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原因及康复治疗

2013-08-15苏文兵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肘关节肱骨部位

苏文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在现代骨科临床上,肱骨下段骨折较为常见,内固定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之一,如果临床治疗措施不当,可能导致患者的骨折部位不愈合或愈合效果不佳,对术后肘关节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本文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7例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79例中,男性47例,女性32例;年龄16-68岁,平均(34.8±1.4)岁;伤后距手术时间7-11d,平均(8.6±0.3)d。本组病例均为肱骨下段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27例,开放骨折1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3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接受内固定治疗,在全麻或臂丛麻醉下,利用气囊血带,肘外侧作切口,解剖至肱骨外髁,外髁骨折块完全显露。术者彻底清除骨折部位游离的小碎骨片及血凝块,操作时要注意动作的平稳、轻柔,避免切断外髁骨块上附着的软组织。复位成功、固定满意,对切口进行分层缝合。

1.3 术后处理:本组患者内固定术后即进行肩、腕及手指关节等部位的主动功能锻炼。术后1-2周后,所有患者均行肘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并给予针灸、理疗、推拿、关节松动训练。术后1、3、6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X线片,以及时了解患者骨折部位的实际愈合情况。

1.4 评定标准:本组病例术后肘关节功能的评定评价均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3],具体标准如下:1)优,伸肘15°、屈肘130°的情况下,肘关节无不良症状;2)良,伸肘30°、屈肘120°的情况下,肘关节无或有轻微的主观症状;3)可,伸肘40°、屈肘120°的情况下,肘关节有明显的不良症状;4)差,伸肘40°、屈肘<90°的情况下,肘关节功能不同程度受限。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0.4±1.2)个月,术后肘关节功能的评定结果为:优37例(46.8%),良33例(41.8%),可6例(7.6%),差3例(3.8%),优良率为88.6%,其中3例为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

3 讨论

肱骨下段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骨折现象之一,从解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肱骨下段的特点是较扁簿,处于密质骨与松质骨之间的交界部位,容易发生骨折。目前,在肱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内固定治疗方式,由于骨折部位的近端多为密质骨,而远端则多为松质骨,内固定材料出现松动现象的几率较大,对于骨折部位的愈合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现象。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发生率约为3.8%,多数患者基本可以恢复肘关节功能。结合笔者收集和整理的相关临床资料,现对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原因及康复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3.1 原因:1)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在肱骨下段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治疗中,合理选取内固定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内固定物的长、短、粗、细等不符合实际要求,必然导致内固定的强度不足,最终出现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情况[4];2)手术操作不规范,在不肱骨下段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临床医生自身的技术水平不过关,可能导致过多的软组织、骨膜剥离,不但影响了患者骨折部位局部组织的抗感染能力,而且会造成局部组织的血运受到影响,术后出现骨折部位不愈合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另外,在手术操作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而造成患者骨折部位血管严重破坏的现象较为常见,未能达到解剖复位的操作要求,使得患者骨折端的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就可能出现肘关节功能受限的现象;3)骨折部位未能获得有效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肱骨下段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的稳定性不足多数与关节面不平整有直接联系,直接影响到骨折部位愈合后进行的肘关节功能康复治疗[5]。另外,由于解剖复位的效果不理想,可能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这也是引发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4)术后外固定的时间过长,忽视了患者术后早期的肘关节功能锻炼。在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内固定术后长期使用长臂石膏托外固定,由于患者畏惧肘关节功能锻炼的疼痛,而未能按照医护人员制定的康复治疗计划进行上臂肌及前臂肌的主动静态舒缩运动。由此可见,导致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关节周围肌肉废用性萎缩及组织粘连等。

3.2 康复治疗:1)建立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在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是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减少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笔者认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手术效果、术后情绪、经济条件等,而康复治疗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将患者内固定术后可能存在的不利于骨愈合的不稳定因素逐渐转化为有利因素,并且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从而才能确保实施的实际效果;2)术后早期的康复治疗中,一般术后第2d就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具体方法为:患者通过握拳,足背伸、跖屈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运动来进行肌肉锻炼,2次/d,15-30min/次,功能锻炼以肩关节与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同时,适当给予患者骨折挫伤胶囊、舒筋活血片、维D钙片等口服药物,或者静注、肌注骨钛针、降钙素等,以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散淤活血,对于骨折部位的愈合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骨折临床愈合拆除小夹板固定后期,需要强化肘并节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其方法是患者坐于椅子上,患肢肘后置于桌子上,用健手握住患肢前臂逐步加力,强化伸屈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在肱骨下段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治疗中,必须注重手术全过程的规范、合理,术后指导患者及早进行康复治疗,从而减少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机率。

[1] 俞诗茂,黄桂成.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5):328-329

[2] 邓晋丰,钟广玲.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

[3] 毛宾尧.肘关节损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11

[4] 江本启,陈钢,杨胜华.后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49-250

[5] 何忠,邹焕汶,廖光宇.重建钢板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26例小结[J].中医正骨,2006,18(1):60-62

猜你喜欢

肘关节肱骨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