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思政”理念的课堂理论教学中全员育人之探索

2013-08-15印敏惠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大思政全员育人

印敏惠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师资力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高职学生心中成为一门“睡觉课”,因此,为扭转现今局面,探索“全员育人”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迫切要求。

“全员育人”是指思政课堂教学改变以往思政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使全院各系统、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朋辈、校友及不同领域、行业的专家、学者形成“百家讲坛”的合力。各部门、各成员齐心协力,专兼结合,以“育人”为中心,各成员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目标一致、运转协调的有机整体,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一)教学形式单一

据调查,高职院校思政课大都是在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且能容纳上百名学生的大教室或阶梯教室上合班课,通常把不同专业的班级或相同专业的不同班级集中到一个大教室,学生少则七八十人,多则近一、两百人。对于此种局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中人数较多,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相互认识程度不高时,是不易产生互动的。美国学者戴维·迈尔斯认为:“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个体在群体中付出的努力程度在减少,这就是社会懈怠。”[1]在不同专业组成的大班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则听得昏昏入睡,就算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也只是敷衍了事,很难真正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

(二)授课理念陈旧

当代高职生个体自主性明显增强,情感日益丰富,对于老师纯粹的教与讲的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具有强烈的排斥心理。但教师的教学理却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双方认识上的脱节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而这恰恰违背了高职教育中应注重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更不是知识的体系的目标。

(三)授课方法老套

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基本上采取“课件+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课堂上学生主要有两项任务,即“观看”教学课件、“听取”教师的讲解,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单向性的、缺乏有效外界因素推动的课堂传播路径,只会造成教师的“讲”与学生的“思”相互脱节,学生学习的助力无法形成,从而使思政课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

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思+师生互动(讨论、游戏等)”单一直线模式,学生缺少一个能够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感觉、认知、想象的立体多维的空间,缺乏多向交流、体验与思考,结果师生不可能形成一个共同参与并展开思维与想象的“气场”。

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调节教学进程,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构建多向、开放、多样、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构建全员育人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教书育人”以外,还要确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构建全员育人的体系,形成育人合力。

“大思政”理念的课堂教学即打造“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指导学生行为养成的各个平台为分渠道,由思政课专职教学人员,团委学保处工作人员,各系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企业特聘辅导员,其他相关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全员育人”的平台。

(一)转变理念

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仅要转变只关注认知性目标、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学业成绩为唯一评价尺度的做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确立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的有效教学目标。[2]

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安排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有的放矢,突出主体性,加强针对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这样,课堂就会出现一种老师点拨,学生生成知识的新型格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氛围也得到调动,整个课堂变得积极而又活跃。”[3]对话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理论问题“入耳入脑”,从而建立一种开放、合作、平等、愉快的师生关系。

最后,发挥团队优势,授课教师从“单打独斗”向“教学团队”转变,形成集体攻关的合力。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采用分段制,提高每一堂课的含金量,即每个教师不用单独讲完一门课程,而是将不同章节由不同教师分担,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共同完成,使学生在一门课的学习中可以领会到多位教师的魅力。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兴趣,消除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对不同教师的授课进行比较评判,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有利于教学竞争激励机制的完善。

(二)改进方法

首先,构建全方位教学:改变传统“黑板(课件)+教师讲+学生听”为“电子白板+思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第三人(或朋辈、专家等)辅助”的教学模式。

要实现全员育人的精细化,其前提是建立一个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网络,通过网络把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领域的人才紧密结合在一起。电子白板网络平台,为师生搭建联系的桥梁并承载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网上学习平台,为教师、学生、其他专家、学者互动交流提供沟通平台。课堂上,教师设置教学情景,学生依据项目所分配的任务进行分组活动,利用网络媒介与第三人进行现场的沟通交流互动,提供多向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使“教”、“学”、“做”可以异地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协同浏览功能,使网络课堂成为现实课堂的有益补充。

同时还可以依托世界大学城开放的平台,在空间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如动画、视频、情景剧、案例等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相关教学内容的情景之中,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网上网下有机统一的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宽了交流渠道,大大突破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多向互动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全员育人。

其次,构建多层次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思+师生互动”单一直线模式为多维立体模式,摆脱思政教师独立授课的模式,在思政教师全面组织下,可以运用联合授课或专题讲座或学生主讲等多种形式,课堂讲授打破固定由一个教师从课程开头讲到课程结束的传统做法,实行接力上课。对每个主讲教师进行专题分工,根据每个主讲教师的研究特长,分工负责1—2个专题,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专题授课。采用这种方法,由于学生听课过程中接触的是多个教师,而每个教师拥有各自的知识库,因而可以增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

同时,援引外部师资(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扩充思政师资实力,由相关领域专家、学生、嘉宾“随时参与”、“集中参与”、“章节参与”的情景互动,师生及嘉宾等多个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学生内在潜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提供前提条件。变思政教师一人的宣讲式教学为多人互动式教学。这样一来,打破了传统教学仅思政教师传授单一理论知识点的缺陷,而融入如PPT制作知识、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表演的技能、换位思考习惯的养成,等等,使学生提高了各种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审视世界,用思考的头脑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可以依托校友示范效应,通过校友访谈、校友风采展、校友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彰显校友成就、成长经历、人生轨迹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开拓全员育人的新途径。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视节目中喜闻乐见的嘉宾访谈式,组织其他学生参与,倡导学生自我教育和互助式成长。即在每个教学班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与意愿,提前安排几位同学嘉宾查阅并掌握相关资料,上课时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邀请嘉宾一起学习、讨论。学习嘉宾访谈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教师从过去的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帮助高职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而非塑造他们。学生嘉宾访谈教学模式的实施营造了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思政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进行多角度教学:要拓展课堂理论教学的空间就必须依靠有效的外界力量,可以尝试实行“四结对”政策,包括思政教师与所任课班级辅导员之间个人签约结对;思政教研室与承担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工部、团委组织、心理咨询室结对;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师徒式结对;学生朋辈之间的结对。通过结对,构建起上下呼应、信息互动、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互通的“大思政”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结对”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比如请朋辈到课堂教学现场,构建朋辈互动的空间环节,将学生带入一个他们同伴话语构建成的空间中,为学生创造思考、参与、操作的实践环境,激发他们思想的碰撞与摩擦,从而形成更为理性的认识思维。比如利用视频媒介,构建真实生动、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视频教学体验空间,例如在“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专题中就可以与心理咨询室结对搭建这样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体验问题的产生过程,减少学生的疲劳与倦怠,促使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能力与技巧,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动态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局面,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再如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学科、行业、企业结对,在课堂教学中搭建远程视频动态教学空间,例如在“职业道德”专题中构建引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素材,让学生了解与关注所学专业的学科发展、行业的社会需求、行业改革发展态势,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指导意义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全员育人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全员育人模式的课堂教学力图体现“以人为本、重在实效”的思政课教学理念,着力构建“课内引导、课外延伸”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全面营造“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学管理服务人员参与”的大思政课教学环境。

全员育人模式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全院德育工作资源,全员参与思政课的教学与管理,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突破了思政课仅靠“一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一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一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传统模式。

该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情境式、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学案导学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师为上,生为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外铄”与“内化”的结合,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中思、思中做,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自信,具有较好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也必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该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成为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辅助和指导者的作用。改变和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态,通过综合性、开放性、主体性、活动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基础,形成了“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育人氛围。

[1][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01:214.

[2]李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探究.理论前沿,2010-11.

[3]邵南征.论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艺术性.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大思政全员育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