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传承与推动

2013-08-15粟健生汤雪姣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服务

蒋 霞 粟健生 汤雪姣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强调了文化在国家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旺盛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大学图书馆建设要顺应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自觉践行“文化强国”战略,使大学图书馆成为传承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高雅殿堂,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大学图书馆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动的客观性

2009年8月,在米兰召开的第75届国际图联大会的主题定为:“图书馆创造未来:筑就于文化遗产之上”。国际图联意大利国家委员会主席毛罗圭尼先生这样进行阐释:“图书馆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保持平衡,同时,它也根植于未来之中;图书馆铺就了社会发展之路;图书馆鼓励世界各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历史与技术带来了变化,图书馆紧跟变化,通过文化遗产塑造未来。”这些表述,阐明了图书馆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推动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善的服务设施,同样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历史使命,具有文化传承与推动者的功能和身份。其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1.大学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传承和推动是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权益的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族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列宁在《人民委员会关于集中管理图书馆事业命令》中指出:“教育人民委员会所管的一切图书馆,以及属于所有其他部门、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图书馆,一律宣布为人人能利用的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能够提供平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空间和平台,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环境,“既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又提升了它的社会影响力”[1]。

2.大学图书馆应当履行服务社会的义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出:大学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强调:“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大学图书馆所承担的义务,不应该拘泥于简单的“向社会开放”,而应包含为社会服务的所有形式和内容。涵盖“信息服务、专业指导、方法培训、人才培养、技术支持、方案策划、项目合作、学术示范、科研引领等”。[2]

3.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的繁荣,在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改善的基础上,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更加广泛、深入和多样。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是传承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完成文化传承的基础,通过为教学、科研提供文化活动的支撑和服务,成为人才成长的特殊课堂。图书馆文化内涵的充实丰富与积极呈现,图书馆文化功能的与时创新与影响辐射,都关系到大学优秀文化整体风格的形成。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能促使校园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的沟通交流和融合,发挥桥梁的作用,也给社会文化的更新发展注入活力。

4.大学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趋势。当前,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主旋律,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学图书馆承担更多的社会文化活动提供了保障。打破多资源共享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服务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学图书馆由相对封闭的自我服务转变为开放的资源信息中心。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更为突显,积极传承和推动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二、传承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大学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关系到提升自身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更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推动。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三大构成主体:

1.丰富的文献收藏与具有象征性的建筑布局是文化建设的物质形态。大学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文献收藏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体现了文化的知识价值和美感。馆藏文献的积累和传承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以文字为主要手段的符号记忆,并逐渐衍化成为大学文化整体不可分割的知识成分。而大学图书馆建筑是大学的标志性符号。既是服务读者的空间,又是能发挥陶冶作用的审美作品。建筑造型布局和景观环境设计相互映照,构成图书馆建筑文化的使用和审美的主体。

2.以人本关怀为理念构建图书馆文化的制度与管理。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行为内容,合理的规章、科学的管理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长期工作过程中,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形成的图书馆制度文化是一种以人为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最终服务对象的管理方式。图书馆制度文化发展的目标是把图书馆建成读者可以在这环境中找到阅读的快乐和智慧的启迪,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自觉遵守服务工作规则、管理制度与职业行为规范,体现人本关怀。

3.图书馆精神的凝练形成构成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图书馆精神是在实现特定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培育、积累而形成,并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认同的一种价值取向、主导意识和积极的心理状态,集中地反映着一个图书馆的精神价值本质和行为准则的个性。体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群体健康人格、向上心态,以及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图书馆精神对图书馆工作既具有鲜明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心理黏合剂和事业心的不息动力。所以培养图书馆精神是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三、传承优秀文化,大学图书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经吹响,大学图书馆也发挥着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思想文化、积极推动文化育人等重要作用,是传承优秀文化、坚持文化创新、文化服务社会等的重要载体。

1.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成为文化自觉的倡导者,系统研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引导读者读经典、读原著,关注中国文化的发展,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同时,也要兼顾文化的多样性,引导读者不仅传承本民族的文化,而且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推动者。

2.坚持文化创新,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当今社会,文化价值多元,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复杂。传统的文化价值面临重要考验。有些时候光荣与耻辱很难辨析,有些时候好人与坏人更加模糊,有些时候好事和坏事相互交织,有些人政治信念模糊……这就需要我们深刻反思,我们需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禁止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加强理想信念和爱国教育,引导正确荣辱观,不断提升正能量。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正确处理个人需求和国家需要之间的关系,树立爱国精神和创新发展意识。

3.利用资源优势,提供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大学图书馆在为学校师生提供好服务的同时,可以充分借助文献资源和技术优势,向校外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个人提供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参考咨询、科研查新服务、定题跟踪服务等。比如,联合企业相应地开展定题服务。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通过开展市场调研,通过查找情报资料,学习国外“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在最好的时机,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的服务宗旨。[3]大学图书馆通过参考咨询、科研查新服务、定题跟踪服务等方式,成为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业务和服务范围。

4.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社区的学生,营造第二课堂的浓郁文化氛围。近几年来,不少的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建设,都面临着跟周边社区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的问题。文化熏陶和教育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种良好沟通渠道。大学图书馆可以利用舒适的环境,以人为本的服务,为社区的学生建立社会教育的平台,比如设立专门的青少年阅览室等,使学生更好地浏览阅读。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广大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能够努力学习,积累广博的知识,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将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实的人才基础。

5.坚持文化服务社会方向,开展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大学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比如开展科普宣讲,图书馆公共开放日,开办师生读书活动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举办书画、摄影展览,援建贫困地区学校图书室,与地方政府文化站进行合作共建等活动。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为文化惠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四、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是整个文化事业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而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肩负着这样的使命,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创新性的优势,通过文化的交流、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充分融入社会的主流文化。在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带动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1]魏书娟.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J].图书情报,2009(2).

[2]帕提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被误读的取向[J].图书情报工作,2010(10).

[3]丁心菊.图书馆职能建设与企业文化传承企业研究[J].企业研究,2010(8).

猜你喜欢

大学图书馆服务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