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国际化院校

戈 玲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产业的不断升级更新,需要一大批世界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职院校是面向企业输送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国际化的标准培养学生。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化教育促进教师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熟练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运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必然趋势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行业规章和标准的国际性、高职院校办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改革等因素促使教师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国内专业发展的前沿,而且要把握国际专业发展动态,熟悉国际行业企业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学者陈学飞教授在其著作中写道:“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国际化,其能力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具有国际理念和国际视野,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先进知识和技术,积极参与高职教育国际化相关学术活动。

(二)教师具备跨文化交际知识与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尊重并理解本国与异域文化之间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观、价值观等差异。在国际职业交流活动中,教师有效要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和科研合作。

(三)教师能把握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现状和趋势,通晓国际惯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化观念,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与国外联合进行师资培训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2004年—2007年的“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有近1000名中职教师到德国进修,2006年教育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申请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联合革新计划——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项目”等,国内部分高职院校自身也开展了相应的师资国际化培训。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发展国际化的认识不够。

国际化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应当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具备国际化的教育意识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诸如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数量等,而对软件建设如教师队伍国际化理念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仅38.5%的院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23.1%的院校成立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因此,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实现与国际先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融合,拓宽高职院校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渠道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教师主体国际化的能力不强。

目前,高职教师的国际化能力不强,体现在相当比重的教师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计算机及先进的教学媒体,基于国际行业标准的教学实践不足,国际学术交流、科研水平不齐,还不能适应国际化的要求。特别是高职院校能流利地运用外语教学的教师人数不多,双语教学程度较低,这已影响到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高职院校对于留学生的吸引力,制约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有效开展。

(三)教师队伍国际化的结构单一。

教师队伍国际化的结构应体现在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海外优秀人才和外籍教师相辅的三位一体国际化师资体系,提高师资的整体层次。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国际化还偏重少部分人,普及面不广,多数教师缺少走出国门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的机会。学校聘请外籍教师人数逐年递增,以讲座型和短期交流型居多,长期聘任的数量很少,而且以语言教师居多,专业教师比例较小。对海外优秀人才没有明显的吸引力,接收比例低。这些都表明我国高职院校非常有必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调整国际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推动教师内涵式发展。

三、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首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世界其他国家高职教师队伍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我国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规划。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师政策在理念层面已经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官学”思想,开始走向法制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但是政府仍起主导作用。因此,在高职教育领域,国家应当制订并实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高职教师国际化发展专项计划,依法治校。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专项基金,并利用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援助,支持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进修或访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研讨和科研合作。最后,高职院校要立足地方(行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勾划特色专业,从教师实际发展的需求入手,引入与之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资源,防止盲目攀高。要集中有限的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创造优势项目,培育亮点工程。

(二)努力钻研国际化课程,提高教师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化课程(International Programs)并不具体指哪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有关教育和课程的新理念,其所倡导的是基于全球化的课程观。国际化课程包括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国际法、国际文化研究、国际史等。作为科技创新和传授者的高职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通过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及国际通用的规则和惯例、行业准则,熟练运用英语这门世界性语言,成为“双师”和“双语教学”能手。在国际化激烈的经济大潮中,高校教师要通过资格认证拿到国际化职业资格证书,如国际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国际商务策划师资格证书、国际结算师资格证书等,则更有利于以自身的学习经验指导实际教学工作,同时在与国际同行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教师发展国际化。

提升我国高职教师国际化水平的有效策略是开展多形式、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第一,制度建立与项目支持,高职院校应通过制度的建立,促进国内外教师的互动交流。支持和鼓励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选派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国际学术研讨;为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创设条件;邀请国外知名校长、各领域专家、学术团体来学校开展专业培训、举办学术或科技类讲座。第二,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建立国际性的师资培训体系。可以通过校际间互派教师到对方短期任教或合作研究,丰富教师国外工作经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跨国界的师资培训体系,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双方需求的合作交流模式是国内高职院校教师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策,也是促进双方教师共同进步的必经之路。第三,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推进,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我们应依托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积极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我们可以选取派教师出访亚、非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他们教育援助,这是将教师放在国际教育的大环境中锻炼自己。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给广大高职教师带来职业挑战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契机。高职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前瞻性地看待国际化大背景及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高职教师自身应进一步利用国际和国内良好的环境、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科研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服务。

[1]刘海涛.深化新时期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几点思考[J].前沿,2012(01).

[2]何伯虎,景俊青.国际化进程中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6).

[3]骆伯巍.关于高校教师管理理念中几对关系的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学报,2007(6).

[4]崔丽,梁丽.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2(12).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3-01(5,7).

[6]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第1版.[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7]陆启光.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6).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国际化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