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授之于渔”的高校瑜伽课堂

2013-08-15李双俊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9期
关键词:习练瑜伽探究

李双俊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咸宁 437005)

瑜伽是一项风靡全球新型运动项目,在高校的体育选项课中选瑜伽课程的学生很多。为了较好的达到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瑜伽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习练瑜伽的方法、动作要领及其它相关的知识,就如《老子》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科技学院选修瑜伽课程的学生各100名。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瑜伽的概述

瑜伽起源于古代印度,是流行于现代的一种健身方式。古代瑜伽注重“灵魂”的修炼,现代瑜伽更注重身体的锻炼,我们现在所练习的瑜伽就是经它演变后的包括形体体操、心理调节、心智开发、个人卫生、健康饮食的内在的一整套健身法,使我们达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1]。

2.2 瑜伽的发展现状

瑜伽在国外非常流行,特别是热瑜伽。目前来看,西方国70%以上的健康房、社区活动中心均开设了瑜伽课程,发展的非常好[2]。目前瑜伽在我国的传播比较全面,如高校、俱乐部、企业、家庭(私教);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在社会中到处都有瑜伽教练培训班、瑜伽馆、瑜伽讲座、瑜伽比赛,表现在瑜伽品牌越来越多,新开业的瑜伽馆越来越多。一些高校也开设了各种瑜伽选修课及专选课,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3]。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科技学院开展瑜伽课程的3所高校参加瑜伽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参加瑜伽课程的大学生在上瑜伽课前对瑜伽这项新兴的运动不太了解。虽说瑜伽已经不再是生僻的话题和新鲜的事物,其在国内正大踏步的发展,但是在高校中的瑜伽运动刚刚兴起,它的推广和普及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大学生们对瑜伽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模糊的。其中参加瑜伽课程的62.1%同学表示对瑜伽并不了解,只是好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选择并参加了瑜伽课程。30.8%同学虽然对瑜伽感兴趣,但对瑜伽了解不深,只了解了一些瑜伽的相关信息和基本的知识,希望通过瑜伽课的学习对瑜伽有进一步的认识。7.1%同学表示非常了解瑜伽的起源和健身功效,并在以前有过瑜伽练习的经验和学习的经历。

2.3 探究“授之于渔”问题的提出

任何一项新事物,都是有一个被人们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瑜伽发展的现阶段仍处在一个需要人们不断认识,不断改进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国内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在高校。瑜伽体式有840多万种,瑜伽体位众多,其功能也各不相同。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瑜伽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较为传统、单一、形式相对落后,大部分教师依然停留在单纯的瑜伽体位法的教学上,为了教会某一动作而教学,最后学生只知道练习教师上课所教的动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功效等等。最后给学生带来的结果就是“盲动”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如何让学生学习瑜伽由其“盲动”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变成“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主动”。那教师在瑜伽课堂上传授瑜伽知识及体位时要“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因为在课堂上学到的体位毕竟有限,在教学中采用“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对瑜伽体位法科学、系统地理解与掌握, 在实践练习中可创编出实用性强且适用于自己和指导各类人群的瑜伽健身操, 提高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更加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身、心、灵得到更好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2.4 探究“授之于渔”教学过程的引导

在瑜伽课堂的第一节课时,要引导学生走进瑜伽的世界里。教师向学生讲述瑜伽最开始是一门哲学,而我们现在所练习的瑜伽主要从身心灵三方面来考虑:锻炼身体、调节心理及发挥潜意识能力。学生知道他们现在练习瑜伽的目的,这样他们就会而不会对瑜伽有神秘(渴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而是安心的习练瑜伽,锻炼他们的身心灵。

体位法是整个瑜伽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瑜伽练习的实体,就象一棵大树的树干。是实实在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同样瑜伽课程中实践部分很大一块都是围绕瑜伽体位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所以瑜伽体位动作的选择与学习方法就变得犹为突出和重要[4]。

在瑜伽课堂探究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者。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Tadasana山式(是习练瑜伽体式最根本最基础的体式)为例,其动作要领是:(1)双脚并拢站立,双脚跟和大拇指相互触碰,跖骨头接触地面,大大的打开所有脚趾平放于地面,把身体的重量均匀分布在脚跟和脚趾上。(2)膝部绷直,膝盖向上提升,收缩臀部,耻骨上提,尾骨内卷,提拉大腿后部肌肉。(3)收腹,挺胸,使脊椎骨向上无限伸展,颈部挺直,两眼平视前方。功效:矫正站立的姿势让人挺拔有力,矫正脊椎侧弯,矫正O型腿、X型腿。强壮臀部腰部[5]。尝试着适当运用多种探究方式:教师引导探究(一问多答,如:看看你们的鞋底或鞋跟处磨损的程度怎样,从这方面来引导学生分析学习山式站立的重要性)、个人独立探究(模仿完成动作后自练)、分组合作探究(小组推荐一人作为组长一起练习)、个人独立探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辩论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通过提问及巡回指导等形式,暴露学生的思维,注意挖掘结果产生背后的思维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瑜伽思维发展放在首位。

2.5 探究“授之于渔”效果分析

通过课后小结以及一学期结束后的与学生的交流及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上完瑜伽课后还会经常练习的占40.2%,通过瑜伽学习感觉自己的形体、姿态及身体素质有较大变化的占30.8%,通过本学期的瑜伽学习,自己可以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自主的进行瑜伽练习占67.2%,通过本学期的瑜伽学习,对瑜伽的喜爱度有所提高的占98.4%对瑜伽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模式比较满意的占96%,认为瑜伽运动适合作为自己终身体育运动项目的占86.3%。通过以上数据的显示及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的结果:学生能谈出对瑜伽的一些认识及体会。教师传授基本知识、要点及动作要点后,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提示,慢慢离开教师的任何帮助而自觉地练习。而不会出现由以往的传统教学带来的效果:只能跟着教师模仿练习,教师不在或不练,学生也不会,考试时突击练习一下,最后获得学分。根据多年瑜伽教学经验及以上结果认为通过“授之于渔”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1)教师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2)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

2.6 探究“授之于渔”课堂的思考

课后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这种探究课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脑,自己根据教师所传授的方法而练习,对于其它相类似的动作,教师只需提示而不做示范,学生自己体验而掌握动作,这种习练过程让他们较传统的讲授方式更有成就感,同时这种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并增强与同学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种探究课的模式能提高他们学习瑜伽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他们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对学习瑜伽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但是有两点是一直要反思的:(1)探究课堂要防止“伪探究”。一堂探究课,究竟可以探究几个问题。一个真正的探究问题交给学生,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所以一节课最多1~2个探究问题,而且问题不能提的过细,比如提一些“在做三角侧伸展式时,在哪些地方要获得足够大的空间,能带来哪些锻炼效果”这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所练,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问题。(2)探究课堂要防止“空探究”。瑜伽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习瑜伽的兴趣、瑜伽文化的熏陶、习练瑜伽方法、要领的掌握、习练瑜伽能力的提高及习练瑜伽创新能力的提高。其他方面的收获都应在知识获取之后得到,所以绝不能让“探究”只是一种热闹和形式,学生在探究课堂中收获的应该首先是知识与方法,然后是凌驾于知识以上的瑜伽思维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新课改中提倡探究型的课堂,然而课堂教学要如何通过引导和调控课堂秩序,才能使教学“放得开,收得拢”,让课堂真动起来;当遇到探究中的突发问题时,教师如何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不断地探索。

[1] 韩俊.瑜伽初学到高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7).

[2] 瑜伽的发展现状[EB/OL].www.chinajkmr.com/hangyezuixindongtai,2012-11-20.

[3] 李双俊,王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在瑜伽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5] 朱晓栋.上海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2).

[4] 薛萌.对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1(2).

猜你喜欢

习练瑜伽探究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Hello White瑜伽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迎接瑜伽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练瑜伽,悠着点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