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效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0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教学模式

周 琳

周琳/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讲师,硕士(广东东莞5234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受教育者的状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要突破口,互动教学有利于改变过去“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互动不足”的局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政课”教师也努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所改进和提高。但从社会整体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课堂中还未被普遍认同,实际教学效果与它肩负的重大任务还存在差距,在具体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很多内容会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整个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下,学生的思维就被固定在书本的框架内,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他们的印象中就是枯燥的说教,期末考试只要能背下来就行,学了也没什么用处。因而大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会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其内涵和精髓,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就难以达到。

2.教学模式单一。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知识和理论的灌输,从头讲到尾,没有考虑学生能否接受。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较低,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特别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缺少对该教学环境下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思考,课堂演变成了学生观看幻灯片。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态度消极,逐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烦的心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势必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3.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缺乏与实践的结合,这不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涉及实践应用的环节,没有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没有实现课堂内外的互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就很难让学生学习领会理论知识的精髓所在,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应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来具体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会用基本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生命力和说服力。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互动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模式,是基于对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显著特征的一种新型教学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互动教学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要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互动教学重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更加突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课、甚至游离于课堂教学的消极现象,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考,以主题发言、热点讨论、演讲辩论、参与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深刻领会所学知识。这样,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也使自身的认知水平,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不断迸发的思想火花,他们的思维理念也会影响着教师,使教师教有所获,也促使教师刻苦钻研、不断进步,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使教与学能够相互启发,相得益彰,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显性教学内容与隐性教学内容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互动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互动中,要特别注意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与隐性的学生情感体验相结合。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心态,教学时能做到全身心投入,用自己丰富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娴熟的技巧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学生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也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多用一些启发、鼓励的语言,少下指令,少做评判,让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踊跃发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大学生在情感认同中受到启发,获得知识,从而使其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详实的案例,通过丰富的史料、辩证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课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在这样的互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从而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实现有效互动。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但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互动也十分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通过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如果教学只停留于理论,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和抽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理论,让大学生学会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升他们的智慧和思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性认识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了解当前中国的国情、民情、世情。学生也能进一步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

三、构建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

1.在互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互动教学,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思维。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也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师生互动之中,改变原来“唯我独尊”的教学思路,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产生疑问,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学生产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与探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更加乐于学习,愿意主动学习。

2.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互动教学要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信服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必须优化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实际,也要适应时代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可以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特点,采用社会热点讨论、主题发言、小型辩论、、论文撰写与交流、案例解析、社会调研等形式,开展互动探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紧抓当前社会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并不断创新,体现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这样既能保证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关注新技术、新信息,利用好网络平台,优化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网络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运用各种音像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习热情。在教学手段上的不断尝试和探索,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更具实效。

3.充分发挥互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甘愿奉献,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会通过他的一言一行传递给学生,耳濡目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也才更容易被学生所认同和接受。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怀有满腔热忱,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会刻苦钻研,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积极进行师生沟通与互动,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互动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理论体系要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具备渊博的学识,熟练驾驭课堂,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还必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陶冶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这样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性格特质、兴趣爱好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使学生受益。教师具备了以上这些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才能顺利地开展,并取得实际的效果。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金洲.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娄先革.“互动”视野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高教论坛,2007(8)

[5]崔红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0(7)

[6]卢国杰.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机制[J].教育研究,2010(9)

[7]刘小龙.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互动的实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