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歌声穿过山岭和云层

2013-08-15黄青松

湖南文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热河篇幅苗族

■黄青松

我一直认为龙宁英的歌唱得好,从某种角度而言,甚至超过了她的作品。是的,听龙宁英唱苗歌绝对是无上的享受,千百年来,在苗族民间流传的各种民歌腔调她都能演唱,高腔、平腔、花腔、仡佬腔……她都能声情并茂地演绎,但我更喜欢听她唱苗族的《迁徙歌》,深沉、雄阔、悲伤中自有不屈力量,直抵灵魂的深处……

但当她的作品《到热河去看云》一出来,我感到特别震撼。这样的作品只有龙宁英才能写的出来,她是完全融进去了,魂兮归来,穿越三百多年的历史,她把民族的疼痛和自己的疼痛连成一体,让自己的灵魂和祖先的灵魂对话。她是一个高明的歌者,不以技巧示人,不以知多而炫耀,而是让自己的情感真切地流露,让你在不知觉中完全被感染……好作品就拥有这样的气场。

包括苗族在内的众多兄弟民族都有一部灾难深重的迁徙史,悲伤地搁在历史深处,它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时代的脚步走至当下,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审视,并在审视中完成心的对话和灵魂的对话,并最终实现思想和情感的超越。《到热河去看云》正是循着这样的一种心路历程,完成了一次超越,它虽然是作家个体的实现,却以强烈的共鸣和认同获得艺术升华。正如恩斯特·卡西尔所云:“交流本身要求共同参与某种特殊过程,而不是分享产品的单纯同一性。”自说自话从来没有千古名篇,只有艺术表现上“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分野。这是我特别喜欢《到热河去看云》的原因,我相信,正是在这篇作品的基础上,龙宁英的散文作品开始了一系列的深度延续与不同凡响的跨越。

《矮寨坡》是龙宁英最近的作品,表明对于散文创作她正在趋向成熟的另一个维度。“我是湘西人,从我们县到州里到省里去办事去开会,来来回回都要经过矮寨坡。已经数不清经过这个地方多少次了,应该说那个地方于我已经没有什么稀罕之处,然而,每一次途经矮寨坡,我还是觉得犹如历经一次奇妙无穷的生命洗礼,冥冥中矮寨坡的神秘与壮观总给人的灵魂以激扬、以抚慰。”矮寨坡是奇伟的,千百年来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以致让我们熟视无睹,但在龙宁英的艺术视角下,历史、现实、文化、心理与及作家自己的独特领悟发生碰撞,在时代的观照之下,它作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复合,沧海桑田的数度变迁中,“矮寨坡和对面的格爬山都不再沉默”。

龙宁英近年来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别人无法复制的递进轨迹。主要得益于她多年来沉潜在本民族历史文化中的执著。我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发言:“作家要确立自身需要和必须的研究思考领域。我在龙宁英的身上已经看到了这种方向性的转变,非常可喜。她的民族史、民族文化研究,特别是苗族文化的研究为她的创作正在注入强大的内涵活力,一旦她完成终极意义上跨越,我相信,将会有了不起的作品产生。”

龙宁英的小说创作一直以写实为主要方向。《无语莲花》完全改变了我们的固有看法。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并濡染出中国独特的佛教文化,历代文人墨客受此熏陶,并创作出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无语莲花》篇幅有限,就在有限篇幅中,拓展小说的情节,没有非凡的艺术功力和生活的认识与感悟,很难驾驭。在空灵中蕴含张力,在有限中蕴藉无限,人物不多,各自的命运、不同人生轨迹,在短小的篇幅得以一一表现,比龙宁英其他小说更耐读,更有况味,可以看出龙宁英小说创作的另一种拓展。作品中人物都没有姓名,小女子、老尼、小雕匠、少妇,他们是一个个命运殊异之人,但都鲜活地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其中的哲理,值得我们深思并深味。

龙宁英无疑是湘西具有巨大创作潜力的作家,尤其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把握,为其创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个中的艰辛、困顿,我们并未了解万一,但她是一个最独特的歌者,她的歌声正在穿越湘西的山岭和云层,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释放出属于她自己的魅力。面对未来,我对她充满无限的期待。

猜你喜欢

热河篇幅苗族
补妆
每一个人的努力, 都不会被辜负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承德关帝庙探析
理论与现实的碰撞:1946年前后中共对东蒙的策略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六世班禅热河觐见史略
寄小读者的信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