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研究

2013-08-15黄理坚彭伟强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外语信息技术素养

黄理坚 彭伟强

(1湛江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3;2广东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1)

1.引言

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专家学者开始使用[1]。其最早出现由Dennis Stevenson于1997年向英国政府做的一份报告[2],此后,该概念开始受到广泛接受和使用。199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信息与交流技术课程标准》,并于2000年明确提出把以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改为“信息与交流技术”课程[3]。ICT逐渐融入教育领域后,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4]。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技术现代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5]。

信息素养是从信息技术素养发展而来的,而信息技术素养又和技术素养有密切的关系。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用及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意识、态度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理解等。

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6]。针对教育部提出的新要求,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开展了相关的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及外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从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等研究,并取得了成绩。2006年教育部对全国五十多所高校进行考察调研,在充分肯定改革成绩(如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大学英语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法和教育信息技术掌握等方面都跟不上改革的进程,影响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7]。可见,在传统的高等院校中,有关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我们通过包括中国知网在内的国内几大检索工具查阅近十年公开出版的文献,尚未发现专家学者对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开展相关研究的报告,针对外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距离外语教育的研究也相当罕见。因此,通过对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探讨,查找外语教师对有关知识存在的不足,结合远程教育外语教学的特点,提出适合现代远程教育外语教师需求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师自我发展及教师间协作发展来提高远程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是保证远程外语教学模式改革顺利实施和满足远程教育外语教师终身职业发展需要的保障。

2.远程教育外语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必要性

雅克·德洛尔在向联合国教科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阶段区分正变得模糊起来,今后人的一生都将用来学习,即人生将是一个终身受教育的过程。同样,Kennedy认为,教师学习是其生命中的一个长期的变化和过程,教师的信念和思维方式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最有效的做法是尽可能地让教师参与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切身地认识到学习和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8]。

任何先进的技术都要由教师传承给下一代,信息技术给远程教育外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赋予他们职责,远程教育外语教师肩负着适应计算机网络时代,探索适合远程教育外语教学的新型思维方式并以创新技术为载体的远程外语教学模式的重任,远程教育外语教师承载着应用革新的教育技术来支撑远程外语学习者形成多维度、多元化知识体系及终身学习技能的期望。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思科、Intel和微软等跨国公司及美国的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合作,开展了面向下一代的教师计划(The Next Generation of Teachers Project),并进行了面向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教师ICT能力标准的研究工作。在2008年1月伦敦Moving Young Mind世界教育研讨会上发布了该标准——《教师信息与传播技术能力标准》,该标准不但提出了相应的教师能力要求,而且为教师ICT标准指导下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指南[9]。远程教育的外语教学不是简单的“人机”互动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高度互动的过程。远程教育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远程外语教学的效果,对学习者通过远程方式进行外语学习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及外语教师发展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将ICT和远程外语教育及教师自身素养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可行性

3.1 远程教育外语教师有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基本素质

在远程教育外语教师当中,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外语教师职业培训和专业发展情况如何呢?根据我们2012年12月在广东省远程教育系统外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状况做的调查(具体研究发现将另文专述),绝大多数远程教育外语教师已经具备较高的专业和职业文化素质,这为他们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3.2 远程外语教师具有对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主观需求

随着各类现代通信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升级,加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增加的需求,一定会积极主动地要求获取有关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等知识。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的广东省远程教育系统外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状况做的调查也得到了证实。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责任感,自觉主动地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认识、掌握并创新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的能力。

3.3 远程外语教师面临着将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客观需求

在远程教育外语教学过程中,以网络外语教学系统为技术平台来创建外语课程网站,并将之作为外语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支撑点或脚手架,就可以形成一种以学生外语自主学习为主,课堂面授为辅,加上随时的在线交流网上小组讨论和作业提交等活动,强调外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教学方式。同时,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他们在知识的获取途径上、信息技能的掌握和使用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知识权威提出了挑战[10]。如果学习者通过网络技术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会“货比三家”,选择更好的学习资源,包括全国67所高校开展的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部分高校合作开发的奥鹏学习中心和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新东方外语学习中心等。因此,远程教育外语教师面临各种压力,被迫要求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Fotos和Browne(2004)认为技术不会完全替代教师,只有那些不懂技术的教师才会被懂技术的教师所替代[11]。

4.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路径与策略

研究者认为,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这种混合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更能适合当今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2]。

4.1 重视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意识的先导作用

根据认知理论,教师学习的过程包括行动、再行动,分析和反思。新知识、新技术的习得往往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教师技术学习首先需要在自身目前的知识结构和对新技术知识的空缺之间搭建桥梁,正确分析评估需要学习哪些新的知识,只有当教师明确哪些是自己已有的知识及哪些是需要学习的知识,这样习得的知识才容易发生迁移。而且教师学习的过程始终需要不断反思,只有反思才能帮助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找出驱动技术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技术学习实质上就是以现代化技术作为媒介手段,把过去和现在的知识结合起来应用于教学实践,然后对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反思,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构架[13]。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要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意识,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

4.2 采用多模式培训方式提升远程教育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培训”、“教育”与“发展”是语言教师教育的高频词。“培训”是培养教师最早使用的术语,在专业活动中,培训是必需的,尤其对职前教师尤其重要[14]。随着社会文化理论的发展,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的社会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教师学习(learn to teach/teacher learning)本质的重新思考取代对“培训”与“发展”的比较论争[15]。Freeman和Richards认为,只有将教师教育建立在对教师学习本质的理解上,才能真正使之促进教师的发展[16]。

4.2.1 信息技术能力

对远程教育外语教师培训的知识、理解力和技能包括[17]:教师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与学科内容相关的ICT,评价ICT使用的效果。教师在ICT支持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具备能力,包括使用一般的ICT手段、了解信息的特性等。教师知道如何使用ICT搜寻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传播信息交流想法。教师知道单独使用和整合使用ICT工具的特性,来支持相关学科的教学。教师能够明白ICT在更加有效地准备和呈现教学方面的潜力。教师知道所教学生必须具备的ICT能力水平,期望他们在学习中恰当使用ICT。教师具备与所教年龄段学生相关的ICT的能力,包括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工具、如何提供课程资源,如何有效使用课件等。教师能够意识到使用ICT所带来的安全、法律、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1)使用计算机所带来的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立法,而且清楚潜在的危险,知道如何减少这个危险。(2)法律方面的问题,包括与之相关的:保护个人计算机和数据库上的个人信息,与文本、图像和声音有关的版权的立法,与拷贝软件有关的立法,以及所在国家的法律禁止的东西。(3)与伦理有关的问题,包括:通过因特网获取不合法的、不适合的材料;未经过许可不可以使用的资源的来源;个人资料的私密性;使用者个人信息被监控的方法;在社会伦理或道德上不被接受的内容。教师知道如何使用ICT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专业发展。

4.2.2 多维度培训方式

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约翰·丹尼尔爵士认为远程教育已使教师教育的重点从职前教育转向在职培训,这种教师培训更关注教师的课堂,培训也更加有效。此外,通过使用开放教育资源,可以实施大规模的在职教师教育,甚至可以让每个国家和每所学校的教师都获得培训,最终对孩子产生直接、有益的作用。为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和开放教育资源的优势,教师需要更多地参与团队合作而避免单独行动,成为E-Learning的“独行侠”[18]。彭伟强教授在经过比较欧洲外语教师教育的一些做法后,提出我国外语教育应该鼓励多样化的机构参与教师教育;创建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整合课程内容;重视大学与基础教育的沟通合作;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19]。近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如IOE,London2007)已不再单纯培养教师的ICT技能和如何将技能与教学整合(层面1、2),更关注如何在培训中发挥ICT的媒介作用(如e-learning)及利用ICT的媒介特征建立基于网络的实践社群(networking an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来促进教师发展(层面3、4),比如,McConnell(2006)强调学习社群(learningcommunities)更能鼓励合作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这种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师教育模式在欧美成为主流[20]。在此,我们根据JUNG的信息技术四元素矩阵提出四个维度的培训:(1)ICT作为教师主要培训内容;(2)如何提高受训者将技术与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3)ICT成为受训教师进行培训体验的主要手段,其中的核心技术是数字技术;(4)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被用来支持教师进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并为发展建立联络。

5.结语

ICT知识的掌握并不等于ICT就可以成功地服务于教学,何时、何种教学环节、何种内容的教学、针对什么样的学生、选用什么样的ICT技术等策略性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外语教师技术学习和探讨的范围,因为只有当外语教师熟练的英语教学策略能够在ICT环境下有机地施展,外语教师的技术学习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21]。

远程教育外语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与此同时,远程教育外语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提高信息技术与远程外语课程的整合能力,面对不断更新换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满足新一代学习者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通过对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状况分析,发现外语教师对有关知识存在的不足,引导外语教师树立积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营造有利于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提高的氛围。

[1]Stevenson,D.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UK schools:an independent inquiry.London,The Independent ICTin Schools Commission.1997.

[2]William Melody et al.,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and Training:A Report by the ESRC Programm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SBN 0-86226-179-1,1986.Roger Silverstone et al.,“Listening to a long conversation: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home”,Cultural Studies,1991.5(2):204-227.

[3]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3.

[4][9]傅钢善,葛文双.中外面向教师的国家ICT标准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22-26.

[5]姜文学,刘凌冰.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报告——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3):111-113.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20]胡志雯,陈则航.从Jung的四元素矩阵论信息技术的角色变化及其对外语教师发展的启示[J].外语界,2011(4)61-66.

[8]江晓梅.英国当代语言教师学习理论综述及启示[J].外语界,2003,(1):67-75.

[10][17]张疆勤.信息与通讯技术背景下教师专业技能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127-129.

[11]Fotos S&Browne C M.New perspectives on CALL for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4.

[12]赵国栋,王婷婷,阎妍,李志刚.校园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1-38.

[13][21]张舍茹,潘宏生.论外语教师ICT技术学习和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6):155-157.

[14]彭伟强.重构外语教师教育基本概念[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89-93.

[15]Richards,J.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today[J].RELC,2008,39(2):158-177.

[16]Freeman,D.&Richard,J.C.(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New York:CUP,1996.

[18]魏志慧.远程教育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能为与不能为[J].开放教育研究.2010(3):13-17.

[19]彭伟强.欧洲外语教师教育现状与改革动向[J].外语界,2006(2):47-51.

猜你喜欢

外语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