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洱市孟连县傣族武术刀术的渊源及传承研究①

2013-08-13黄顺明杨骏刀江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9期
关键词:傣族少数民族武术

黄顺明 杨骏 刀江云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一个省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然而,少数民族的习武之风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其武术集宗教、民俗、生产、娱乐于一体,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了解各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傣族武术是云南少数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而刀术是傣族武术中的一大特色。与大自然相依相伴的傣家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抵御外来侵害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独具传统魅力的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傣族武术刀术。当今社会的变迁与民族武术原始生长环境的消失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民族武术逐渐正走向消亡。通过研究傣族武术刀术的渊源及留存形式,透过傣族独特的文化特征来阐释傣族武术文化的成因,揭示傣族武术刀术发展、传承的内部规律,对云南其他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1 孟连县傣族武术刀术的渊源和发展传承

1.1 孟连县傣族武术刀术的起源

南宋宝 元年(公元1253年),勐卯(今瑞丽)傣王去世,二子分裂争权,其中的罕罢法王子带领部分臣民大举南迁,进入阿佤山后,分三路寻找立国安身之地,经过千难万险,寻找到了一个美丽的河谷坝子,在这里建立村寨,伐木开垦,人们称这里为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因此孟连县的第一批傣族武师跟随着罕罢法王子,在700年前把傣族武术刀术从瑞丽带到了孟连县。

南迁途中,王子罕罢法的人马经过马散(今西盟县)佤族部落,受到佤族首领的热情接待,并把女儿改名叶连嫁给了王子罕罢法。婚礼上宰象剽牛后互赠象牙牛角为信物,并盟誓:“象牙不会枯,牛角不会烂,傣族和佤族永远是亲戚”。700多年来,孟连的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抵御外来势力的侵扰,为祖国镇守着门户。

1949年1月,孟连获得解放。一个傣族土司家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统治达4个时期,28任,660年之久,这在中国土司史上是少见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在之后的几十年间由于对傣族刀术缺少传承和保护,傣族武术刀术就开始走向消失。习武之人越来越少,导致今天的傣族人文的消减。

1.2 对傣族武术刀术的认知

研究发现,孟连县人对傣族武术刀术的了解的人数很少。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压制比较严重[2]。其次,人们追求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在向现代西方文化看齐。而社会的文明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方法不断改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断改变,现代体育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加强烈。人们对现代体育文化的认识比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要多的多,使得现代体育运动成为一种时尚。在数据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现在的孟连县人民并不重视自己的民族体育文化。鉴于以上的数据可以知道必须对傣族武术刀术的传承加以引导,端正人民对傣族武术刀术的正确认识,使他们的思想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傣族武术刀术得到传承,并且宣传出去,以能抗衡现代体育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冲击[4]。

1.3 对练习傣族武术刀术的看法

人们对傣族武师的看法是赞许的,在传统民族思想和现代中国的思想支配下大部分人渴望自己的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但是自己又不愿意去学习传统的民族文化。在自己的民族自豪感的需求与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主、客观因素也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傣族武术刀术的看法。傣族武术刀术不够激情、没有对抗性、不够潮流是影响人们自愿去学习傣族武术刀术的主要因素之一。正是这些特殊思想的影响下部分人觉得练习和不练习傣族武术刀术和自身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有些人觉得学习傣族武术刀术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想法。这表明改变现在人的思想观念是改善人们学习意愿的一种手段[5]。

表1 制约傣族武术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N=194

1.4 制约傣族武术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由表1可以看出,孟连县制约傣族武术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体育的冲击占49.4%,武术训练体系的不健全占51.5%,舆论导向占16%,现代娱乐文化的传播占18%,现代武术比赛的影响占26.8%,学校教学的影响的占9.3%。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现代体育文化对现在年轻人的思想进行了冲击,人们普遍追求那种刺激性大的,能激励着运动员去登攀体育运动高峰,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的现代体育运动所倡导的永远进取、不断创造的现代体育精神实质。而忘却了自身民族体育锻炼价值取向。现在的武术训练体系及规则的不健全也深深影响傣族武术刀术的体育文化传承,具体表现在的傣族武术刀术没有一个相关的门派或流派,无法进行系统的文字记载,也很难吸引人们的关心[6]。而现代武术比赛的影响对傣族武术刀术的影响也比较大,具体表现在比赛的形式是以传统的表演形式,从而在吸引年轻人的方面比较差。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县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首先应该转变思想、建立足够的自信,确立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的理念,并且坚信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同样具有鲜明的世界性,从而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寻找一个坚实的支撑点。中国体育文化只有在化解、协调现代西方体育文化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进而在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旋律的前提下融合、吸收、接纳西方体育文化,进一步改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之更具有竞争性和时代感。

2.2 对传承发展傣族武术刀术的建议

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性。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与56个民族文化的相互融洽密不可分。因此,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傣族体育文化,我们有必要在傣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抢”与“救”上下功夫,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投入人力物力挖掘整理,并进行开发和推介。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来讲,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全球化加快了世界体育的相互交流,给具有“深厚地域封闭倾向”的各国民族体育走向世界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该在傣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抢”与“救”的基础上,让具有保健性、表演性及趣味性的傣族体育文化,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这样才能赢得世人的认同,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中国体育文化也才能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和危机中走出来。

制定统一的规范原则,在一些有条件的体育院校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这些“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继承发扬光大。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225.

[2] 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20-22.

[3] 郭永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分布及其文化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6):50-51.

[4] 李延超,饶远.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傣族体育成因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4).

[5] 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17,10.

[6] 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2).

猜你喜欢

傣族少数民族武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傣族:亲水的民族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