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3-08-15胡秋红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
关键词:生源研究生质量

胡秋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420)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上升,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约为51.7万人,比2011年49.5万上涨了4.4%,报名人数也由2011年的151.1万增加到2012年的165.5万,上涨了9.6%。随着招考规模不断扩大,各招生单位在生源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国内近千家招生单位外,随着国内外交流和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外的招生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争取国内优质生源,使得研究生招生和录取工作压力增大,面临许多新情况。在这样的形势下,各招生单位为保证数量稳步增长,往往容易忽视生源质量,对日后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学术背景、受考核方式、录取成绩、思想状况、年龄跨度和个人素质等千差万别,如何选拔优秀生源成为各招生单位越来越重视的关注点和面临的挑战[1]。本文以广东省某重点高校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近三年来在招生录取方面的生源数据,以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近年来广东省高校研究生录取的概况,并对今后研究生优质生源选拔和招生录取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近三年硕士研究生生源概况

研究生生源质量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生源结构和生源素质,其中生源结构包括招录比、生源分布、各专业录取率、报考类别等多个方面[2]。本研究通过调查2010—2012这三年的招录比、生源范围、学习形式和学历情况等,为生源质量的改善提供数据参考。

(一)硕士研究生招录比

近三年硕士生报名和录取人数在逐年递增,报名人数由2010年的3018人上升到2011年的3431人,而2012年更达到了3970人,录取人数也由2010年的760人上升到2011年的767人,再到2012年的845人。在报名和录取人数均增加的基础上,录取率并没有提高,说明在录取指标增幅有限的情况下,追求高层次学习和提高学历的考生数量在逐年增多。近三年的录取率虽有有少许下降,但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增加说明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宣传工作的深入和广泛开展,学校的办学水平获得了广大考生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考生报考了该校,这样就为优秀生源的选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源范围

生源范围主要从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和西北等几个地区入手进行统计,其中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据统计结果显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均是近三年考生来源较多的地区。华南地区从2010年到2012年分别录取了282人、279人和276人,分别占到录取总人数的37%、36%和33%。紧跟其后的是华中地区,录取人数近三年达到了170人、182人和234人,占录取人数比例分别是22%、24%和28%。华东地区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录取人数分别是133人、159人和156人,占到各年录取总人数的18%、21%和18%。这三个地区从地理位置来说距离广东省都比较近,属于较易覆盖的宣传范围,考生对学校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度较高,加之考生人数众多,这意味着高校在开展宣传工作时,需要保持对这些地区的宣传力度,从而保证报名和录取人数继续提升。录取人数相对较少的地区有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西北地区2010年录取人数28人,2011年26人,2012年34人,占录取总人数的比例均在4%左右。东北地区录取人数分别是33人,35人和29人,均占录取总人数的4%左右。西南地区近三年的录取人数和比例分别是56.7%,44.6%和67.8%。华北地区录取人数2010年58人,2011年41人,2012年46人,分别占到录取人数的8%、5%和5%。这几个地区录取比例相对较低,而华北、东北等地区考生人数并不少,教育质量和水平很高,为吸引到更多优秀生源,可以加大对这些地区招生宣传的力度,制订目标明确的宣传方案,更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地区和学校间的交流合作,让更多的考生深入全面地了解报考院校,为获得良好的生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形式

近三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录取前的学习形式主要是普通全日制、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及境外学历等。普通全日制学生2010年有713人,2011年有733人,2012年有797人,数量在不断增加,基本占了每年录取总人数的95%。录取的成人教育形式毕业的学生2010至2012年分别有16人,12人和16人,均占录取人数的2%。录取的以自学考试形式毕业的考生2010年有28人,2011年有14人,2012年有27人,比例分别是4%、2%和4%。以网络教育形式或获得境外学历证书形式等录取的学生数近三年来共是3人、8人和5人,比例较低。由此可见,普通全日制毕业生是研究生报考的主力军,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录取的主要对象,境外学历证书持有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四)学历情况

硕士研究生中2010、2011和2012年分别有711人、726人和800人是本科毕业(含应届本科和成人应届本科),均占录取总人数的95%左右。高职高专毕业的考生类型紧跟其后,分别达到47人、31人和41人,比例分别是6%、4%和5%。这些数据说明近几年绝大部分考生都是拥有本科学历和水平的考生,所占比例较稳定,高职高专学历的考生比例变化不大,拥有本科毕业证的学生仍然是录取的主要群体。在本科毕业生占主导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在面向全国开展招生和宣传工作的同时,将“211高校”所在生源地的考生作为重点宣传的目标,这样既可以保证报名人数,又可以吸引更多名校的优秀毕业生,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

三、保障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对策

通过对研究生招录比、生源范围、学习形式和学历情况等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生源质量的改善除了常规的宣传工作外,需要深入分析,发现生源结构的构成和变化,制定出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保证生源质量的评估体系,从而不断改善生源情况。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宣传手段

随着生源数量不断增加,扩大宣传,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成为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宣传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包括网络、电话、报纸、杂志、现场咨询等[3]。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宣传手段,并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高校的注意。通过前人所作调查发现,网络是目前高校和考生利用最多,宣传最便捷有效的途径,但电话、杂志和现场咨询等宣传方式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因此,高校在选择宣传媒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受众面,又要考虑到实际效果,结合多种宣传渠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定能事半功倍,为获得良好的生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招生宣传对象

在开展招生工作的时候,不仅要保证稳定的报考人数,更要在生源质量上下工夫。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要分地区、分学校制订目标明确、内容详尽的招生宣传计划,从而吸引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学生,促进多领域思想和学术等的交流。使来自更多地区和著名高校的考生能够详尽和全面地了解报考院校,扩大生源范围,提高生源质量。

(三)把好研究生入学考试关

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主要以全国统考为主。复试由各个学校根据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组织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现行的研究生录取考试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操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往往造成高分低能,培养出会学习不会应用的学生,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又不利于社会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把好入学考试第一道关意义重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学科建设、分布情况和培养目标等,制订出合理的考试方案,特别在自主性较大的复试阶段,既能让学生发挥所学,又能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从而选拔出优质的学生。

(四)增强自身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根据对多所学校开展宣传工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水平,专业设置和知名导师,以及就业情况是考生普遍关心和愿意深入了解的问题,因此为了吸引更多更优质生源,高校可以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提供大量这些方面的信息,让考生对报考院校有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同时,高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专业水平,引进更多名导师,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这种良性循环带动下,学校的声誉和实力不断提升,学生对学校的信心增加,生源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五)开展港澳台地区招生工作

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单位在获得港澳台招生资格后,可根据每年国家发布的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开展境内外的招生工作,合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密切与港澳台高校的联系,开展研究生招生、培养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提高。

[1]方文心.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对策与方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分析与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

[2]李汉邦,赵婷婷,赵哲.大众化进程中的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

[3]白榕,吴磊,肖岗.对优化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猜你喜欢

生源研究生质量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