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日部字语义场研究

2013-08-15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昊天说文解字语义

宋 娜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从说解体例来看,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已初步具备了语义场理论的一些特征。本文拟运用语义场理论对《说文》日部字及许慎对其所作的解释进行详细探讨。《说文》日部共收70个字(词)(重文不计),从语义场角度分析,共可分为时间、气候(含天气)和天文三个语义场。

1 时间语义场

1.1 关于一天内的时间段

1)表示日出之前义的字(词)有:早、昒、昧、暏、昕,现以昒、昧为例。

昒,《说文》:“昒,尚冥也。”[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冥者,窈也,幽也。自日入至于此,尚未日出也。”[2]《汉书·郊祀志上》:“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泰一,”颜师古注:“昒爽,谓日尚冥,盖未明之时也。”[3]《司马相如传》:“曶爽暗昧,得耀乎光明,然则曶尚未明也。”汉人曶、昧通用不分。《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李善注引曹大家曰:“昒昕,晨旦明也。”[4]郭璞注《三仓解诂》云:“曶,旦明也。”唯许慎区分“曶”、“昧爽”分别为未明、且明。

昧,《说文》:“昧爽,旦明也。……一曰闇也。”段注:“各本且作旦。今正。且明者,将明未全明也。”王筠《说文释例》:“昧爽之时,较日出时言之则为闇,较鸡鸣时言之则为明。”昧,即表示太阳未出之前,天将明而未全明之时。《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孔颖达疏:“昧,冥;爽,明,早旦。”[5]52即昧爽起行,朝旦至于牧野。

以上两个字(词)均表示日出之前的时间段,但各有侧重:昒,尚冥也,即未明之时;昧,且明也,即天色将明而未全明,所表达的时间比昒晚。

2)表示日已出义的字(词)有:晢、晓、昭、晤、的、晃、旷、旭、暘、晛、晧,现以晢、晓为例。

晢,《说文》:“晢,昭晣,明也。……礼曰,晢明行事。”段注:“旦下曰明也,明下曰昭也,既昧爽则旦矣。”《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晢晢。”毛传:“晢晢,犹煌煌也。”[6]377明星谓启明星,晨见于东方。煌,明亮。张衡《东京赋》:“夏正三朝,庭燎晢晢。”夏正,指夏历。三朝,正月初一,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庭燎,古代于庭中照明用的火炬。晢从日,本谓日光,后引申指人之明晢。

晓,《说文》:“晓,明也。”段注:“此亦谓旦也,俗云‘天晓’是也。”《玉篇·日部》:“晓,曙也。”《后汉书·马援传》:“晓夕号泣,婉转尘中。”晓夕,犹日夜;婉转,即辗转。陆游《晓坐》:“瓶花力尽无风堕,炉火灰深到晓温。”晓,后引申为凡明之称。

晢、晓均为明义,从时间上说,代表的是日出之后的时间段。但后来词义都发生了变化,晢引申指人之明晢,晓引申为凡明之称。

3)表示日落义的日部字(词)有:旰、晻、昏、曫、晚、昃、暗、普,现以旰、晚为例。

旰,《说文》:“旰,晚也。……《春秋传》曰‘日旰君劳’。”《左传·襄公十四年》:“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林苑。杜预注:“旰,宴也。”[7]魏了翁《水调歌头·贺许侍郎得孙》:“揽辔扶桑初晓,饮马咸池未旰,来日仅宽闲。”“初晓”与“未旰”意义相对,“晓”,明也;“旰”,晚也,太阳已落。

晚,《说文》:“晚,莫也。”段注:“莫者,日且冥也。”为日暮、傍晚之意。《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白日,即太阳、阳光;晼晚,意为太阳偏西、日将暮;销铄,即亏缺、消损。《博雅》:“后也。”引申为凡后之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先民们对一天内时间段概念的划分是以太阳的运行为依据的。

1.2 关于一年四时的时间

《说文》日部中含一年四时之义的字(词)有:时、旻。

时,《说文》:“时,四时也。”段注:“时,本春秋冬夏之称。引申之为凡岁月日刻之用。”《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孔颖达疏:“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故尧命之使敬顺昊天。昊天,言元气广大。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会。万象共分节,敬记天时以授人也。”[5]3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是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时,表示季节,即四季。

旻,《说文》:“旻,秋天也。……《虞书》曰‘仁闵覆下’,则称旻天。”段注:“五经异义天号,今《尚书》欧阳说。《尧典》‘钦若昊天’。春曰昊天,夏曰苍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总为皇天,《尔雅》亦云。”《书·多士》:“旻天大降丧于殷。”孔安国传:“称天以愍下,言愍道至者。殷道不至,故旻天下丧亡于殷。”[5]82陆德明《经典释文》:“马云:秋曰旻天。秋,杀气也。方言降丧,故称旻天也。”《尔雅·释天》“秋为旻天”,郭璞注:“旻犹愍也,愍万物彫落。”[6]2607《书·大禹谟》:“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孔传:“仁覆愍下,故曰旻天。言舜初耕于历山之时,为父母所疾,日号泣于旻天及父母。克己自责,不责于人。”[5]15

1.3 其他

1)表时间的久暂:曩、暂、曏。

暂,《说文》:“暂,不久也。”段注:“今俗语云‘霎时间’,即此字也。”《集韵》:“暂,须臾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暂,犹卒也。”[6]1833白居易《重赋》:“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里胥,古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逡巡,犹拖延、迁延之义。

曩,《说文》:“曩,曏也。”《尔雅·释诂下》:“曩,久也。”郝懿行义疏:“曩者,《释言》云:‘曏也。’《说文》云:‘曏,不久也。’今按:‘对远日言,则曏为不久;对今日言,则曏又为久。’故《广雅》云:‘曩,久也,郷也。’郷与曏同。”《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曩者志入而已,今则怯也。”《正义》曰:“曩,犹向也。向者志入,前敌而驰,驰入遇,怯而出,非是故不告也。”[8]《庄子》曰“曩行,今子止。”曩与今相对,行与止对举而言。

2)表示时间的多少:暇,表示空余,指时间多。

暇,《说文》:“暇,闲也。”段注:“古假、暇通用。假训大,故包闲暇之义。”《玉篇·日部》:“暇,闲暇也。”《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朝夕不暇。”孔疏:“哀我此征行之夫,朝夕常行而不得闲暇。”[6]501《书·酒诰》:“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孔疏:“惟殷御治事之臣,其辅佐畏相之君,有恭敬之德,不敢自宽暇,自逸豫。”[5]72王粲《登楼赋》:“聊暇日以销忧。”暇,通假,是借的意思。

3)表示时间的更替:昨、昱。

昨,《说文》:“昨,累日也。”《玉篇·日部》:“昨,一宵也。”《广韵·铎韵》:“昨,昨日,隔一宵。”《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指庄周。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停红烛,指吹灭蜡烛睡觉。舅姑,公婆。《正字通·日部》:“昨,往日也。”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昱,《说文》:“昱,明日也。”段注:“昱,日明也。……今依《众经音义》及《玉篇》订。《太玄》曰‘日以昱乎昼,月以昱乎夜。’注云:‘昱,明也’。日无日不明,故自今日言下一日谓之明日,亦谓之昱日。昱之字古多假借翌字为之。”《玉篇·日部》:“昱,日明也。”《正字通·日部》:“昱,明也。别作煜。”

2 气候(含天气)语义场

2.1 关于天气

曀,《说文》:“曀,阴而风也。……《诗》曰‘终风且曀’。”段注:“天阴沈也。考《开元占经》引作‘天地阴沈’也。”《尔雅·释天》:“阴而风为曀。”《释名·释天》:“曀,翳也,言云气掩翳日光使不明也。”《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正义》曰:“阴而风曰曀。笺云‘有,又也’。既竟,日风且复曀,不见日矣。而又曀者,喻州吁闇乱甚也。”[6]299曀,指阴云密布且有风。不日,不见太阳。

2.2 关于气候

旱,《说文》:“旱,不雨也。”《字汇·日部》:“旱,亢阳不雨。”《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蟲蟲。”《正义》曰:“蕴蕴而暑,隆隆而雷,非雨,蟲蟲而热。笺云隆隆而雷,非雨,雷也。雷声尚殷殷然。”[6]561朱熹集传:“蕴,蓄;隆,盛也。”王安石《河北民》:“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赤,即空尽无物;给河役,即出河工。苏辙《沂山祈雨诗》:“宿雪虽盈尺,不救春夏旱。”

暑,《说文》:“暑,热也。”段注:“暑与热,浑言则一,故许以热训暑;析言则二,……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易·系辞上》:“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淮南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正字通·日部》:“暑,夏日气热也。”文天祥《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3 天文语义场

晕,《说文新附·日部》:“晕,日月气也。”段注:“日光气也。”钮树玉新附考:“晕即晖之异体。”《广韵·问韵》:“晕,日月旁气。”《史记·天官书》:“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裴骃《集解》引孟康曰:“晕,日旁气也。”《金史·天文志》:“二十九年正月乙卯巳初,日有晕,左右有珥,上有背气两重,其色青赤而厚。”晕为日月周围的光圈,是要刮风的征兆。

晦,《说文》:“晦,月尽也。”即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左传·成公十六年》:“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陈不违晦。”杜预注:“晦,月终,阴之尽。故兵家以为忌。”疏:“晦月至忌也”。《正义》:“日为阳精,月为阴精。兵尚杀害,阴之道也。行兵贵月盛之时,晦是月终,阴之尽也。故兵家以晦为忌,不用晦日陈兵也。”[6]1918

4 结束语

《说文》日部共收70个字(词),归入时间语义场的有33个,属于气候(含天气)语义场的有14个,属于天文语义场的有7个。其中,时间语义场的字(词)占绝大多数。在时间语义场中,表示一天内时间段的字(词)有25个,又居多数。由此可见,日部字多与时间有关,先民关于时间的概念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而产生的[10]。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8:137.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02.

[3]班固.汉书·天文志[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65:1231.

[4]萧统.昭明文选[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388.

[5]孔颖达.尚书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8.

[6]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杜预.春秋经传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911.

[8]李学勤.十三经注疏[M].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07.

[9]王念孙.广雅疏证[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81.

[10]叶正渤.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3:137.

猜你喜欢

昊天说文解字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刘昊天美术作品
雨后新生
语言与语义
秋叶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