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探析

2013-08-15徐建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分析仪生化红细胞

徐建新

(湖南省邵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 邵阳 422100)

溶血指的是血细胞中的某些成分进入血浆和血清,使得试验样本中出现红色增加的情况。在生化检验中,溶血是对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时经常发生的现象之一,标本出现溶血的现象,会造成生化检验的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导致临床诊断出现一定的失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均在24-48岁之间,检测对象各项身体检查结果均正常。仪器设备使用美国贝克曼DXC-600生化分析仪,以及其相应的配套试剂。

1.2 方法

1.2.1 标本制备:体检者在24h之内没有进食高脂的饮食,采取清晨空腹采血的方法,使用真空采血管,对60例体检者分别抽取两支静脉血,每支3ml,将其中一支在室温条件之下放置15min,然后进行离心处理,制备血清。另外一支置于冷冻室中进行1h的冷冻,然后取出进行解冻离心处理,取得上层发生溶血的血清。分为不同体积的样本加入正常的血清之中,制成有着不同程度溶血现象的样本。

1.2.2 检测方法:依照说明书所标注的方法,使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试验者的不同程度溶血的血清以及正常的血清的AST、ALT、ALP、GGT、ALB、TP、LDH、Ur、Cre、Glu、UA、TC、TG 等21 项生化指标进行检验。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实验者不同程度溶血以及正常血清的血红蛋白的检测。

2 结果

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和正常血清相比,发生溶血现象的标本中有11项生化指标有显著的差异,结果发生了降低或者升高,其中在电解质、酶类以及胆红素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在最大限度上防止进行检验的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于已经发生溶血的标本,生化检验操作人员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使得溶血造成的结果误差能够降到最低。

3 讨论

当前的临床生化检验中,标本的溶血是最为常见的影响干扰因素之一。溶血现象可以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两种。体外溶血主要是由物理因素,比如溶血发生的原因,大部分是抽血过程的不顺利,或者标本在运送的过程中发生剧烈的震荡,以及在血清的分离时其离心的速度过快等;化学因素,如血样受到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代谢因素,比如遗传性的红细胞增加等。而体内溶血则由物理因素,比如进行血管手术之后;化学原因,如疾病以及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

溶血对生化检验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可能对血红素红色对比色的分析造成正干扰,使用两点比色法以及标本空白等方法可以部分消除这一干扰。然而血红素中蕴含的正铁离子可能和试剂中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变为黄褐色,造成两点比色法的干扰。其次,血红蛋白可能对蛋白质分析造成正干扰,比如血红蛋白电泳以及血清总蛋白的测定等方面。另外血红蛋白还可能对胆红素的测定产生负干扰。再次,血液中红细胞含有高浓度的LDH、钾、ACP,这些物质在溶血现象中进入血清,会导致血清其浓度的升高,而红细胞之内某些物质的浓度较低,随着溶血现象,也可能造成血清中这部分物质的稀释,尤其是在重度溶血中,稀释作用更加不能忽视。最后,红细胞之内还有着较多的非糖还原物质或者有机磷酸酯等,这些物质随着溶血在血清中有着较高的浓度,会对某些检验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另外和正常血清的标本相比,发生溶血现象的标本中DBIL、TBIL、AST、TP等项目的测定值有着显著的升高,其原因在于和血浆之中比起来,红细胞中LDH 其活性高出180倍,而ALT、AST 物质的活性分别是7倍和38倍,CK 活性则比血浆高出14倍。当RBC 发生破裂时,红细胞之内蕴含的高浓度钾、血红蛋白以及多种酶等进入血清,会导致其浓度指标发生异常的增高。释放进入血清的Hb中珠蛋白等成分可能造成ALB、TP的升高。另外Hb还会造成血清可见光谱中短波吸光度发生明显的增高,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其受到的干扰程度也就不同,使用终点法所受到Hb吸光度的干扰最大,而动力学方法所受到的干扰则相对较小。

生化检验其结果能否对患者血清的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上述实验来看,溶血现象几乎会对所有的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和影响。因此在进行标本采集、分离、运送以及检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尽量防止人为原因造成标本的溶血现象。在抽血之时应该尽量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下针应该尽量准确,向试管之内注血时不应该过快,防止在试管中注入泡沫。在进行血液的存放时不应该将在冰箱冷冻室进行存放,以避免融化之后引发溶血。最重要的一点进行血标本的离心时,应该使离心速度平稳地升高和降低,使其能够自然地停稳。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误差和失误的概率,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在检验中如果有溶血现象发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对于轻度溶血的标本可以进行校正,或者重新进行标本的抽取,另外,能够从方法学上对溶血的影响和干扰进行克服,比如在Hb对吸光度所造成的干扰等方面,能够使用样品空白的设置以及动力学方法的措施来进行避免。随着近年来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的不断普及,对血清标本进行溶血的检查,已经成为了试验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之一。

[1] 凌莎莎,李丽,杨晓伟,等.标本溶血后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18)

[2] 李兵,李豫英.溶血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

[3] 龙跃兵,朱伟斌,章美燕.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的探讨[J].广东医学.2011(12)

[4] 张苏,唐先平,沈朝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0(18)

[5] 陈俊峰.11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值在溶血前后的比较[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03)

猜你喜欢

分析仪生化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Endress+Hauser 光学分析仪W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