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地方师范院校优势 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2013-08-15郭育红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师范院校师资

郭育红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我国不仅是人口资源大国,而且是教育资源大国。我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而且拥有庞大的农村基础教育。据统计,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78%。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对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地方师范院校是指由省(市、自治区)投资和管理,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科研型的独立高等院校。地方师范院校不仅具有高等师范院校的共性,而且具有地方性的特性,它承担着为当地城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当地基础教育,尤其是为当地农村基础教育服务,是国家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地方师范院校与农村基础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方师范院校对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责无旁贷。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以赴地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服务,要以“面向农村基础教育、研究农村基础教育、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宗旨,始终把农村基础教育的需要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自觉承担起为农村中小学培养、输送优质师资的历史重任,对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进步,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农村。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的这种重要价值与作用能否充分体现,关键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但现实情况是城乡教育水平和教育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毋庸置疑,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是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进步缓慢的直接原因。因此,中国社会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个国民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更好更快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享受更公平、更优质的国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起点,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这个薄弱环节,大力搞好农村基础教育意义重大且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着师资薄弱、经费短缺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使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落后现状,作为基础教育母机的地方师范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和智力等优势,积极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现状必然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不兴,则国家不兴的困境。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刻不容缓。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基础教育至关重要,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这又极为突显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队伍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缺乏、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地方师范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尤其是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是它的必然选择。地方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多优势,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的诸多问题,以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步伐,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是两个缺一不可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培育、成长成才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地方基础教育与地方高师院校之间存在着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它们之间共生共长、互惠互利、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一方面,地方师范院校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输送大量受过教师专业训练的合格师资、提供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最前沿的教学动态,引领、支持、服务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地方基础教育消化、吸收地方师范院校所培养、输送的人才,并且为地方师范院校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和教学、科研的实践基地。地方师范院校基本位处地级市中小城镇,与地方中小学有着长期、密切地联系和合作,能够深入调查和研究本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发展现状、教学和科研信息等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等。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农村基础教育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更加迫切地需要高师教育供给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因此,地方师范院校要想谋求可持续发展,就应当牢牢把握住新形势下农村基础教育给高师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发挥自身各种特长和优势,为翘首期盼地方师范院校输送新鲜“血液和养分”的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为其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输送优秀的师资,这是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必须肩负起的历史使命,也是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地方师范院校人才优势,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1、发挥地方师范院校师资优势

地方师范院校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落后现状有切身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学校的老、中、青三代教师采取多种方式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1)、义务培训:针对农村教师因经济原因上学难、读书难、接受继续教育难等问题,我们学院鼓励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利用寒暑假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义务培训,以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2)、通过利用学院的师资优势建立专业函授教学点、自考学习班等方式,对地方农村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以提高地方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并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3)送教下乡:我们学院组织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深入农村基础教育第一线,与农村教师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备课、听课、研讨课,为农村地区教师送去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辅导,切实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

2、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生源优势

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他们有浓厚的家乡情结,有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我们学院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秀大学生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具体措施是(1)鼓励本地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返乡到中小学进行支教义教活动,通过此活动,给比较偏远地区的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文化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和机遇,以改变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大学生通过返乡支教义教,不仅以他们的新视野,新见解,新知识,新方法,感染号召农村孩子们,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而且培养了大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家乡的归属感;大学生们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使他们毕业后返乡就业创业,从而为当地农村的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2)学生到农村教育实习,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我们学院学生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是采取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的集中实习和学生返乡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科生实习时间为12周,专科生为10周,两种实习模式都因时间短、安排不严密和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而基本流于形式,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基本都是市区的中学,大部分学校担心实习学生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让实习生上讲台的机会很少。而学生返乡后的实习情况学校基本不怎么监控,很多没有自控能力的学生到实习学校报到后就各干其事,最后开张实习证明交回学校交差应付,所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教育实习的价值,影响了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针对教育实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学院主管部门领导和各系领导多次到农村中小学去倾听师生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教学现状,在多次调研,讨论,协商之后决定到农村中小学开辟我们教育实习的主要基地,拟采取的措施是把实习时间延长为一个学期,学生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去农村中小学进行实习支教,这样既给农村中小学师资输送了新鲜血液,缓解了农村师资短缺的问题,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师范院校也强化了教育实习环节,提高了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地方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质量,也就意味着师范院校和农村基础教育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二)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物力资源优势,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我们学院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和语音设备,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丰富的图书库藏,有现代化的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实验室、测试中心等,这些都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提供了物力保证。所有这些公共资源我们学院都向农村实习基地的老师开放,以方便他们借阅和使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

(三)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科研优势,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发展教育,振兴教育,科研是必经之路。但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进行科研的条件和能力,教育科研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在科研条件方面,资料匮乏、信息闭塞是影响农村教师教育科研活动正常开展的直接原因。所以,地方高师院校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料、数据库等信息资源,让农村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最前沿的动态并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使中小学教师用较少的时间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以此促进他们理论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帮助他们及时吸纳最新的教科研信息,及时把握最新的教科研发展动态,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在研究能力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科研方法,因此,地方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可以开设“教师如何做研究”专题讲座,引导农村教师增强科研意识,培养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促进农村教师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和方法,帮助他们探索科研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促使他们自觉地运用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育科研实践,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探索研究、信息处理、文字表达、开拓创新等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走科研兴教之路。另外,师范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还可以合作开展科学研究,通过联合承担课题,合作研究,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深刻影响。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现状直接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母机的地方师范院校与农村基础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农村中小学师资薄弱等落后现状,地方师范院校不能袖手旁观,要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全方位地服务,保证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顺利进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袁贵仁.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加快师范院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2005-8-30.

[2]薛正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是地方高师院校的战略选择[J].宁夏: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4):125.

[3]钟英.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55.

[4]徐永辉.高等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探析[J].江苏:江苏教育研究,2008,(12):58.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师范院校师资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