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刊编辑不可忽视标点符号的作用

2013-08-15李金丽

关键词:引号逗号标点符号

王 薇 李金丽

(东北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110819)

提到标点符号,通常情况下不太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许有人会不以为意,认为它们的作用微不足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稿件中若是缺少标点符号,读起来就会像猜灯谜一样费劲,当然也就谈不上正确理解了。如果虽然有,但却用的不正确呢?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就会让人费解、误解,甚至因此而产生严重后果,其副作用不亚于关键性的文字差错。因此,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问题,必须引起期刊编辑的重视。

一、从名家名言看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不要小看标点,以为轻而易举,一定要谨慎从事。”郭沫若也说过:“标点符号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个人体会专家所言极是,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别的不说,小小的引号就能关乎国家主权。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标题新闻——我国政府抗议日本议员空中“视察”钓鱼岛(见2010年10月12日新华社所发稿)“视察”二字加引号的用法。在这里引号必须加,否则对我们来讲就没有主权可言了,因为词典上对“视察”二字的解释有二:(1)上级人员到下级机关检查工作;(2)察看,如察看地形等。很显然这些都只能是发生在一国之内的事情,你到别的国家做,人家能允许吗?肯定不能。所以说,把“视察”二字加上引号就向世人明白无误地表明了我们对钓鱼岛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别人无权干涉的严正立场。这也充分证明了小小的标点符号完全可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由不得我们不重视。[1]

其他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同样的问题,如由小小的顿号引发的主权不明的差错:宗教观念浓郁的地区(如中东、西藏)则钟情于象征天地神秘色彩的松石和青金石;顿号误为间隔号:列宁·彼得一世,在字面上把伟大的革命导师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合二为一了,错误的性质也就超出了简单的标点运用错误的范畴。其他种类的例子则不一而足。由此说,我们没有理由轻视标点符号在稿件中的作用。

以上的大小例子都说明了一个相同的道理:就像足球比赛中的所有违反比赛规则的动作都叫“犯规”一样,只不过是严重程度不同,犯规者有的是被口头警告,有的是被出示黄牌,更严重的则要被红牌罚下。稿件中的标点符号用法凡是不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都属于“犯规”,尽管有些不很严重,其危害显得无足轻重,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要像球场上的“黑衣法官”那样明察秋毫,都要予以纠正。

二、有关稿件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

虽然比较极端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在我们的稿件中很少见到,但我们绝不能视其为没有。事实上标点符号的误用现象在稿件中还很普遍,只不过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而已。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成果的传播载体,更承担着繁荣学术乃至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而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首先要身体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笔者认为这样做的意义至少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遵法、守法的体现。早在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就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它属于行业法规,出版界当然要遵守;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B/T 15834—1995,1996-06-01实施),标志着它被提升到了国家法规的高度。公民遵法守法是天经地义的,期刊编辑更是责无旁贷。

二是规范稿件中语言运用的需要。就像体育比赛中所有违反比赛规则的行为、动作都属于“犯规”一样,稿件中所有不符合《标点符号用法》要求的用法都是差错,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编校工作中如何做到自觉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进而纠正书稿中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在具体实践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等等。然而,具体的应用情况千差万别,不好一概而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探讨:[2]

(1)使不使用的问题。标点符号的功能主要是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因此,该用时则用,而且必须用,如例1:据表1中的数据绘出了三大产业产出对M2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在例1中,该句子在“脉冲响应曲线”后面应使用逗号,如果不使用逗号,就会使句子出现结构混乱的语病。《标点符号用法》列出的常用的16种标点符号用法各异,在使用时要让它们“对号入座”,不可节省。

当然了,在该用则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而成为标点符号的“浪费专家”,如例2: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补偿的建模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预报效果。在例2中,该句子在“基于补偿的建模方法”后使用的逗号就为多用。

(2)选取的对不对的问题。《标点符号用法》又进一步地把16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分为7种点号和9种标号并做了说明:“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内点号和句末点号。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可见在应用时要根据定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正确的选取。在稿件中这方面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主要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逗”到底或一“句”到底,逗号、分号不分,括号的使用比较随意,引号的使用不规范,等等。例3:过度标引的后果,一是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二是影响检索系统的精度;三是容易导致误检。在例3中,该句子的分号选取不正确,虽然句子较长,但只是一个单句,因此应使用逗号,而不该使用分号。例4:经常被用做主要的市场细分变量的人口学变量在定义绿色消费者方面并不显著(如收入、教育程度、性别等)。在例4中,括号的使用有误,应放在“人口学变量”的后面。[3]

(3)运用的对不对的问题。考虑这一问题为的是免生歧义,焦点主要集中在点的位置和用的是否准确上。例5:据文献[7]选取的式(5),所导出的特征曲线,与实验值相符。在例5中,该句子的含义是式(5)是从文献[7]选取的,而作者的本意是式(5)是根据文献[7]选取的,因此逗号应放在“据文献[7]”的后面。由于逗号的位置使用不当,使得句子的含义截然不同。

三、结语

标点符号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之所以抛出上面的话题,主要是想以此说明:标点虽小,作用却不小;使用不当,后果难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还真容不得我们忽视。

在期刊出版流程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首先是对作者而言的,因为稿件是他提供的,属于使用的上游;编辑则是对使用情况进行评判——评价和判断,进而得出结论,随后进行更正,完全是使用的下游。编辑要靠什么做评判呢?当然得靠对标点符号的深入、正确理解,并能够活学活用,运用水平至少不能低于作者(一般情况而言)。唯有如此,才能胜任工作角色。因此,期刊编辑应该努力想办法积累这方面的能量,把自己变成标点符号运用方面的专家,进而增加为作者把好标点符号使用关的资本。

[1]林穗芳.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郭爱民.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3]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引号逗号标点符号
逗号
引号的用法
逗号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引号和书名号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自傲的逗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