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

2013-08-15王爱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暗示性新建院校

王爱华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这部分新生力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科升格为本科,这对专科学校来说,既面临着诸多机遇,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建立初期,仍然需要经历很长一段专科生与本科生共同培养的过渡时期。此时,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所处的实际情况,尽快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

处于由专科向本科转型阶段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现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本身面临着诸多矛盾

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其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科建设等相对落后。首先,办学底子薄,但是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其次,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问题与学生素质普遍下降的矛盾共存。高校扩招在带来院校高入学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源质量问题,与老牌本科院校的学生素质相比较低。最后,校园文化比较薄弱。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薄弱,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升本后,仍然存在注重眼前利益得失的氛围,缺乏远见,短期难以形成一种宽容开放的文化氛围。

新建本科院校在建立初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难题。很多院校也已经意识到问题存在,但迫于生存和发展压力,精力多集中在特色专业建设上,工作重心放在迎接上级各类教学评估检查上。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发挥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

一方面,从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者来说,由于生源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师资力量的短期缺乏,大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课大多是几个班级合起来上大堂课,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从教学质量上来讲,很多教师不能很快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即使有意识去改变,但是在短期内受到个人主观和学校客观因素的影响,使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难以得到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从直接从事思政工作的辅导员队伍来说,也存在着理念和方式方法需要转变的问题。但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现实状态是:任务重,但工作重心仍不能很好地转向思想政治工作上。在学校建设初期,思想政治工作者配备严重不足,往往一名辅导员要管理很多班级、不同年级的几百名学生,离教育部1:200的比例相差甚远。工作重心多是忙于处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工作思路多是延续专科方式方法,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时间和精力上的分配导致辅导员很少去做深层次的思想工作。而从辅导员自身思想状态来看,自身职业发展认识不明晰,缺乏强大的工作动力,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

(三)学生思想行为呈现过渡特点

在思想政治方面,新进本科院校学生大多比较关注时事政治,对党的领导认同度高,评价积极,思想追求积极、健康。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说,大多数学生主张理论联系实践,最好以重大节日、实践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果有机会,学生也愿意与老师交流、谈心。在学习方面,与专科学生比较,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是比较积极向上的,对自己人生前途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但是由于与专科学生处于同一个校园环境,校风、学风受专科学生影响比较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优良的校风难以在短期内占据主流地位。因此在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与老牌本科院校学生尚存在一定差异,其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应用能力不强。在行为上表现为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也有一定局限性。思想激进、个性鲜明与相对自由散漫共同呈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无论从教学、管理,还是招生、就业等方面都处于学校的磨合阶段,尤其是最初几批毕业生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求职欲望强烈,但是起初就业层次相对偏低,这使得诸多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而轻视道德修养教育。甚至部分学生对思想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他们在没有感受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短期利益之时,便使参与度和认同度有所降低。

二、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的路径

从高校自身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培养目标提供了保障,也是院校实现内涵升本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它对于过渡期众多问题的化解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学校的顺利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方式得当,就会事半功倍;方式不科学,就会事倍功半。从路径上讲,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从政治说教向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现实体现。新建本科院校升格以前的专科院校更多注重政治说教,思想政治教育者习惯于“传声筒”,照本宣科的痕迹比较明显,总体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勿把人文关怀理解为学生考出好成绩、拿学分,这是极为片面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契合人的本性,在学校就是要契合学生的本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本质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维护大学生的尊严、人格、权利等,满足大学生主体地位、人性需求、情感体验的需要,关注其生存状态,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自主自觉追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相对薄弱,自信心相对不足,因此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扮演的是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应当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同时结合学校实际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前途和学业的信心。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区别地进行,即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素质结构的学生要开展有区别的教育活动。尤其是对于特殊个体更要给予特殊的人文关怀。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主体作用,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使原来“自上而下”的灌输教育变为“自下而上”的自主行为,成为学生的自觉理性的追求。

(二)从理论教育向理论联系实践教育的转变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理论化、知识化的倾向较为严重,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方法。由于学校教学重心的偏离,重视专业建设而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资源等方面投入相对薄弱,最终导致思想教育就是教育者灌输得多,学生参与得少,学校上下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而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保证新建本科院校内涵真正升本,就要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单一说教的方法,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一是在课堂内外的教育中不断注入新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能紧密结合,既要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苦闷和忧虑,也要为今后问题的处理提供一个很好的理论基垫。二是注重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学校、深入社会,了解校情、国情,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让学生走进餐厅,去调查了解饭菜价格的变化对他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培养他们合理的消费意识和节约精神等等。又比如对于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也可以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道德实践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切实把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

(三)从灌输方法向暗示性、引导性方法的转变

新建本科院校升格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主要是以“主体——客体”为模式的灌输方法,注重方法的明示性。但随着教育客体——学生自主性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教育客体”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往反复的灌输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是靠近第二类本科线的学生,他们青春好动,接收新生事物快,自主性也很强。因此,走向与教育客体——学生的对话的暗示性方式的应用,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和观念层面的交流活动,人的内因的参与和改变是最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是学生无法认同的。明示性带有规范性与强制性,显然其容易与教育客体产生思想上的冲突;而暗示性带有引导性和渗透性,往往容易同教育客体的思想和心理产生和谐。暗示性、引导性的方法是通过人的直觉、情感和无意识作用直接渗透到人的心里,这种方式比较容易深入人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寓教于美”,倡导“榜样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强化了人的思想改变的主动性。但暗示性方法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的不足需要依靠明示性方法的强制性进行补充。因此,从方法上来讲,要侧重暗示性,实现明示性与暗示性的统一。在灌输中引导,在引导中对话,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路径是多元的,但是它的转变是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实现。而新建本科院校面临教学资源紧缺、学生素质相对低下等现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院上下都应把自己的岗位变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从而克服以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政工队伍独当一面的格局,力图在全校形成党委领导、行政实施、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责、所有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真正造就一个上下配合、全员育人的立体环境,使学生在全员育人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得到教育,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1).

[2]陈鸿.略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

[3]杨国辉,李瑞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明示性与暗示性[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4):28-29.

猜你喜欢

暗示性新建院校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暗示性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论古典诗词中的“裳”的语言暗示性
象征主义下的对于《幽谷睡者》的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