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荒漠地区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探讨

2013-08-15游先锋

绿色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荒漠抗旱种苗

游先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林业局园林队,新疆 乌鲁木齐831400)

1 引言

在我们国家,干旱和半干旱面积大约占了国土面积的一半。干旱缺水已经成为绿化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障碍。荒漠的干旱缺水气候,严重影响植被的生长和成活率。抗旱技术的应用主要为了改造荒漠化的生态环境以及荒山造林等。近几年来,抗旱造林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提高造林成活率,更好地治理荒漠化、荒山造林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出最佳植被抗旱措施应有效克服缺水难题,对改善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交通道路绿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荒漠地区造林成活率现状

北方荒漠地区的气候条件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大部分地区为戈壁荒漠,遍地砂砾,土质低劣,大多数地方很不适宜植物存活。植被大多比较矮小、稀少,多属能抗风沙、耐干旱、抗盐碱的植被。当降雨强度大时,不仅会有崩塌浸蚀和沟蚀以及泥石流出现,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域比较辽阔的区域,是明显的垂直地带,气候条件相对复杂,技术措施体系尚不完善,因此目前的荒山造林计划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成为最主要的限制因子。

3 荒漠地区造林存在的问题

3.1 荒漠植物的影响因素

干旱荒漠地区,降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及地形特征成为荒漠地区影响植被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地形和土壤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而气象因子是土壤水分主要影响因素,也就是降水量。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和成活。地形特征的影响在于地形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因此这一因素会对植物种群有明显影响,并且一般的荒漠绿化工作都是人工作业,包括种植和灌溉,这样增加了难度和成本。

3.2 荒漠种植存在的问题

由于以上所述因素的影响,已经增加了植被存活和生长的难度,另外,在人工作业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在种植地方的主导风处,缺少大面积的防护林,且绿地质量不高、数量少,植物种类少,搭配单一,品质不高;一些北方城镇外围没有建立生态地,很难对戈壁荒漠区域性气候有明显的改变,应向城镇外围多种植绿地。

4 建议与对策

4.1 栽种优良树种,加强管理

大量引进适合生长于榆林干旱地区、抗旱、耐贫瘠的树种,如沙棘、柠条、荆条、紫穗槐、酸枣、榆树、侧柏、刺槐和油松等,进行培植、驯化。栽种时可采用乔灌结合的方式。选用健康生长、根系粗壮、没有病虫害的合格种苗。坚决避免使用劣质苗造林。栽种时种苗必须严格按照栽种原则,加强运苗管理。另外,必须将枯死苗和细弱苗去除掉,用草袋做好根系保水工作,使得种苗根系始终保持湿润,避免风吹日晒,减少种苗根系失水量。

种苗的运输过程中,可用湿草将种苗根系包裹,用苫布盖严。到达种植地后需要尽快把苗木立于水中浸泡。苗应随取随栽,避免种苗栽植过程中因曝晒时间过长导致根系失水。在风沙多且特别干旱的地区,可在植苗后压倒埋土,第二年春季利用风吹和种苗本身的生长破土而出。还可以通过地膜、保水剂、生根粉几种抗旱技术,来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成活率。通过对将要栽植的植物进行枝叶的剪修,来降低树木叶面的蒸腾作用,减少植物整体水分的散失量。

4.2 通过对种植地的修整,提高地表降水利用率

4.2.1 合理选择整地的时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整地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尤其选择在雨季整地,秋季耕整收拾好,第二年春季植树造林将是最好的种植时机。如此反复,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4.2.2 选择适当的整地规模

需要综合考虑种植地的造林条件以及自然生态条件等因素来确定适当的整地规模,还必须了解树木的生理与生态特性、个体大小、根系分布、水分需求等因素。

4.2.3 选择合理的整地方法

根据当地的造林条件,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修整方式,达到铲除杂草、疏松土地、蓄水保墒、增强土壤中养分以及遏制病虫害发生的作用,使得种苗拥有湿润健康的生长环境,而且还能够提高栽植种苗的保存率和成活率。在修整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破土面,可以使现有植被得到充分利用,无植被破土面要低于原来地面,坑面干净、平整,可以积水,保持水分。应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挖现栽最好,荒漠地区应该避免狂风和阳光,因此,栽种过程中需要保持根系水分。

4.3 确定适当的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与株行距大小密切相关,有时用株行距作为造林密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在确定好一系列抗旱栽种技术措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水分对其他因素的制约,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发育、蒸腾耗水需求、产量、降雨量以及生长速度均有重大影响。通过调整合适的林木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土壤因子。适当密植对有些树种的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林分过密则可导致树高生长的显著下降。在特别干旱的造林地上,造林密度应以稀为宜,可保证树木根系的充分扩展,吸取足够的水分。同时,为改善环境、提高树林抗旱能力,应进行树种的混植,调节植株间距来促进水分的充分利用。

栽植前生根粉对种苗根系进行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种苗栽植的成活率。保水剂也是抗旱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可以蓄水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因为保水剂强大的吸水功能,所以它与泥土混合形成的吸水土中的含水量明显高很多,短时间内吸水形成水凝胶,粘附在根系表面,可以在土壤干旱时自动释放水分供根系吸收,降水时又可以进行吸水和蓄水,并且还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水。

其他一些方法在抗旱造林中也得到一定的应用。如容器苗栽植:通过选择适当的容器注满水之后,将种苗主根放入容器底部位置,然后栽种。覆盖地膜:地膜覆盖之前,按照种苗规格大小和种植密度将地膜裁剪合适。栽植后需要浇1次透水,待水全部渗入土壤之后覆土。另外,确保种苗根系部分和四周的薄膜盖严实,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此外,可以利用各种土壤改良剂以改良土壤结构及保水能力,比如绿肥、厩肥、锯末、过磷酸钙等化学类物质。于晓芳等曾研究利用菌根新技术,将生物菌制剂进行接种培养运用到造林当中,该技术通过扩大宿主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强了树木的吸水能力,提高了植物的生长能力,抗性强,对干旱寒冷地区的造林地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提高植被成活率和生长率,解决了造林质量差、成活率低的难题,在包头市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才景志教授研制出植树宝,利用植树宝在荒漠地区植树造林,研究表明:不仅可以提高种苗成活率,而且树木生长量也明显比常规造林要高,同时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也显著增强。该技术也已在市场上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且收效甚好。

4.4 加强林木减灾措施,提高植被安全管理

在植被生长过程中,要根据杂草密度和土地含水量,加强一些必要的减灾措施,提高植被安全生长管理。部分萌芽力较强的树种,因为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从而造成生长不良(如:风吹冻害、机械外界损伤、缺水和病虫毒害),应及时进行修整。一些杂草生长茂盛、干旱迹象较轻的地方,需要尽快割草、松土,且割草松土需要避开干旱炎热的天气,将人为造成的植被残损降到最低。

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管理的原则。贾永利等在公路绿化中通过引进滴灌节水技术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公路周边树木的保存率、成活率、生长率明显提高,因此滴灌节水技术在我国干旱荒漠地区及其他类似气候、自然环境条件地区的公路绿化中应用十分成功。另外,根据当地实际气候特点以及自然地理条件,运用多种多样的混交造林新技术,克服了由于植被树种单一,病虫害发生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强森林的抗逆能力和防护效能。凡是人力所能及的一些地方,都必须对缺水植被进行人工浇水,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5 结语

为了提高荒漠地区的造林植被成活率,需要加大力度推广应用多种抗旱造林技术,引进优良树种,加强林木管理;通过对种植地的修整,大大提高地表降水的利用率;确定合适的造林密度,利用生根粉、保水剂等增加植物根系的蓄水能力,掌握正确的栽植技术;加强减灾管理,确保干旱地区的造林质量和成效。以上抗旱措施简单易操作,节省物力、财力,可以为以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任秀奇,杨会侠.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对策与建议[J].绿色科技,2011(2):31~32.

[2]孙彦楠,周广柱,祝 龙.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118~120.

[3]鞠 鹏.干旱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J].山西建筑,2010,36(11):355~356.

[4]刘有俊,赵红梅,王 鑫.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上的应用[J].甘肃林业,2009(2):43.

[5]冶德才.西部干旱地区荒山荒坡雨季造林的关键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9(1):117.

猜你喜欢

荒漠抗旱种苗
向荒漠宣战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