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终岁末的悲喜交响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0期
关键词:贺岁片范冰冰

徐 莹

徐莹/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浙江大学硕士,苏州大学在读博士(浙江杭州310018)。

小成本喜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凭借其无可比拟的票房优势,成为2012年终岁末的一匹黑马,在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亦演变成大众热议的社会文化事件,引发了无数专家、学者、媒体、网民等的热烈关注。截至2013年1月29日,《泰囧》的累计票房已达12.6亿,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电影。一部貌似平常的喜剧贺岁片何以引发如此观影热潮?一部制作平平的小成本影片何以屡创票房奇迹?这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也无法简单地用艺术创作规律来解释。

反观比《泰囧》早13天上映的《一九四二》——一部被《新周刊》评为2012“年度电影”的“好电影”,虽在艺术价值和制作水准上堪称上乘,但遭遇票房上的滑铁卢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泰囧》动不动就近13亿的票房相比,冯小刚呕心沥血十八载、数易其稿、三次搁浅的《一九四二》,从上映到下线,最终只获得3.64亿票房的事实不得不令人嘘唏。

好在票房永远只是表象,任何有点艺术修养的人都不会把票房与影片的质量简单地划等号。《一九四二》与《泰囧》,这两部在风格、类型上相差甚远的电影原本并无什么可比性,但却因为两位导演与贺岁片的特殊情缘而使这种比对成了可能——一个拍过多部贺岁片、屡创票房奇迹、堪称“中国大陆贺岁片之父”;一个近年来频繁出演贺岁片、又因执导的贺岁片创下票房神话而备受关注。又加上两部影片都在2012年终岁末的贺岁档上映,尤其是在票房上出现巨大反差的事实,更让人有一种将两者相提并论、解读、剖析的冲动。

导演:冯小刚VS徐铮

作为一名谙熟百姓心理的导演,冯小刚曾给国人奉献了一部又一部轻松欢娱的贺岁片,给我们带来无数欢笑和喜庆。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到《大腕》、《非诚勿扰》系列……冯小刚的贺岁片一度成为年终岁末老百姓最大的期待,冯小刚也成为中国大陆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本土导演。

即便是风格迥异的《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依旧以其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彰显了冯小刚的不凡实力。如今的 《一九四二》,又一次将镜头对准了大时代、大灾难下的普通人,并将那种悲怆风格推向极致。虽离6亿票房的预期相差甚远,但影片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把一部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没有情节的纪实类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把众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用二十几年拍贺岁片积累下来的人气作赌注,导演的创作诚意令人敬佩。凭借《一九四二》,冯小刚当之无愧地成为《新周刊》2012“年度新锐人物”,成为“一个用绝望表达希望的人”。他“回到历史暗处,和先人们一起死去又代替他们活在今天”,“在大国崛起、国渐强民渐富之际,他诚实地走进历史,历尽坎坷,努力回首那段不堪回首、民族最痛的一页”,“他抒发的是真实、宽容与苍凉;而始终没有消失的,是希望”[1]。

而徐铮,虽是初执导筒,却因《泰囧》屡次刷新票房纪录,成为2012年终岁末最引人关注的导演新秀。他近年来出演的一系列喜剧片、贺岁片早已为其赚足人气,从《春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到《人在囧途》、《搞定岳父大人》……演员出身、主演过多部喜剧的徐铮似乎更懂戏、更懂演员、更懂得观众需要什么。

徐铮曾多次公开表示:“大家都说我们是黑马,我说不是,因为我们是有备而来。”在当演员时,徐峥就喜欢参与剧本讨论,有时甚至会亲手改写剧本,再加上天天在片场,不仅对拍摄和现场调度了如指掌,还参与了许多幕后创作工作。他的导演理念在《人在囧途》、《夜店》、《搞定岳父大人》以及还没上映的《摩登年代》等电影里都有体现。所以面对超乎寻常的票房,徐峥显得颇为冷静——“这绝对是一把双刃剑!”“仅以票房去关注此影片,对影片并不公平”。显然,导演徐铮担心大家对票房的关注会淹没了对这朵“奇葩”本身的欣赏!正常的电影,不正常的票房,其背后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影片内容与风格:沉重悲情的民族灾难史VS轻松幽默的搞笑喜剧

《一九四二》由于回顾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民族灾难史,因而显得沉重、纠结和压抑,历史的伤痛感不时刺痛着每一位观众的心;而《泰囧》则诙谐、轻松、幽默,搞笑的剧情不时引来观众的爆笑,是一部类型明确又接地气的喜剧片。两部影片截然不同的内容和风格也是导致票房反差甚大的重要原因。

《一九四二》“穿透时空的阻力,将1942年的300万河南同胞带进2012年,做了一次迟来的告慰”,“讲述了个体的挣扎与悲惨”,“表达着整个民族的痛感与饥饿感”[2]。影片色调灰暗,人物间的对话也常常刺痛人心。如日军司令冈村宁次一向主张以华制华,在国民政府没有及时给灾民发放粮食的情况下,他决定由日军向灾民供粮,以便有效分化中国国民与政府的凝聚力,让这些灾民反过来为日军做事。他的部下深表疑议:“这不可能吧,他们可是中国人啊!”冈村宁次意味深长地说:“他们是中国人,但他们首先是——人!”的确,当人仅有的一丝生存的希望都将遭到剥夺的时候,人的尊严无从谈起!一如“老东家”的饰演者张国立的感叹:“人的尊严是从肚皮开始的!”又如蒋介石与李培基有段这样的对话:“饿死了多少人?”“官方统计是……三千人。”“实际上呢?”“……三百万!”再如当美国《时代周刊》的战地记者白修德质问“为何国民政府不去救灾?”时,蒋介石沉默片刻后的回答是“……灾情是有的,但是……没你说得那么严重!”白修德说“我看到了狗吃人!”

而《泰囧》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徐峥和王宝强凭借2010年的“超囧春运回家路”积累了大量人气,如今再度联手,远赴泰国,上演异域冒险传奇。喜剧明星黄渤的加盟,更增强了囧神组合的喜感,大大提升了影片的搞笑指数。正是这种轻松幽默、喜感十足的特质,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使得影片的热度迟迟不减。

此外,《泰囧》的意外收获也值得一提。影片拍摄期间正好遇上泰国的泼水节,泰国工作人员都要去过节,影片无法正常拍摄。与其让剧组停工、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泼水节拍进去,让影片增加一些异域风情。徐铮当即组织人员修改剧本,临时加入了泼水节的内容。事实证明,这绝对是明智之举。这既让身处寒冷季节的中国观众感受到浓郁的热带风情,又让他们体验了泼水节的喜庆热闹,这种异域风情和喜庆氛围不仅符合影片的基调,而且与中国观众的“贺岁”期待不谋而合。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段临时加进去的内容并无突兀之感,而是与影片的剧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本片的一大亮点。

宣传营销:传统大规模高调宣传VS借助新媒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这是一个营销制胜的时代!正如著名制片人张伟平所言,一部影片一定要成为一个文化事件,才可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才能取得票房的成功,这也成为他制作发行大片的理念,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黄金甲》),无不如此。一部影片一旦成为社会文化事件,就会引来媒体的关注、专家的热议、观众的跟风,影片的票房、知名度与其质量也就没有了必然的联系,一如《黄金甲》的高票房,与其说那是影片本身的成功,不如说是营销的成功。

但是与《黄金甲》的“成功”不同,《泰囧》的票房神话是影片质量与宣传营销的双重成功,它得益于营销,但绝不仅仅是营销。讲一个好故事,以故事吸引人是《泰囧》这类小成本喜剧片的制胜法宝。相比于《一九四二》动辄4千万的宣传成本(总投资2亿5千万),《泰囧》制作加宣传的总费用不过3千万,但《泰囧》的制作方巧妙地借助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进行了成功的整合营销传播,规避了资金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参加了《快乐大本营》、《超级访谈》等电视节目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推广宣传,而且充分利用了地铁、公交、火车、大学校园等人流量巨大的渠道进行广告宣传,通过不同的营销方式,将影片的信息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它的目标受众。此外,《泰囧》还开创了定制宣传片营销的先河。通过与万达电影院线的合作,让徐铮、王宝强两位主演配合圣诞节拍摄了定制宣传片《圣诞老人哪去了》。片中徐铮扮演一个好男人哄着哭闹的宝宝,宝宝由王宝强扮演,戴着圣诞帽、含着奶嘴,哭闹着要圣诞礼物,可圣诞老人却不见了,镜头一转,原来圣诞老人正在陪女友看《泰囧》。整个情节欢乐搞笑,与影片的气质非常相符。作为电影消费的重要终端,影院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宣传环节。“定制宣传片可以看作是影院营销的升级,从原先单调的宣传册、海报到有故事情节的视频,更具吸引力”[3]。

如果说,当年“满城尽谈黄金甲”的现象是制片方人为制造的文化事件,那么如今“众人皆欲看《泰囧》”的壮观场景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网络新媒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受众数量庞大、互动参与性强、营销费用便宜等优势”,成为影片营销的新宠[4]。这种借助网络特点发起的互动营销,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出品方就在网上发布了《泰囧》系列物料,色彩明快、笑料十足。徐铮、王宝强、黄渤三人组成的“囧神”组合,因其接地气又特色鲜明的角色形象,成为网民竞相创作的灵感来源,连著名漫画家陈柏言都为三人创作了漫画形象。随后,网络上刮起了“全民P图”风,使《泰囧》还未上映,就受到了网络热捧[5]。如此大规模的超强预热效果远非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所能及。单就网络新媒体营销这一块,《一九四二》就彻底输给了《泰囧》。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影片的整合营销传播,这是《一九四二》制片方必须反思的问题。

此外,每个看过《泰囧》的观众都会对片尾出现的范冰冰津津乐道。范冰冰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成就了三个男人审美疲劳之后的视觉美宴。近年来,范冰冰以其时尚、美艳、霸气赚足人气,稳居中国一线女星前列。将她写入剧情,本身就很接地气。当原本只是一个虚拟符号的范冰冰真的在片尾出现,且伴着《还珠格格》的主题曲笑着向宝宝打招呼时,观众的心情必定是五味杂陈的:他们在获得视觉愉悦的同时,不得不感叹中国女星星运之不可测——当年平凡的不起眼的丫鬟金锁,早已麻雀变凤凰,在人气和风头上远远盖过了她伺候过的两位格格!范冰冰的出现绝对是锦上添花之笔,既预示着草根朴实梦想的实现,透露出影片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对范冰冰个人形象的提升也不无裨益。

导演徐铮也在《杨澜访谈录》中坦言:“没让范冰冰出现在宣传海报中,就是不想只是靠她去吸引观众,而是想更尊重影片本身。”而按传统的操作套路,范冰冰一定会被放在海报的醒目位置,成为宣传营销的一大亮点。所以当观众在结尾意外看到范冰冰时,绝对会感到惊喜。这种惊喜被带到片外,通过口口相传所达到的宣传效果远比让她出现在海报中要好得多。以口碑营销让影片保持足够的后劲,这也正是导演徐铮及其主创团队的智慧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泰囧》说成典型的“三俗”影片,实在有点言过其实和苛刻了。

档期的选择——均主打“贺岁档”,但《泰囧》主动调整档期,成功避让大片

“如果一部影片没有找到合适的档期,相当于一个好姑娘没有嫁到合适的老公。”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的确,合适的档期对电影票房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期的选择要依电影的内容和当时的市场营销环境而定。《泰囧》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与其档期的选择密切相关。

《泰囧》原定2012年12月21日公映,想在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让大家乐呵一把,来个“末日狂欢”,顺便辞旧迎新。可宣传发行方经调查发现,与《泰囧》同时上映的还有《十二生肖》、《血滴子》、《大上海》等重量级大片。与这些大片正面“冲撞”,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于是果断作出了调整档期的决定,将《泰囧》的上映时间提早至2012年12月12日,为该片的首轮放映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而反观很多国产影片,由于普遍缺乏档期意识,往往要等到拍摄完成后才去寻找合适的档期,结果可想而知——要么为了迎合档期仓促上映,市场得不到必要的预热;要么影片内容与档期性质脱节,目标观众群根本不会在放映的档期中出现,最终的票房惨败也成了必然。

《一九四二》的档期虽经多次调整,但选在2012年11月29日上映实属不够明智。首先,把上映时间放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之后,且大部分档期与《少年派》相撞,这本身就充满了不利。3D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向来不错,更何况出自大导演李安之手。先上映的电影,如果口碑不错,就会引来更多的观众,必然会分流其他电影的票房。在同等选择下,人们更愿意选择口碑甚佳的《少年派》,而不愿以《一九四二》为试金石。再者,《一九四二》的上映档期处于宽泛意义上的“贺岁档”,其内容风格与老百姓对“贺岁”的心理期待格格不入。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2012年大家都过得很悲催,工作上、事业上、感情上、投资上……所以这些悲催的人特别需要在年终岁末释放一下压抑已久的心情,而《泰囧》就给观众提供了这样一个释放的机会,又因为契合了中国观众特别看重的或喜庆或温情的“贺岁”氛围,自然会赢得盆满钵满。而《一九四二》由于呈现的是苦难和伤痛的记忆,那些深沉、悲壮、令人发指的场面会让人不时陷入一个个沉重、纠结的漩涡中,这与那些希望“释放”、“放松”一下的观众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所以当《一九四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遭遇风格旨趣完全不同的《泰囧》,票房上的巨大反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此情此景,不知道冯小刚有没有想过,假如《一九四二》不是选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映——避开《少年派》、避开贺岁的喜庆氛围,而是放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八·一五”或“勿忘国耻”日“九·一八”,在举国反思历史的沉重氛围中上映,票房又会怎样呢?我想至少要比现在好得多吧!

社会文化心理——拒绝严肃、极少反思

《泰囧》在国内取得了12.6亿元的超高票房,但在北美的票房却不足6万美元,反差之大令人咋舌。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奥斯卡主席霍克·考奇认为,“喜剧是很难走向世界的,笑点很难翻译,本土的文化在外国不被接受很正常”[6]。面对好莱坞大片的猛烈攻击,我国的本土喜剧如何以小博大、发挥它的独特优势,以内在的文化属性赢得更多中国观众的认可,是所有中国电影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泰囧》的喜剧特质决定了它受众上的局限性,那么以“历史、灾难”为主题、反思人性的《一九四二》无疑更具有走向世界的潜质。但事实却是,《一九四二》连走遍中国都比较困难。究其原因,还是与当下中国社会的文化心理密不可分。对很多“生活不易”的普通人来说,太猛的“药”,他无力承受;对生活优裕者来说,懒得思考、拒绝沉重已然成为一种常态。所以事情就变得很无奈:冯小刚拍《一九四二》是希望以史为鉴,给国人一种警醒,但却被多数人所拒绝,或难以承受。

而从电影美学的角度来考量《一九四二》,一些硬伤的确是存在的。《一九四二》有灾难、有沉重、有反思,但却缺少亮点或希望。尽管老东家对小女孩的那句“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算认识了”多多少少带给我们一丝希望,但相比之前的沉重,这丝希望显得过于渺茫,还不足以让观众从那种纠结压抑的情绪中超脱出来,更无法看到未来的出路在何方。这恐怕也是许多人不愿去看《一九四二》而更愿看《泰囧》的一个原因吧!正如著名学者尹鸿所言,“对于电影来说,仅有苦难是不够的,或者说仅仅讲述苦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表达一种面对苦难的态度。天空越黑暗星光更明耀,黑暗之中的星光反而会成为观众心中一盏长明之灯”[7]。

[1]新浪传媒.2012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新锐人物:冯小刚[EB/OL].http://news.sina.com.cn/m/2012-12-15/222425820987.shtml

[2]新浪传媒.2012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电影:《1942》[EB/OL].http://news.sina.com.cn/m/2012-12-15/213825820911.shtml

[3][4][5]范玉明.基础市场营销学的《人在囧途之泰囧》成功原因探讨[J].现代营销,2013(1):29,2829

[6]冯玥.谈中国电影[N].都市快报B14文娱新闻,2013-4-16

[7]尹鸿.只有苦难是不够的——《一九四二》缺点什么?[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580270102e96o.html/2012-12-21

猜你喜欢

贺岁片范冰冰
电影摄影机
范冰冰、李宇春、娜扎 斗艳2018戛纳,谁赢了?
范冰冰:你要真正强大,才有能力嫁给爱情
贺岁片二十年:大腕们的电影情书
范冰冰不拘小节
初三看贺岁片
范冰冰
第一次坐高铁
从《天下无贼》看冯小刚贺岁片特点
对贺岁片“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