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和发扬延安双拥传统——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

2013-08-15张小琴冯宗义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军政双拥延安

张小琴 冯宗义

(1.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2.太原市双拥领导组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12)

1943年1月,在革命圣地延安发起了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70年过去了,这一运动从战争时期延续到和平建设时期,始终热火朝天、经久不息,巩固和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双拥运动以独具特色的形式和内容、作用和意义载入史册,成为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

一、延安双拥运动是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双拥活动是一种新型军政军民关系的反映,只有真正的人民军队,才能产生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能自然地形成,它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对军队进行教育的结果。1921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人民军队诞生,由于部队成分复杂,思想比较混乱,纪律不严格,内部管理也跟不上,军阀作风、流寇思想等旧军队意识严重存在。因此,起义不久党就领导军队在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改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着重从政治上建军,在部队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确立了党的绝对领导原则,同时实行民主制度,创立了军队政治工作,并制定了严格的群众纪律。后来在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上又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这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举措,为塑造人民军队形象,建立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0年后军队各级政治机关都设立了群众工作部门,不断派出人员协助地方党政领导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地方政府也派代表开展慰问部队活动。长征时期,红军从军、师、团到连队,每到一地都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军队的性质任务,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在各地群众支持下胜利到达陕北。抗战开始后,军队根据党的指示,积极发动群众建党建政,人民群众及地方武装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这时候军政军民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形成。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军队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开展大生产运动,各敌后游击区部队“劳力和武力相结合”,充分显示了人民军队的本质特色,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誉。双拥运动的兴起,是军政军民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延安双拥运动是有领导有组织的群众运动

70年前延安发起的双拥运动,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延安整风产生的硕果之一。在1942年整风时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和军政干部会议上,军政领导同志各自认真检查了在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为了以整风精神解决这些问题,增进军民团结,建设和巩固边区,延安军政领导商定,根据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精神,开展一个“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拥护军队、优待抗属”的运动。于是1943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先公布了《开展拥军运动月的工作指示》,确定从1月25日至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随后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布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确定从2月5日至3月5日为拥政爱民月。这样双拥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延安双拥运动始终在军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进行。联防军司令员贺龙亲自组织部署拥政爱民的各项活动,号召军队更多地担负改善军民关系的责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临南泥湾慰问子弟兵。由于领导重视,全体动员,因而成效十分显著。延安双拥运动的良好开端,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并迅速推广到全国各抗日根据地。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中,正式提出各根据地要普遍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活动。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和《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两个报告中,都把双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号召普遍开展这个运动,并要求做出显著的成绩。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怀下,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逐步走向经常化和制度化,形成了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三、正确认识延安双拥运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延安双拥运动继承了建军以来军政军民关系发展的传统经验,并把这个关系的发展推向新阶段,开拓了新型军政军民关系的新途径。其历史价值表现在:一是建立和巩固了新型军政军民关系,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在双拥活动中,人民军队摆正了自己的地位,明确了自己的任务,懂得了来之人民为了人民的道理,因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彻底打破了旧社会“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腐朽信条。在这个意义上说,双拥活动不仅改变了历史,而且创造了历史。二是双拥活动促成军民团结并形成巨大物质力量,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国革命长期处于艰苦环境和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双拥,党和军队就没有基本的生活保证和生存条件。在根据地,在游击区,在没有政权的年代里,人民是靠山,人民是后盾,革命战争所需要的一切,人民军队所需要的一切,包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些谁能解决呢?只有人民群众。三是双拥活动讲政治、讲正气,形成了革命的优良传统。延安双拥从形式到内容贯穿着讲团结、讲纪律、讲奋斗、讲胜利,也就是讲政治、讲正气。沟通军民间关系的是阶级利益和阶级感情,促使双拥活动不断发展的是共同志向和追求。因此,双拥活动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越在艰难困苦时越热火朝天、生动活泼,在实践中显示了它的极端重要性和无限生命力。

70年前发起的双拥运动,具体形式和内容反映了当时历史时代的需要,但是它所揭示的真理和所产生的影响,完全突破了时代界限,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延安双拥运动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精神是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仍然需要的。延安精神的基本涵义是艰苦奋斗,延安军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靠艰苦奋斗精神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辉篇章。今天形势任务变了,环境条件好了,延安军民那种艰苦奋斗、患难与共的精神不能丢。延安双拥运动凝聚了军心民心,加速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今天的双拥要更加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做出新贡献。二是延安双拥运动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关系争取战争胜利为目的,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延安双拥运动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立足于当时形势现状,创造军政军民团结的局面,着眼于革命战争胜利,为党的历史任务服务。其活动内容有精神方面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还有物质方面的相互支持与无私奉献,多方面显示了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本质要求。这是双拥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双拥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里,双拥活动经久不衰的原因和动力在这里,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也应该在这里。三是延安双拥运动能够健康发展,是内外两种因素的契合。阶级感情和共同利益是双拥运动发生发展的内因,而外因包括:党的号召力、形势环境的逼迫力、先进典型的影响力以及政策法规的约束力等。与此同时,发挥领导和群众两个积极性十分重要,这是今天应该汲取的一条宝贵经验。延安双拥运动实践证明,双拥活动的生命力存在于领导和群众两个积极性之中,而双拥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与军政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

四、延安双拥传统既要继承更要发展

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醒人们不能忘掉历史,不要丢了传统。一方面要珍惜历史经验,一方面要注重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首先,必须正确看待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双拥只是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的一种社会行为,尽管它体现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但作为服务大局的双拥工作始终不是也不可能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不是中心并不能否定它的重要性。因为到目前为止,党和国家以往所有中心任务的胜利,都离不开双拥所形成的军政军民大团结的力量。在未来发展中,我们面临更艰巨、更伟大的改革发展任务,双拥工作的天地更广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次,必须抓住根本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传统经验是宝贵的,但传统经验又不断受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敷衍塞责、不思进取是双拥工作继续发展的障碍和阻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时代要求,在与时俱进的形势下,如何把双拥工作推向前进,是双拥工作者的必修课。再次,必须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搞出特色。双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套路,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开展。双拥活动只有结合当地的情况和需要才能开展起来,只有认真负责,长久坚持才能有成效。同时要有创新观念,搞出特色,特色就是工作的成绩和优势。因此,在没有特色的地方要通过努力产生特色,有了特色才可以拉动双拥工作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军政双拥延安
北疆名臣邹来学巡抚顺天、永平前事迹考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创辉煌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北京朝阳双拥“5+5”加出军民真合力
走进延安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