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①

2013-08-15李胜恒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9期
关键词:教练员竞技武术

李胜恒

(百色学院体育系 广西百色 533000)

竞技武术作为高校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衡量高校武术运动训练水平、评价武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但从近几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及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成绩来看,广西高校竞技武术的普及程度和技术水平与河南、广东、山东等省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广西高校竞技武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促进竞技武术在广西高校的开展,不断提高竞技水平,进而推动广西高校竞技武术的快速持续发展。

1 广西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现状

1.1 广西高校竞技武术的开展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广西共有61所高校,但仅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百色学院、钦州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等高校开展了竞技武术的训练,并参与了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还有部分高校代表本地区参加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比赛、广西农民运动会武术比赛。由此可以看出,广西高校竞技武术发展较为缓慢,开展范围仅局限在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院校(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和开设有体育专业的院校(如玉林师范学院、百色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在竞技武术的内容上,广西高校偏重于竞技武术套路,仅有广西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开展了武术散打方面的训练与比赛。

1.2 教练员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广西高校武术教练员大多是从体育院系毕业,具有研究生学历,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理论功底较为扎实,从事武术教学与训练在5年以上,但相对缺乏高水平竞技武术运动训练和担任专业武术队教练的经历,工作后也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训练方法和手段难以得到改进和更新。此外,教练员除训练之外还承担着繁重的武术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从事武术训练的动机主要是工作需要、职称晋升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

1.3 运动员状况

目前广西高校从事武术训练的运动员以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居多,仅有16.5%的运动员从事过专业的武术训练,具有较好的武术基础,而大部分运动员都是来自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武术训练的年限在4年以下,处于初级阶段,提高技术水平、个人爱好、增强体质是其主要的训练动机;在运动队管理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体育院系管理的模式,安排了专门的教师负责运动员的管理与训练,但未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武术运动队的管理还不够科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4 训练经费与场地器材状况

在物质保障方面,通过对开展了竞技武术训练的高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8.46%的高校有固定的训练经费,而且经费来源单一、数量有限,维持武术训练和比赛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拨款,只能保证器材、服装等之类的必需用品,对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补助则不能充分保证。此外,有30.77%的高校有固定的训练场馆,69.23%的高校用于武术训练的为综合性场馆,在使用方面经常与教学发生冲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的顺利开展。

2 影响广西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因素

2.1 竞赛体制不完善,严重影响各高校的积极性

一方面,广西高校的武术竞赛活动仅局限于4年一届的广西大学生运动会,也有部分高校参加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比赛、广西农民运动会武术比赛等赛事,但仍然难以满足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对运动员来说,在校期间参加大型武术比赛的机会少,不利于在大赛中锻炼、积累经验和提高竞技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竞技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广西高校竞技武术比赛仅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未根据高校的性质、专业特点等设置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严重影响了各高校发展竞技武术的积极性。

2.2 训练经费不足,无法满足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

训练经费是运动训练能否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高校开展竞技武术需要训练场馆、器材和服装、聘请高水平教练员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费。然而各高校对竞技武术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不够,在竞技武术训练方面的经费投入有限。此外,由于广西高校竞技武术的影响力有限,难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器材、服装及经费方面的赞助,导致训练经费严重不足,场馆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教练员及运动员的训练需求,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严重影响了训练的顺利开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3 教练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制约着技术水平的提高

教练员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其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竞技武术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广西高校教练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制度不健全,导致教练员数量不足,尤其是高水平教练员紧缺,水平参差不齐,尚未在结构、年龄、专业方向等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教练员队伍,而且参加大型武术比赛以及培训学习的机会少,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未能将当前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理念引进武术训练和比赛中,训练水平难以得到显著提高,与区外其他高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4 武术后备人才匮乏影响了竞技武术的发展

后备人才是普通高校开展竞技武术运动的关键。通过调查和访谈专家得知,目前广西高校武术运动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高校通过特招的方式,选拔一批基础较好且具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但数量有限;(2)在在校学生中进行选拔,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好的体育专业学生,这部分运动员存在着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而且与其他项目相比,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导致各高校武术后备人才都严重匮乏,成为制约广西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一个瓶颈。

3 广西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高校武术竞赛体制

广西高校武术比赛仅仅分男子组和女子组,而许多高校由于受经费、教练员、后备人才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也就放弃了参加武术项目的比赛,从而导致竞技武术的开展仅局限在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和开设有体育专业的院校,严重影响了武术运动在广西高校的普及与发展。因此,应充分考虑广西各高校的实际,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区别对待的原则,设置甲(高水平组)、乙(专业组)、丙(本科组)、丁(高职高专组)等4个组别。此外,除了举办4年一届的广西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外,还可以每4年举办一届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两项比赛交替进行,保证每两年就有一项武术比赛,从而进一步完善竞赛体制,调动各高校参与竞技武术的积极性,促进广西高校武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3.2 加大重视和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训练条件

训练条件作为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基础,是广西高校竞技武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而广西高校竞技武术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并且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竞技武术的发展,需要高校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同时在扩大竞技武术影响力的条件下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经费,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员训练补助,根据不同级别的赛事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不断改善训练条件,如训练场地、器材等,并加强对训练场地和器材的科学化管理,进而为竞技武术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3.3 充分发挥高校武术社团的作用,举办各种武术比赛

目前广西高校举办的各种武术比赛较少,无法满足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而广西各高校都已成立了武术协会、太极拳协会等武术社团组织,应充分发挥高校武术社团的作用,多举办各种武术比赛,也是推动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有效手段。各高校可以定期开展 “大学生武术节”、“高校武术交流赛”、“校园武术节”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武术运动的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积极性,以此发掘更多的武术人才;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运动员参加各种武术比赛的机会,通过比赛不断积累经验,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高校竞技武术的发展。

3.4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对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是广西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快武术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优秀武术人才,充实教练员队伍,不断更新训练方法和理念,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并结合武术动作技击性特点进行科学化训练。同时还要提高教练员的待遇,给教练员创造更多的培训、进修学习机会,增强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训练水平。

[1]范石汉.制约高校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的因素[J].运动,2012(11):25-26.

[2]答邦俊.西部地区高校武术竞技水平发展现状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111-114.

[3]林凯明.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武术竞赛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2):87-90.

猜你喜欢

教练员竞技武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