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

三、无形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高等院校要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挖掘自身的潜力

我国为数众多的高校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建校历程。在这百余年中,高校自身的校名和校誉甚至学校自身这个品牌都是其难以计量的无形资产,这个品牌会在社会范围内,尤其是在学生家长范围内为该校取得良好的信任和好感[3]。高等院校完全能够利用自身的这些优秀资源进行拓展——比如,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其所从事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甚或是突出的贡献,这个时候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该毕业生与其曾经就读的大学相联系,这些荣誉也是高等院校的一种形式比较特殊的无形资产。另外,高等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创办特色专业,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培养人才的质量,从侧面提升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和课改等方面,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和技术发明,并在取得成果和成功时,及时地将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高校创效益,同时也为社会谋福利。

学校的功能主要是教育服务,而高等院校要提供的服务应该是让政府满意、让学术认可、让社会承认的服务,这样的高校服务才称得上是优质的服务。高等院校的服务不应该是消极地照章办事,而应该是具有个性化并有创新性的服务,因此高等院校要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合理模式提供服务,使得政府、学术界、在校生以及家长都认可和满意。

(二)高校要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鉴定,以防资产流失

高校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鉴定和科学可靠的评估,从而使得高校的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得到提高。无形资产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对其进行评估时,除了要考虑在开发或购置时的成本,还要考虑其价值的期限性,技术进步带来的资产的贬值,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收益状况,还要包括它的账面净值以及无形资产的宣传和维护费等,甚至还要考虑到管理无形资产人员的素质。准确地对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就可以较好地防范其流失,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能够得到保值甚至增值,推进科学技术和知识在社会范围内推广[4]。因此,加强对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鉴定已经迫在眉睫,高等院校应尽快制定切合自身实际需求的无形资产评估的标准和程序、评估方法以及评估规范等,从而建立完整的、有效的无形资产评估和鉴定制度体系,最终使得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价值能够合理确定,防止其流失。

(三)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建立严密的无形资产保护体系

高等院校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同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高校的无形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保护。对无形资产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进行划分,以实现专业化管理。在互联网发达的信息时代,高等院校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实现无形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这样无形资产的变动就可以及时展示到信息管理系统上,包括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成果评估、成果转让等,从而实现无形资产管理的全面性和动态性。各部门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要完全在专门机构的管理和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实现高等院校无形资产的高效管理[5]。

无形资产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所以在市场竞争中易于被他人非法盗用,一旦被盗用就会造成资产的流失,对于这种行为高等院校有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并要求必要的经济赔偿。故而高等院校要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和制度,这样可以使得高等院校科学有效地管理无形资产。比如,完善无形资产的监督和审核制度,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投资、转让和权益分配制度。另外,高等院校的教研人员,尤其是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要强化法制意识,懂得使用法律来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不受损失,这也是无形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无形资产的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以实现无形资产价值的最大化是每一个高等院校都不容忽视的问题。高等院校应采取措施防止流失,实现保值和增值,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社会效益,使其为高校、为社会、为国家都做出应有的贡献。

[1]王琳.学校品牌扩展策划研究[J].2005(1):15-19.

[2]刘云.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1(26).:74-75.

[3]桑秀英.高校无形资产有效转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1(18).:60-62.

[4]刘国华.如何运筹学校的教育资源[J].中学教育,2003(2):7-9.

[5]汪成楚.高校应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0-33.

猜你喜欢

评估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评估依据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管理的另一半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