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当是森林而非园林

2013-08-15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

中国西部 2013年3期
关键词:常识园林校园

文 / 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 夏 昆

一个最简单的常识是,校园是师生生命成长与成全之地,校园的美不在辉煌昂贵的硬件,也不在某个据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模式,甚至也不是一两个专家名师,而是在于这是一群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生命包容的乐园。教育是为了生命,而非生命为了教育。真正美丽的校园,应该如电影《死亡诗社》里面一句台词所说的:“把一切非生命的东西都击溃!”

可惜,常识被我们遗忘已经太久了。教师习惯于整齐划一,在他们眼里,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每每我看到小学的孩子被要求上课的时候手必须背在后面,回答问题的时候必须举右手,我就感到悲凉而愤怒。

我曾经听说某个学校以音乐教育为特色,于是他们要求学校每个学生都要学习乐器,当然这就要每个学生花钱购买,不管这孩子有没有艺术细胞,喜不喜欢音乐。结果家长花钱买了一堆口风琴之类廉价乐器回来,孩子不想学,学校又没有时间教授,于是这些东西全部堆在家里成了摆设。这最让人啼笑皆非:什么时候业余爱好也必须全体一致了?

所有这些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视常识,摧折生命。这些不但不是教育,而且从根本上是反教育的。教育的目的是为生命的成长和成全,而生命之美的本质就是参差多态。校园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森林,而不是长宽高都被修剪的整整齐齐的园林。

学生的生命是千姿百态的,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的学生不应该成为一句虚言。学生不是成绩单上冰冷的数字,也不是点名册上方正的汉字,更不是及格率、升学率那些供学校炫耀的资本,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当我们承认教育的本质是为了生命的发展与成全时,我们就无法回避一个简单的事实:凡是强硬的整齐划一的规定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生命的摧残。

教师的生命也是如此。不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的,大多数的教师其实只是机械地重复每一天的工作,没有任何个性与特色可言,而只有那些将教育融入自己生命的优秀教师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因为这样的教师,他们的教育已经深深烙上了他们生命的烙印。而生命是多姿的,这就决定了老师的教育风格也是多彩的。成熟的教师的风格之多样就像音乐家或者文学家的风格之多样。

可惜,现在这样的言论多少显得有些迂阔不经了。就我目力所及,周围的学校大多都是园林,稍微好一点的也不过是次生林,真正的包容所有生命让他们蓬勃生长的森林可以说从未见到过。真正美丽的校园,距离我们还何其遥远!

猜你喜欢

常识园林校园
靠不住的常识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常识:哪杯更冰凉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