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探讨——以金融学为例

2013-08-15王园园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
关键词:分层因素老师

马 妍 王园园 陈 丹

(青岛理工大学 经贸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

一、分层次教学的产生背景

自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也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各省市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而加大。学生之间的水平与能力差异使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基础弱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产生厌学情绪,而那些学习起来游刃有余的同学又认为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学习没有挑战性,过于单调、枯燥。面对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造成的各种“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即分层次教学。它主张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基础弱的学生,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因材施教。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关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有很多,古今中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根据每个个体的差异选择性地教学。

(一)“因材施教”理论

中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提出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结合每个人的兴趣与能力选择性地进行教育。

(二)“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就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四)“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主张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集体教学三种形式的最佳结合。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所以,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一)学生分层

对于学生的层次不能简单地以成绩区分,而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本文运用ETF矩阵分析法的思想,在对学生分层时主要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先找出影响分层的因素,因素应尽量地具体、全面。步骤2:赋予每个因素一定的权重,范围为0~1,以表示该因素对学生分层的相对重要性,各权重之和为1。步骤3:对各因素进行评分,范围为1~100。步骤4:将每个因素的权重与其评分相乘,得到各因素的得分。步骤5:将所有因素的得分相加得到每个学生的最终得分。根据最终得分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以《金融学》的教学为例,影响学生分层的因素主要有:

1.学生自身的实践经验。有的学生自己或者家庭利用资金买卖股票或者对存款进行最低的保本理财,这与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课程的学习上也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2.学生自身掌握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有些学生虽然并没有进行过投资,但课余时间阅读或者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获得与课程有关的证书、曾参加或正在参加关于这方面知识的培训等。

3.学生本身的能力分析。任何课程都不是独立的,都或多或少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学习过的与本课程相关的一些课程,并根据这些课程的最终测评取其平均作为对学生本身能力的评价。

4.学生自身对该课程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往往就不愿意学习,老师教课也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5.学生对待学习的心态。心态与兴趣不同,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知识的心态,那么即使有兴趣也有可能会因为后期的学习而消磨殆尽。

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老师根据课程的要求赋予每个因素一定的权重,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可由老师根据学生及老师的实际情况分为若干层)。分层结果由老师单独告诉学生,不应公开宣布,以保护学生的自尊。

(二)教学分层

分层次教学对老师备课授课的要求与以往有所不同,老师对所有的学生的授课内容是相同的,但是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是不同的。考虑到学生课上精神集中的时间段,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标示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掌握的不同内容,让学生有选择地听讲。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针对自身应该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对其他内容感兴趣就可以有选择地听,这对于他们日后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学习也是有利的。

(三)评估分层

在最后的评估阶段,需要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开学之初或者学期的中期进行一次统考。所谓统考就是不考虑层次的差别,用同一份试卷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然后从不同层次的学生测试结果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值以代表该层次的学生的总体的学习能力。第二步,在最后的考试中,老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别进行试题测试,在最终的结果中,根据第一步所得出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代表值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折算,以此作为最终的测试结果。比如在第一步中得出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代表值分别为M、a*M、b*M,在第二步的测试结果中,如果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是相同的分数H,那么,折算之后,A、B、C三个层次学生最终的得分是H、a*H、b*H。

四、分层次教学的结果

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教学内容既能适应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又能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实现教学效用最大化。

五、分层次教学的利弊

分层次教学的确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补偿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但是分层教学很可能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层次划分直接反映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利于长远发展。分层次教学理论已经提出很久,但是并没有在广大高校真正实施,实施过程必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要想真正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不仅需要克服实施中的各种阻碍,还需要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

[1]宋秋前.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0,03.

[2]刘若嘉.让学生受到最合适的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1.

[3]何明.多层次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1996,05.

[4]李介,李树宏.论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J].巢湖学院学报,2002,01.

猜你喜欢

分层因素老师
解石三大因素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六·一放假么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