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隐忧与对策

2013-08-15◆刘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家庭

◆刘 艳

(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基建办公室)

一、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隐忧

(一)身体健康不容乐观

当前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正在下降,下降比较严重的是力量和耐力;与体质密切相关的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的评价结果也明显下降;学生近视眼发病率直线上升;肥胖在学生中已成为流行病。脆弱的体质有时甚至不能承受正常的学校活动。

(二)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青少年在心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厌学,人际关系紧张,青春期闭锁心理,自我失控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孩子因为心理问题而走极端的现象,让人扼腕心痛的同时,给社会、教育机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思考。

(三)社会实践基地太少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威海市的现实情况是:城区可供孩子实践的基地寥寥无几,导致学生每天只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视野得不到开阔、情操得不到陶冶、能力得不到锻炼。

(四)离异家庭学生比例攀升

据对市区某校抽样调查显示,该校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占学生总数的30%。这部分孩子往往表现为性情孤僻,不愿与人结伴;消沉厌学,缺乏上进心;心理逆反,不愿接受教育等,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管理也是难度最大的。

(五)媒体和网络等媒介日益复杂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观察性学习也是青少年学习方式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媒体和网络中某些关于色情、暴力等信息,很有可能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之一。

二、原因分析

(一)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够

一是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不少家长眼里,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二是学生自身的强身健体意识薄弱。许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消极,没有把体育运动当成一种乐趣,他们在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甚至能逃避则逃避;在家里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埋头做作业、玩电子游戏、看电视。三是个别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学习成绩,挤占学生体育课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这些行为不仅会让学生的体质、视力严重下降,使孩子在连续的紧张学习中体质下降,更容易诱发孩子的叛逆心态和不健康情绪。

(二)家庭教育的失衡和错位

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还明显不够。一种极端是,因为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家长把孩子升学和就业的高期望转化为学业上的高指标、严要求,不少家长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从而使中学生不堪重负、甚至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用逃学、离家出走的方式逃避竞争。另一种极端是,由于家庭条件优越,长辈对孩子过于溺爱,从而造成这些孩子之间不比学习,而互相攀比家庭条件,并且散漫成性、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三)媒体和网络等媒介的负面影响

各种交流平台得到空前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流平台的发展,这种发展显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但同时也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使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缺乏感情的沟通。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孤独、抑郁、思想迟钝等不健康的心理。现在网络环境非常复杂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加上青少年身心发育和社会化尚未完成,导致一些不良的影视节目、暴力游戏或淫秽色情等“网络公害”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部分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侵蚀。

三、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对策

(一)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提高体育锻炼的认知度

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牢固树立“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第一”的思想。没有健康的身体,学习再好,将来工作、就业、家庭也很难有大的作为和幸福。学校要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和家长要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一种思想,只要有强健的体魄,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成为人才。家庭要为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树立榜样,要为孩子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创造机会,根据青少年的能力及爱好,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引进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使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的工作方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

(三)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优化家庭的心理环境

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自然与家庭有直接的联系,学校在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及实施矫治的计划,都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宣传、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优化家庭的心理环境,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他们辅导子女的心理健康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四)构建绿色网络环境,引导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带来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娱乐生活的同时,其中所夹杂的色情、暴力、欺诈等种种不良诱因,也给他们带来了各种伤害。所以,净化网络空间,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构建绿色的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上的低俗内容,让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的文明空间尤为重要。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青少年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教育他们自觉抵制低俗之风的侵袭,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人民的心声。

(五)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培养积蓄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心理健康,国际上有一条公认首要标准,就是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们每天接触的来自外界的信息量不亚于成人,学校与社会共同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是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2010年,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这为促进优质的学习环境的形成提供了政策保障,各学校应积极作为,在落实上下功夫。二是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名言警句激励人,用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人,于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要为学生搭建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三是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创建平安校园,通过发放家长信、开放校长邮箱、小手拉大手等形式,争取家庭的配合,共同监督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进一步加强警校共建和安保工作,加大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学生安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