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疗法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概况

2013-08-15高琴

关键词:血海曲池荨麻疹

高琴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以风团、瘙痒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因其病因复杂,反复发作,难以根除,给患者生活、精神上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近年来,针刺疗法以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青睐及患者的认可,现将近年来以针灸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古代文献均有论述,例如《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适风寒相袭,则起瘙痒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七-风毒脚气》云:“论曰,素问云: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被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之,则为痒也,所以有风疹搔痒,皆由于此。”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也云:“大风瘾疹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而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则云:“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

现代医家张志礼[1]则认为,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或因平素体弱,阴血不足、血虚生风,或因皮损反复发作,气血损耗,加之风邪外袭,以致内不得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发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赵炳南[2]认为,多因平素体弱,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气血被耗,风邪侵袭而致。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多由于变态反应引起,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的刺激因素导致IgE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与嗜中性白细胞上,当再次接触抗原后便在这些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其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或上述因素直接作用于血管,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致血清蛋白和液体外渗而形成风团或局限性水肿[3]。可分为物理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前两者常存在明确的诱因或基础疾病,后者常常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占慢性荨麻疹的70%~80%[4]。近年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2个亚型(Th1和Th2)细胞数目和活性失衡是诱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键因素[5-6]。

2 单纯针刺治疗

徐悦泽等[7]采用电针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疗效显著。针刺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所有腧穴均取双侧),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通电25 min,快速不捻转出针,1次/d,每周6次,疗程28 d。共治疗35例,痊愈5例,显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舒慧敏[8]采用辨证取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针刺取主穴凤池、曲池、合谷、足三里;风热犯表加大椎、血海;风寒加风门、肺俞;肠胃实热加三阴交;血虚风燥加膈俞、脾俞、气海。采用提插捻转手法,补虚泻实,留针30 min。治疗组78例,治愈36例,好转38例,无效4例,有效率94.87%。

何洁茹等[9]针对本病采用围针治疗,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针刺操作于皮疹边缘(一般距皮疹区域外 0.5~1.0 寸)选取数点,常规无菌操作后,以 28号1寸毫针,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针尖透向病灶中心,根据皮疹面积大小,一般使用4~8针,两针相距2 cm左右,使用捻转手法使之得气,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皮疹发于上半身者,加刺曲池、合谷;发于下半身者,加刺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发于全身者,加刺风池、大椎。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共治疗30例,痊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张冷等[10]对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检测患者的血清HA及总IgE水平。针刺主穴取风门、血海、膈俞、风市;再根据患者虚实及症状轻重,选取大椎、曲池、足三里、脾俞、胃俞、肝俞等1~2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进行针刺治疗。共治疗30例,痊愈11例,显效9例,好转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且治疗后血清HA及总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综上,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多以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功能的腧穴为主,结合辨证选穴,方法灵活多样,疗效显著,且可降低患者的血清总IgE水平。

3 针灸结合治疗

王英杰等[11]运用赵氏雷火灸配合神阙穴施灸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疗效。将点燃的药条置于灸盒的圆孔中,火头对准神阙穴施灸15 min,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1次/d,每周复诊1次,治疗3周后判定疗效。共治疗60例,痊愈8例,显效 38例,好转 11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95%。陈丽仪等[12]采用薄氏腹针配合神阙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针刺以腹针引气归元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腹四关(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大横)为配穴,留针 30 min;留针期间在神阙加灸。共治疗31例,总有效率80.7%,且无任何不良反应。路一[13]采用针刺结合艾箱灸治疗,主穴选气海(关元)、内关、血海、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风盛加风池;热盛加曲池、合谷;寒盛加大椎;湿盛加阴陵泉。施以捻转提插补法后留针,在毫针上罩上艾箱温灸30 min。共治疗16例,总有效率为93.75%。

灸法可以温补阳气,培肾固本,与针法合用,可共奏祛风散寒、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同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法则相契合,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4 针药结合治疗

石桂珍等[14]以中药当归饮子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明显。方剂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芪、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甘草、丹皮、僵蚕、蝉衣、苦参,水煎,每日1剂。针刺取双侧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及脑俞、肺俞、胃俞穴,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共治疗48例,总有效率为93.77%。叶险峰等[15]针刺取双侧曲池、血海、三阴交穴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消风散,治疗组3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

徐军霞等[16]以自拟中药消风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方剂药用荆芥10 g、防风 10 g、当归 15 g、白鲜皮 10 g、苦参 10 g、蝉蜕10 g、地肤子 10 g、黄芪 10 g;风寒者加桂枝 10 g、艾叶10 g,血虚风燥加胡麻仁10 g、生地20 g,7 d为1个疗程,1剂/d,水煎服。在此基础上以针刺治疗,取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风寒加外关、风池,温灸,血虚风燥加足三里、三阴交,平补平泻,7 d为1个疗程,1次/d,留针30 min。共治疗30例,总有效率97%。张哲奎等[17]以中药配合腕踝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中药以口服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水煎服用。再施腕踝针,取双上1进针点,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寸30号的毫针,针尖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刺下皮下,进针后将针放平,沿皮下刺入0.75寸,留针1~2 h,并密切观察变化,若30 min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再加针双上2。每日针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30例,总有效率86.7%。

郑邦荣等[18]以针刺督脉穴为主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针刺取大椎透陶道、命门透腰阳关、曲池、血海、风市穴;中药治疗采用自拟方,方用黄芪、当归、熟地、何首乌、防风、白蒺藜、地肤子、白藓皮、蝉蜕、红花、川芎、白芍。共治疗42例,总有效率为92.9%。

综上,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辅以祛风养血中药治疗本病,可有效缓解症状,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方法。

5 针刺配合拔罐

吴丽莎等[19]采用针刺加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针刺取穴血海、足三里;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血海穴针尖向足心方向,足三里穴针尖向血海穴方向。得气后行快速捻转提插手法,针感以向下传导为佳。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均用中等刺激。拔罐取穴神阙,取大号玻璃罐在神阙穴上拔5 min取罐,过1 min再以同样方法加拔2次后取罐。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3例,痊愈18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

李坚将等[20]采用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针刺取30号1.5寸毫针直刺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肝俞、肾俞)0.8~1.2寸,再用电针仪行双侧对称性疏密波脉冲刺激,1次/d。同时,隔日1次取4个背俞穴刺络拔罐,令出血3~5 mL。共治疗32例,痊愈18例,显效9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同时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较治疗前提高,IL-4水平及血清总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拔罐部位多选取督脉及膀胱经背俞穴位,通过纠正患者血清中Th1、Th2的平衡失调,降低IgE的含量水平,减少细胞递质的释放,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实现对慢性荨麻疹的良好疗效,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较好方法。

6 特殊针法治疗

贺琲珺等[21]采用电针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理想疗效。电针取穴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中药熏洗药用苦参、蛇床子、地肤子、苍术、荆芥、防风、丹参、蝉蜕、白鲜皮、薄荷各20 g,每次熏蒸30 min,1次/d,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共治疗29例,痊愈18例,好转7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86.2%。孙刚等[22]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取双侧膈俞、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用OO号医用羊肠线剪成长1 cm的线段若干,浸泡在75%的乙醇内备用。在无菌条件下,将羊肠线从针尖入口处穿入8号注射针头,将0.38 mm×50 mm长针灸针剪去针尖,从注射针的针尾插入针芯,消毒穴位处皮肤,将注射针刺入穴位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轻推针灸针,同时退出注射针,将肠线埋入穴位内,局部以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即可,1次/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50例,痊愈2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

张静等[23]采用音乐电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所有腧穴均取双侧),乙醇常规消毒针具和针刺部位,垂直快速刺入得气后,将音乐电针治疗仪的电极接在针柄上,采用步步高音乐。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每次通电25 min,快速不捻转出针。共治疗35例,痊愈5例,显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

采用多种特殊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治疗方法多样,便于依据不同患者灵活选择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疗效明显。

7 穴位注射

金崇敏[24]采用板蓝根穴位注射及体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针刺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膈俞、风池、丰隆、大椎、风门,行提插补泻手法,留针15 min;穴位注射取板蓝根针剂4 mL,注入曲池、足三里两穴各2 mL。经2周治疗,症状消失。陈义等[25]运用水针穴位注射维生素D2果糖酸钙针联合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取双侧曲池穴、血海穴,进行皮肤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配6号针吸取维生素D2果糖酸钙注射液,垂直进针,提插得气,回抽无血后每穴位注入药液0.5 mL。共治疗62例,痊愈35例,显效23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6%

8 中西医结合

高秀领等[26]运用针刺走罐联合抗组胺药物综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显著疗效。针刺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取穴,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在患者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循行部位涂抹适量凡士林,用闪火法快速在大椎穴拔罐,然后循经上下来回走罐,上至大椎下至肾俞,反复操作3~4次,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同时配合口服抗组胺药克敏能10 mg,1次/d。共治疗40例,痊愈 12例,好转 24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90%。谢长才等[27]针刺曲池、血海加服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针刺取双侧曲池、血海穴,每周3次;同时给予口服西药咪唑斯汀(皿治林),1次/d,10 mg/次。共治疗30例,总有效率100%。

郭玉花等[28]针刺四缝穴配合西医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患儿128例,疗效较好。针刺取患儿四缝穴(双手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快速点刺,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白色黏液。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及维丁胶性钙注射液。共治疗57例,总有效率91.23%。马军妹等[29]运用祛荨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耳穴取肺、脾、肝、神门、过敏区、肾上腺,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后用王不留行贴压一侧耳穴。口服西药选盐酸西替利嗪片,加用中药祛荨汤,药物组成黄芪、白术、防风、当归、白芍药、刺蒺藜、牡丹皮、蝉蜕、徐长卿、甘草。共治疗40例,总有效率92.5%。

中医、西医多种疗法综合运用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且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9 结论与展望

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久病体虚,气血损耗,腠理空虚,风邪外袭,遏于肌肤而发。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IgE水平及血清HA值是反映体内变态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研究发现,针刺穴位治疗能有效控制合成IgE的B细胞的功能,导致患者血清IgE水平及HA值显著下降,减少细胞递质的释放,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使患者体内活跃的变态反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可有效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各项症状[30]。

慢性荨麻疹病情缠绵,病人需长期服药,以针灸疗法为主,酌情配合其他疗法综合运用,可使久病过程中免疫功能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提高,作用迅速,治愈率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操作简便,选择性广,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1]张志礼.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05-206.

[2]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1.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

[4]郝飞.慢性荨麻疹某些病因学问题的探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2):861.

[5]张敏,李春阳.Th1-Th2失衡与慢性荨麻疹[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5):336-337.

[6]Ferrer M,Luquin E,Sanchez-l barrola A,et al.Secretion of cytokines histamine and leukotrienes in chronic urticaria[J].Int Arch Allergy Inumunol,2002,129:254-260.

[7]徐悦泽,张建国.电针治疗慢性荨麻疹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17):200-201.

[8]舒慧敏.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7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83.

[9]何洁茹,邓金凤.围针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4):51-52.

[10]张冷,黄丽萍,唐春蕾.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组胺和 IgE 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251-252.

[11]王英杰,柴维汉,王海瑞,等.赵氏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J].陕西中医,2010,3l(10):1387-1388.

[12]陈丽仪,郭元琦.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768-780.

[13]路一.针刺合艾箱灸治疗慢性荨麻疹1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5):358.

[14]石桂珍,董坚.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34.

[15]叶险峰,李成文.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2):49-50.

[16]徐军霞,王丽云,黄宪玲.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5(10):26.

[17]张哲奎,刘瑛琦,魏鹏,等.中药配合腕踝针治疗慢性荨麻疹6O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3.

[18]郑邦荣,李香.针刺督脉经穴为主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62-463.

[19]吴丽莎,董喜艳.针刺加神阙穴拔罐治疗荨麻疹23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7):24.

[20]李坚将,刘辉,陈狄,等.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A):3292-3294.

[21]贺琲珺,朱志伟.电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荨麻疹29例[J].中医杂志,2008,49(5):360.

[22]孙刚,孔兵,安祯麟,等.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1):85-86.

[23]张静,谈太鹏,丛宇,等.音乐电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附 35例报告)[J].哈尔滨医药,2010,30(2):48-49.

[24]金崇敏.板蓝根穴位注射及体针治愈慢性荨麻疹1例 [J].江西中医药,2007,38(289):63.

[25]陈义,宋道阳.水针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1):232.

[26]高秀领,赵彦波,何立.针罐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疗效观察针[J].新中医,2008,40(4):74-75.

[27]谢长才,符文彬,孙建.针刺曲池、血海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51-52.

[28]郭玉花,叶瑞才,孔桂花.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0,41(8):56.

[29]马军妹,刘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3):383-384.

[30]胡志光,尹钢林.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亚群和IL-4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2,12(2):111-112.

猜你喜欢

血海曲池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