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形体课教学内容优化探讨①

2013-08-15谢燕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9期
关键词:形体礼仪教学内容

谢燕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湖北武汉 430070)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1]指出:高职院校不能只把学生培养成“技术人”,而应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职业需要,并在职业活动中得到晋升的“职业人”,更应该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并能在社会中得到发展的“社会人”。职业形象及其内涵在社会用人实践和实际中,始终占有着重要地位而被人们看重;就许多职业而言,职业形象及其内涵甚或成为门槛式决定性因素。

形体课是学校教育教学体制中,通过形体训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和塑造优美体态的一门基础课。学生通过形体课学习有助于养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掌握得体的身体姿势的同时塑造优雅的举止,培养高雅的气质,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尽快适应职业劳动要求,参与社会竞争,为自己加分,增添一份信心与资本[2]。系统、高效、全面的形体课教育教学,无疑对学生踏入社会应聘、就职、生活等都会有终身受益之功,因而成为新时代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无可替代的特色必修课。

1 目前高职院校形体课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1.1 没有合适的指导性教材,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形体课形体及体能训练的教材都是针对专选生所设置,其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高职院校的一般学生来说,一是难度大,不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材缺乏针对性。正是因为没有作为基础课的统编教材,各院校各系别,或各个教师各自为阵。教学内容上不一而足,通常都是把体育类的形式教学内容机械搬用过来,或任意取舍,缺乏针对性改造和整合,其主要缺陷在于不能结合高职学生专业要求、身体基础条件加以展开和运用,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实质性效果。

1.2 教学方法落后

高职院校的形体训练课一定要服从或服务在其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上,教学方式一定要和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特点以及专业要求相互融合,不然教学就会相互分开。当下教学方式与问题一般存在:(1)侧重形体练习,忽略体态训练。形体美一般都由身体练习来实现,大多训练时注意体形的塑造,身体静止时的整体状态,但缺乏良好的姿势形态的专门的训练。(2)课堂训练和生活实践分离,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在课堂上可以较大程度的展现形体的美,可是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处的很少,平时生活中没有太多注意。(3)对形体动作进行盲日的模仿,没有对应的健康指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什么是优美的仪表仪态,大多学生不一定真正明自其意义,通常觉得一定经过大胆的举动、好看的包装来进行实现,从而盲日的进行模仿,这都是因为教师缺少健康的指引。

1.3 教师队伍薄弱,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

目前有一半以上任形体课的教师均非形体专业毕业,加之教学上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尺度,另外,学生中从小接受过形体训练的少之又少,又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班级、年级为单位的统一教学难以开展,因材施教成本高、任务细而繁琐,教育教学整体效果乏善可陈。在此情况下,现在的形体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多表现为手高眼低,简单的不想学,难度大的学不了,到最后就只动眼不动手;基础好的没有得到提高,基础差的没有明显进步;教师教学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学习积极性也随之下降。

2 优化高职院校形体课教学内容的思考

2.1 创新教学内容,将形体教育与礼仪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形体训练可重新塑造人体的形态,帮助学生改善体形、体态,将其提升或获得动作美、体形美、气质美,是学生塑造将来职业形象的重要环节。培养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是现代礼仪教育的出发点,传授学生言谈美、仪表美、举止美、仪态美,也就是告诉学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找出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对自己严格要求加以改正。以此来拥有规范的礼仪意识和礼仪品质,使学生的气质由内向外提升。

经过对学生现代礼仪与形体训练进行结合的教学,在经过对学生肢体训练塑造优美形体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强进行行为美的训练,包括对学生言、立、坐、行等举手投足间都要得体,展现出自己的优雅与对他人的尊重。实践证明,形体、礼仪教育两相结合,学生的礼仪品质与礼仪意识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融合在形体教育的具体动作中,互为表里、相互促进,行为规范体现礼义,礼仪周全承载形体,学生自信的心理优势因为坚实的依托而得以养成,就业的实力自信由此确立,在未来走入社会面对就业的现实压力和突破就业需求中无形增加了自我驾驭的取胜砝码。

2.2 强化基本形态控制训练

改善与提高人体形态控制能力的重要环节及方式是基本形态控制练习。运用把杆、徒手、双人姿态等多项活动的练习,能有效逐步使学生规范站姿、坐姿和走姿。徒手练习主要进行站姿、走姿、坐姿、表情等基本训练及服务姿态练习。把杆训练则是在徒手练习基础上,通过韧带拉伸、手眼体态的协调、动作定型等练习,提升学生形体和姿态的质量与内涵。双人练习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在不同个体之间展开的协作与协调、对比与对抗的动态化更高的训练,使学生习惯、熟悉、驾轻就熟地懂得、掌握主体间能动、互动相处。形体训练的基础练习规范化程度要求比较高,教师在转换练习方式中,务必保证动作的质量,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形式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有些将来要倾向于服务业就业的学生来说,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站姿;其次是进行大约6个月的形体练习,学生要挺胸、抬头、收腹、立腰拔背、挺腰拔背等支撑能力、增强柔韧性以及控制能力后;最后在开始站立等服务姿态训练,这样效果会更显著,绝人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服务姿态美的要求。

2.3 结合交谊舞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交谊舞形体教育集艺术、娱乐、健身为一体,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音乐、舞蹈的教育与见闻、感知,给学生以形体、舞蹈技能和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可使其在仪表、风度、气质等内在素质方面也能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最终,对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健美体态、增进健康都起到良好的作用[3]。交谊舞课程可以轻易改造和突破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其中的练习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其教育价值是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学生随时得以和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的同学结为组合,在合作关系中进行练习、扩展交往范围、体验助人与被助、与人相处的快乐。长远看,该项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人生价值观,在懂得协调、配合、谦让中更好地遵守社会规范和准则,自觉认识并减缓客观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压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2.4 结合形体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把形体教育纳入学生职业素养教学的基础课

形体课目前虽属体育课,却也以其独特功能性价值成为在校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首先,全面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形体课不可或缺。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上课时仪表和形象都会对教育效果起着极大的作用,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成为活生生的榜样,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最后,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和品德教育的因素,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形体教学中,例如:形体韵律操可以使学生陶怡情操,交谊舞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 结论与建议

(1)把形体教育当做职业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来安排。提升形体教育的问题所在是观念方面。不管是教师还是领导都要从思想上对形体教育教学重要性进行深入的思考。运用多样的、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向美的方面发展,给他们打下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职业的信念。

(2)高职院校的形体课教学内容要由专业向业余转化,注重课程的实效性,要克服传统的形体训练课只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包括柔韧、力量、平衡、协调性、节奏感等)的训练,认为柔韧性是形体训练的重要环节,有了能够运用自如的软度开度,才能充分人体动作的幅度、线条、技巧。高职院校形体课教学内容,应充分将形体教育与礼仪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创编的礼仪操,在我院的形体课教学中就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职业院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市场改革的需要是形体教育。是提升外部竞争力,进行人才包装,开展发展生存空间的必要途径。职业院校要转变“单打一”的传统教育理念,就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始发点,不但要充分加强专业技术理论各环节的教学改革,还要运用形体教育的特殊作用,增强人才包装,使新型职业技术人才成功的走向社会,因此实现“学校—市场”的“顺利接轨”,加深实现职业技术人才全新的社会价值。所谓“出新招者制胜”,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职业院校一定要学会对人才的包装,才可以提升其外部竞争力,使生存发展空间变得更广阔。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谢燕.形体课对高职女生综合素质的形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7.

[3]吴东方.湖北省高等院校交谊舞统编教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9.

猜你喜欢

形体礼仪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筷子礼仪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礼仪篇(下)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