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2013-08-15高雅静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0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素质

高雅静

高雅静/河北体育学院讲师,硕士(河北石家庄050041)。

教育的职能是“尽可能地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能够使教育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针对当前大学生找工作难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师德对提高大学生各项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品质的总和,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师德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高职院校处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高端,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社会全民进步的主要阵地。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大力推进师德建设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推动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走出无业困境[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可见师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知识传授可以是阶段性的,但是大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教育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树立正确而坚定的政治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心态,把他们培养成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师德建设在多元价值理念和社会思潮的今天尤为重要。

高校师德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的师德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甚至是终身的。高等学校要将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抓好,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经济危机复苏后,学生就业形势比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基数很大,情况不是很理想。据有关部门统计结果来看,2012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大约680万左右,而加上2011年没有就业的学生,一共有1000万左右,所以形势仍很严峻。但是重点高校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很多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并进入实习阶段[3]。

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4]。

中国人才热线最近发布的2013年首份大学生、研究生求职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和研究生仍然选择在深京穗沪津这五座大城市工作,而深圳特区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此次调查数据来源于全国收集的20000份问卷,调查显示,23%的学生将深圳特区作为就业首选城市,在就业城市榜单中位居第一;其次是北京和广州,各占16%;选择在上海和天津就业共计8%。选择上述五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的比例在全体大学生中占近七成[5]。

二、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近些年,各大高校都在扩招,结果是很多高校无论硬件、软件均达不到标准。大学里众多老师忙于“出书”、“走穴”,对学生缺乏关心,忽视学生的感受。高考的应试暂时难以改变,大学教师就更需要帮助学生实现从书本到社会的转变,这在应试教育为主体的今天尤为重要。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引导他们成熟、理性地思考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有责任感的大学教师,而不仅仅是像现在的许多高校,只在临近毕业时催促学生签约以保就业率,就业指导老师甚至比学生还要盲目,短视,对就业数据进行各种“加工”,贻误学生发展。教师师德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水平,也影响到学校的形象与品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力。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应把师德教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师德内涵建设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位置,并形成相关制度,做到师德教育制度化[6]。

三、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既要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又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这就要求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师德建设[7]。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一语道破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和在社会、历史、人类方面的紧迫性。他说,人类正在毁灭自然,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各位教职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在开会的时候顺手带走没有喝完瓶装水,但从各种会议现场来看,教职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至少没有第二个人带走自己的水瓶,甚至地上随处可见。

(一)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高低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方面,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对大学生加强哲学、历史、伦理、美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课堂和课外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内在素养的内化过程。教师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8],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首先要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能够加强教师从业信念,努力致力于教授工作,心无旁骛,从而使学生能够跟从教师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具有生命化指引力量的教师

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向他的学生展示人生的最高境界,还要做大学生高尚的人格榜样,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的最高理想和高尚的人格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高校教师的师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直接联系着整个社会。因此要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高校教师的使命感[6]。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领和组织者的角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对教育功能影响较大,生命教育需要有生命化的教师来组织和管理。生命化的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教师道德、精准的专业技能知识、教育职能和职业规范,还要对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能够建构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模式等。生命化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唤醒学生体验生命与健康的指引者,更是帮助学生实现生命与体育实践的鼓励者,使学生发现和探索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生命化的体育教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师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培养出不断超越自身的健康体魄和灵魂的现代化建设者[11]。

(三)大力提高教师待遇

201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单论工资,在全球224个国家的老师中,中国排在倒数第三名。全球教师工资前五名分别为加拿大、意大利、南非、印度、美国;全球教师工资后五名分别为亚美尼亚、俄罗斯、中国、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在中国,刚入行的大学老师收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每月259美元 (约合人民币1632元),是全球“最低价”。中国大学老师的平均工资也仅为720美元(约合人民币4537元)。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能以经济指标衡量,教师的劳动待遇也带有相当的福利性,待遇不高,精神富有,物质匮乏。文革结束后提出的科教兴国思想的关键是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加大教育投资中最关键就是提高教师的待遇。只有待遇提高,教师们才能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一心致力于教学工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四)壮大高校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12]。

[1]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30

[2]李洁.谈谈师德与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上),2011(10):12

[3]彭立勋.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EB/OL].(2010-03-01)[2012-12-11].http://blog.renren.com/share/69204335/870370898

[4]臧瑞娟.大学生在校期间兼职及实习对今后就业的影响分析[J].学校与社会,2012(2):20

[5]中国人才热线.2013年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排名:深京穗沪津居前五 [EB/OL].(2013-04-12)[2013-05-07].http://bbs.szhome.com/commentdetail.aspxid=146771540&projectid=90030

[6]刘燕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及对策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7

[7]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S].2010

[8]徐宏博.高职教师师德现状分析及建议[J].师资队伍建设,2012(10):20

[9]程红,吴志强.国语读写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10]张玉兰.体育教育中的生命本质与体现[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3):32

[11]孔养涛.我国高校教师师德状况研究[J].陕西教育 高教,2011(12):71

[12]教师 http://baike.baidu.com/view/33837.htm

[13]周琳.高职教师师德内涵及建设路径浅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2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素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