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改效应的检验指标探讨

2013-08-15陈清志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检验改革

陈清志

(闽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石狮 362700)

1 高校体育课改效益分析

1.1 加强指标量化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理念,从多个指标量化出发,以提升体育课程设置水平。高校需要自觉参与体育改革,制定体育课程改革的各项指标,加强理论和实践指标,全面提升体育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水平,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发表指标量化问题,不断完善效验指标管理体系,提升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水平,为体育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1.2 建立健全检验指标管理体系

健全的高校体育课改指标管理体系对优化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让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效应。当前需要加强对体育课程改革量化指标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策略,排除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各种干扰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措施奠定重要的基础,为体育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1.3 建立一套有效的体系课程效验指标评价体系

课程改革指标制定过程中,需要对指标的实施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最终建立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提升指标控制水平。高校体育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进一步监督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面向未来,引导体育教学思路向纵深方向转变,制定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效验指标。

1.4 高校体育课改检验指标建设需要教育投入

体育教育投入对高校体育教改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体育检验指标制定合理的投入方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为体育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高校体育课改效应的显现需要检验指标的支持,检验指标的实施需要体育教学投入,教学投入资金对其指标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检验指标改革体育课程,优化整个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让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步入新台阶。

1.5 高校体育课改需要突出“俱乐部”指标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化工程,需要突出“俱乐部”指标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体育课程管理水平,实现课程指标体系建设的全覆盖。高校体育课改实施过程中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综合管理理念,各项体育课程改革的检验指标都要符合“以人为本”的整体思想要求,逐步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模式。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标检验效果实现过程中需要打破原年级、班级、系别、性别的界限,根据体育场馆和教学课程设置“俱乐部”指标管理模式。体育教学模式实现过程中需要坚持学生所好和教师所长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课程体系的全面融合,让体育课程更好地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服务。

1.6 高校体育教改需要推行“分层次教学”指标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标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体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主体支持。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需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充分认识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的健康水平进行考核,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提高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程体系总体目标。体育课程教学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知识、不同水平制定合理的方案,优化体育教学管理模式,提升课程教学整体水平。体育课程改革各项指标实施过程中需要全面实施因材施教工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体育教学的综合管理能力。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坚持终生性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不断优化教学管理策略,提升体育课程的综合管理效率。

1.7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引导学生终生体育思想

终生体育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围绕体育教学这个中心,强调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两种方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体育终生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注重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全面结合,体育课程改革指标制定过程中需要把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升体育教学综合管理水平。教学思想需要通过教师进行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体育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体育思考,形成体育课改效应的验证指标,全面提升体育课程改革综合水平。

2 体育课程改革检验指标制定策略

2.1 体育课程改革检验指标问题

从当前情况看,高等教育正处于大发展的关键事情,体育课程改革是摆在大学体育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体育课程质量提升需要科学的检验指标,因此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论,为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体育课程理论研究过程中,需要从改革的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理论指导指标。我国正处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产生直接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逐步开创体育教育理论新局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把体育运动作为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发挥体育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优化体育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思考。高校体育课程如果不能进行深入改革,那么任何教育改革都难以达成实质性效果,因此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发挥关键性作用,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2.2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制定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对教育改革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把体育教学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课程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符合时代要求,形成完善的课程指标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课程综合管理效率,为课程质量提升创造基础条件。现阶段需要加强课程综合指标体系建设,积极引导高校进行课程目标制定,建立科学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全面提升课程改革的综合实力。体育课程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目标,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根本上解决课程改革不合理的问题。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基础课程建设需要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需要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形成一种平衡和对称,全面提升高校体育课程综合管理水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形成一种良性机制,提升课程改革的整体效率。

[1]王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

[2]宋盛庆.高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华章(教学探索),2007(9).

[3]周丽红.对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特色的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04(6).

[4]林立,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体育课检验改革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改革之路
体育课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改革备忘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改革创新(二)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