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慢结合,舒卷有致——节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3-08-15钟水长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
关键词:后进生班级班主任

钟水长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广东 佛山 528000)

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强弱、长短等现象,把它应用到班级管理,就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疏密相间、快慢结合、舒卷有致、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等现象。良好的班级管理节奏,不仅使班级管理具有艺术性,而且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的成功在于很好地在管理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采用合理的管理机制,使班级气氛张弛有序,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启发性地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教育的目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以达到。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我结合自己的班主任经验,谈谈体会。

一、“快”者快之

班级管理中的“快”其实就是指班主任对学生的信息、问题把握、处理的时空宽度、厚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班级管理的效度。这种管理的节奏的准确把握,往往能使班级在高速、高效的轨道上良性运转。

把握学生的信息要“快”。每一个学生在班级当中都只是其中的几十分之一,而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几乎是全部。任何一名老师都不能忽视每一个鲜活个体的存在。当一名学生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唯有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他(她),走近他(她),教育好他(她)。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唯一的途径就是使自己的教育符合学生身心认知特点,能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所认可。“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是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演练场”。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建立了各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关系。班主任要促进学生成长,就必须视野开阔,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的真相。而要做到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就要疏导自己的信息渠道,尽可能地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拓展有效信息源。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快速做好以下一些工作,首先班主任要建立班级信息获取站点。一个班级在成立之初,就要马上着手培养一批关心集体、认真负责、以身作则的班干部,建立一个有良好分工、团结协作的班委。这一方面是强有力的班委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班级事务,使同学之间的一些矛盾纠纷在萌芽阶段就得以平息。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样能让班主任在第一时间从班干部那儿得到来自班级中的信最基层的声音,从而明白班级现状,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工作思路、策略。其二,班主任要迅速从学校的各项评价中发现问题,特别是要密切与科任老师的联系。因为科任老师长期在班级的第一线,撇开情感因素,我们从他们的表述中获得的都是班级中最客真实的情况,班主任有理由对其足够重视。其三,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一步扩大信息渠道,从家长处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些班主任建立班级网页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在这里班主任既能获得学生的一些心声,又能让家长畅所欲言,表达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班主任从网面中的信息中获得教育的内容,准确把握好教育的方向,从而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快”的第二步是要快速判断信息,果断做出决策。在掌握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快速判断、快速决策、快速办理。很多事情就是因为犹豫而痛失最佳教育时机,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班主任尤其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快给陷入某种困境的学生以及时的帮助。一名心智还不太成熟的学生难免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一些困惑,有些问题甚至会让他们陷在其中纠结不清,难以自拔。这个时候班主任以各种方式,如自己亲自出马甚至是派出得力班干部对其加以疏导,使其以最快的时间回到正轨上来。我们经常说,教育要让冷漠走开,但换一句话来,投桃报李也是人之常情。班主任这样做,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自觉地配合老师开展工作。可以想见一个没有学生游离在外的班集体将会有何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社会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在教育中有一个现象:教师将80%的时间关注20%的学生,这些学生基本是处于“好”、“坏”的两端,而对班级中的绝大多数“平庸的学生”却关心甚少,很显然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看问题的方式。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然会充分发掘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优点、长处,从而构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班集体。故而一个班主任对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能定性、定论,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总是难免失之偏颇。相反,如果能及时对学生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必然大增,其融入班集体中的意识必然得到增强。

二、“慢三步”

班级管理中的“慢”是相对于“快”而言的,它隐含有班主任善于等待教育时机和具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的意思。教育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潜移默化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取得进步,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文化濡染”要“慢”。班级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对班级产生影响这是大家共知的道理。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班主任太过注重眼前的实绩,这使得不少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换言之,就是过于在文化的显性层面做文章,有的班主任甚至还颇有应付检查之嫌。事实上,文化建设的真正核心在于隐性的影响,显性的呈现更多的是承担载体的功能,起促进的作用。故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并不在于你组织学生读了多少有关文化方面的文字,也不在于你的班级布置了多少东西,关键在于,你的这些东西对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绝不可能一下子就生成。所以,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切不可烦躁,只有静下来,慢慢地作出符合学生身心实际的解读,调动学生以探讨、交流的姿态学习文化,感悟文化,并且努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践行,真正内化成其自身的素质,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才是真正有效的。

诱导后进生要“慢”。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雕塑过程,而是人的内心通过一系列的矛盾运动向着正确方向“内化”的长期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因而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的现象是正常的。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细致;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把后进生反复训斥为“无可救药”、“糊不上墙的稀泥”,这势必会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甚至激化矛盾,转化效果不明显。因此,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现象,班主任需要冷静,更需要时间,一则留给自己思考的空间,二则给学生以自我改进的机会。我们应当正视反复,理智地对待它,对学生进一步诱导,采取更妥帖的办法进行教育,千万别把学生“逼”回去。

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改造”要“慢”。这里所说的“特殊”生是有别于后进生的,它是指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一些与班主任的理念格格不入,顽固地守卫着自己的为人处世、学习习惯的学生。很显然,这些学生充满个性,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也往往有一些相应的行动方式。从现代教育的理念来看,这些学生是很有存在价值的,但由于这些学生的心智发育不成熟,他们又往往容易走入自以为是的怪圈。比如有的学生会非常固执地认为某个老师在针对他,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有的学生总是觉得某些常规要求(比如不准穿拖鞋)没有必要;也有的学生觉得班级文化建设费时费力而见效甚微,大可不必花大力气去搞等;还有的学生似乎天生就对环境较为冷漠,他们不愿参与课堂,也不大愿意参与班级的各项事务。他们的这种固执往往会使班级的一些要求在这些学生身上打上折扣,显然这对班级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形成显然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它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制约。班主任想一下子就将他们的这些观念转变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有些东西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强令禁止与班主任自己观念不相符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及时与其交流,努力将其引导到主流意识的轨道上来,但可能更需要多一些等待,等待其实是一种教育的有效方式。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漫长的时间甚至毕业之后与班主任交流时才会明白以前班主任对其的良苦用心,这正说明班主任在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时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千万不可简单粗暴。

如何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几乎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班主任工作是烦琐而复杂的,如何使自己在繁杂的工作中理顺思路,让工作做得艺术,甚至能在工作中找寻到快乐,就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抢占学生管理的制高点,要分清主次、缓急,调整管理的节奏,张弛有致;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掌握班级管理的主动权。

[1]谭细龙,主编.班级管理研究.

[2]陈震,主编.班主任新思维.

[3]唐云增,主编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经验全书.

猜你喜欢

后进生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如何对待后进生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