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研究

2013-08-1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导向基础

陈 红

(三明学院管理学院,福建三明 365004)

1 “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与培养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的专业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它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课程的培养目标通常包括3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目标,使学生具备会计职业的基本思维方式;二是能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确认、计量、计算、记录、报告各种经济业务的基本技能。以“基础会计”为起点,培养“理论+实践”型会计人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

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内涵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意味着不能只根据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而是要面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工作过程来培养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

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相比较,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它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职业角色,了解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以后学习中有的放矢,提升教学效果。其次,采用情景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环境、课程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贴近职业实践。第三,突出了工、学结合,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学生心理过程与行动过程融为一体,即“教、学、做”一体化,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构建了一种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关系。

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3.1 创新教学理念

在本科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通常定位在“应用型+研究型”。所以,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始终以“既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又能继续开展理论研究”为核心,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不能强求一律。

3.2 调整授课体系

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介绍、实务操作和财经法规3个主要部分。大部分教材采用按学科体系编排的“平行”结构,这对初次接触会计学的学生来讲过于分散和凌乱,缺乏逻辑性,不易接受;而按照“串行”结构,将会计账务处理的工作过程作为轴线,针对工作过程的每个工作环节来设计学习情境,根据完成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可以明晰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3.3 开展多样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1)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学生缺少对社会经济活动内容的理性认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的会计处理技术和方法等内容需采用讲授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的声、光、色等效果,增强仿真性,让知识变得更鲜活。比如,在讲解会计核算对象时,可先向学生展示图片,然后围绕图片介绍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资金形态。

讲授法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的知识传授,不能完全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而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使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1,企业从哪儿获取资金?(目的:理解经济业务的完整性)问题2,货币资金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目的:体会具体经济业务的复杂性)问题3,固定资金怎样转化为生产资金?(目的:感受本学科的抽象性)

(2)广泛使用导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为主体,全方位、全过程地实施导向式教学法,以使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入课程所要介绍的基本原理,引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和兴趣。在能力导向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实践能力。应试能力一方面要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为教学参考,使学生在一次学习过程结束后能够顺利通过两个考试,为毕业、就业准备条件,一举多得。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次实训(尤其是集中实训)。集中实训至少应包括手工账和电脑账两部分(可分次进行),手工账因其财务资料更形象直观,账务处理程序更贴近讲授部分的内容,实训效果往往好于电脑账。但是随着各类财务软件的普及,利用电脑进行会计处理是今后财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也可以选择通用的财务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另外,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既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实践导向的原则,无论是介绍原理与方法,还是选择例题和作业,都应尽量切合实际,模拟实际业务的多样性,让学生充分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脉动,训练学生的发散型思维。

(3)使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些案例中,既有书本中反复强调的典型的会计业务,也有学生在课堂上从未接触过的问题和领域,让学生去判断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领会学以致用的道理。

总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按照工作内容调整教学体系,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启发式教学开拓发散性思维,通过案例式教学深化职业思维,使学生尽早树立“会计人”的职业形象,从而高质高效地达到“基础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1]会计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探讨[EB/OL].(2009-09-22)[2012-03-06].http://www.chinaacc.com/new/287_288_/2009_9_22_ch5214565912299002405.shtm l.

[2]曹世凤.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在高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D].广州:暨南大学,2009.

[3]潘玉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9):256.

[4]赵艳丽,杨光.高校财务会计管理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0(3):41-43.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导向基础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偏向”不是好导向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