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作用的研究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语言教师

李 岩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山东 济南 25020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也在经历着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内容不断丰富、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的过程。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PPP演说型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学生操练—学生运用”的形式难以实现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任务型教学法以能力为宗旨,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完成课内和课后的各种任务实现语言学习目标。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调查、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活生生的语言,完成任务,从根本上避免了机械学习和死记硬背。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得英语课程融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促进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演说型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尤其是师生角色的变化。任务型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从注重语言本身(结构、功能、系统)转移到语言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中心位置,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1]而是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不同任务的性质和特点,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是任务的参与者及协作学习的合作者。在任务的进行过程中,学生还是监督者,观察语言在交流中是如何应用的。许多任务的要求超出了学生已知的语言范围和经验,这时,学生就成为语言学习的探险者和发明者。他们要根据上下文及语言环境大胆猜测,验明真相并同其他人咨询讨论等。学生以结对或小组的形式完成多项任务,是活动的参与者。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选择、创造任务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语言水平调整任务,是任务的选择者和设计者。[2]教师还是任务的引导者。对于学生来说,任务前的引导训练非常重要。这些引导活动包括导入话题、描述任务、帮助学生学习或回忆有助于完成任务的词汇和短语,也可展示任务的部分过程。在任务环阶段,教师又被称为学习环境的管理者、学习氛围的营造者,开展活动的协作者,同时也是学生的交际伙伴。[3]教师使用多种手段相融合的方式,如任务前活动、学习教材、引导学生做平行任务等,使学生的语言意识增强,是学生语言意识的增强者。最后,教师也是学习的评估者之一。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及其教研团队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2010级和201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观察教学过程及对学生和其他英语教师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学生在中学阶段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是按照教材内容讲解语法和词汇,学生造句或对教师给予的例句和段落进行翻译,通过大量的句型操练,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尤其在高中阶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升学率,一些高中教师多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并辅以“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操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进入大学课堂之后,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很多同学对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应不习惯甚至是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敷衍或不参与任务活动。第二,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任务常需要小组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合作学习。目前的“90后”学生个性张扬,喜欢特立独行,不容易向他人妥协,这就为团队协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小组成员因为观点不一致,言语过激引起矛盾和冲突,阻碍了任务的完成。第三,学生对任务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呈现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与目标有偏差。

三、基于实践的解决办法

鉴于以上问题,本文以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实践为出发点,结合笔者与本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经验,着重从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师生交流与小组成员交流。及时沟通,引导学生在思想和感情上接受任务型教学法。第一次接触所教授班级时,教师应该清楚地向学生介绍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和特点。让学生明白这一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方法,并且更加侧重听说的实际应用,需要学生更积极地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展示以往学生的任务成果,激发新生的创造激情,营造活跃的气氛,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任务型教学模式,及早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用热情的态度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因为“90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团队协作学习时,容易因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引发学习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小组讨论应集中在任务的实施和完成上,遇到不一致的看法和观点,多换位思考或者每个观点都实际尝试一下,取效果较好或可行的观点。教师可以指导小组长及时对组员的好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营造友好的小组讨论氛围。

(二)任务的设计与布置。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贴近学生实际。以往经验表明,为了搞活课堂气氛而盲目设计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会造成“课上笑哈哈,考试像傻瓜”的尴尬结果,学生的语言水平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设计的任务应该是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通过已有知识积累和学习一定的新知识能够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才有完成任务的兴趣和信心,如果任务水平超过学生的能力,便会导致任务不成功,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设计任务要考虑学生在知识层次、学习风格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要设计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特长的创造性任务。在任务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思考和语言知识学习,学生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即前任务阶段,教师应该对任务的目标、具体要求、任务如何展示等详细向学生介绍,条件允许的话,向学生展示部分任务成果,使学生清楚认识到做任务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并激起学生对任务的期待。比如,笔者所教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极其薄弱,开课伊始需得从音标和26个字母复习开始。为了巩固音标的读法和字母的学习,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分组搜集词语缩写的任务。每个小组搜集整理十个有关某个主题的单词缩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示范了诸如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等词语的缩写。在任务呈现阶段,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搜集了如BBC、ABC等和广播电视台有关的缩写,既巩固了英语知识,又拓宽了专业视野。

(三)教师发挥任务中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在各小组进行任务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及时调整学生讨论中的方向性偏差。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小组长注意任务分工和对组员的监督管理。比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短剧表演的任务。教师要求学生把台词按照场次递交上来,进行阶段性检查,纠正台词里面的错误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课下排练时,教师应该抽时间旁听,让学生感到老师像是自己的组员,一起讨论和思考,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对象。对于讨论过程中积极活跃的学生和有较好想法的学生,及时肯定,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满足感。

(四)教师发挥任务后的评价与反馈作用。在呈现任务结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设计PPT课件、flash动画、短片等辅助展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展示技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展示能与笔者所在的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的各专业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中所学的摄录编知识实际应用在任务呈现过程中,达到了英语课促进专业课学习的效果。比如,在课本剧表演时,请新闻系的学生对表演进行录像,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留存了宝贵的影音资料。在任务后阶段,教师应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评点。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自由地呈现任务成果,教师需尽量给予肯定的反馈。要及时准确地肯定任务呈现中的亮点,而不是泛泛地说很好。缺乏具体阐述的表扬,如“Very good”,“Perfect”等并不会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提供信息性反馈。如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应该重复其突出的地方并加以表扬,使同学们感觉到教师也在认真参与他们的任务。积极的肯定可以给予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任务活动的热情。对于学生任务中的错误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修正,培养学生对正确的语法形式、措词等的意识,帮助学生回忆任务中的语言特征,并使其系统化、突出化,引起学生的再次关注。反思活动进行得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利于学习者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潜能的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也因此得到全面增强,教学则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总之,教师在对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反馈时,以肯定反馈为主导,将定性反馈和更正性反馈相结合,为外语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1]

四、结语

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肯定。但它和传统的教学法差别较大,教师应做好角色转换,并引导学生适应教学方法。现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教师更要充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把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任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任务的完成。教师的良性反馈能增强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任务型教学法的内容十分广泛,笔者仅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探讨,并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改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1]崔中原.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外语课堂话语策略的研究[J].学理论,2011(28).

[2]Hatip,Funda.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J].http://www.yde.yildiz.edu.tr/uddo/belgeler/inca-FundaHatip-TBL.htm,2005.3.

[3]孙洁,李艳.基于任务型听力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角色[J].中国地质教育,2008(3).

[4]丰玉芳.构建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语言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