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2013-08-08武春林张效胜董晋湘

化工进展 2013年8期
关键词:溴代乙二胺摩擦学

武春林,张效胜,徐 红,董晋湘

(太原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是一种有机中间体,可以应用于有机物制备,如合成Gemini 双子表面活性剂等[1-4]。用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进一步合成的葡糖型Gemini 表面活性剂[5-10],除了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外,还具有无毒、易生物降解、刺激性低以及良好的环保特性,可用于洗涤剂和个人护理品[1]。

目前文献报道的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合成方法有:Tomokazu Yoshimura等[1]用十二酰氯和乙二胺反应,得到的产物再与氢化铝锂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得到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需要两步反应,较为复杂;Kenichi Sakai等[2]用溴代十二烷和乙二胺直接合成,但没有对合成条件作系统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其合成规律进行研究。

本研究以溴代十二烷和乙二胺作为原料,在n(溴代十二烷)∶n(乙二胺)=2.4∶1、回流温度下反应8 h,制得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过程较为简单。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氢谱核磁共振仪和元素分析表征了所合成样品的结构特性;并用四球摩擦试验机测试了其作为聚乙二醇400 添加剂对其摩擦学性能的改善。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正丙醇、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溴代十二烷,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乙二胺,分析纯,天津登丰化学品有限公司;甲苯,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石油醚,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乙二醇400,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测试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AV 600 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 公司;IRAffinity 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Vario EL cube 元素分析仪,德国Elementar;X-5 型熔点测定仪,河南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MS-10J杠杆式摩擦试验机,厦门天机自动化有限公司。日立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TM3000,日本日立公司。

1.2 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合成

向干燥的装有回流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125 g(2.08 mol)正丙醇、20 g(0.08 mol)溴代十二烷,在搅拌条件下通过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2.0 g(0.03 mol)乙二胺。反应体系在加热条件下回流反应8 h,待反应结束后趁热将反应体系倒入分液漏斗分出下层;然后将上层有机液在室温(25℃)条件下冷却,再用布氏漏斗将冷却后的混合物过滤,除去有机溶剂;然后将滤饼放入真空干燥箱在常温(约25℃)下干燥;再将滤饼溶解到甲苯将加热搅拌、洗净,再经过滤除去甲苯;然后用pH=13.5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洗涤滤饼,再经过滤后得到的物质用热的蒸馏水洗涤3 次;然后将得到的固体产物在无水乙醇中重结晶3 次,最后经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即为目标产物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

1.3 摩擦学性能测定

将制备的添加剂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聚乙二醇400 中,参照GB3142—82标准方法,测试条件:转速1450 r/min,试验时间10 s,室温。实验用钢球为上海钢球厂生产的GCr15标准钢球(AISI-52100),直径12.7 mm,硬度59~61 HRC。用日立TM3000 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钢球磨痕形貌。

2 结果与讨论

2.1 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合成条件优化

2.1.1 溶剂使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在95℃、溴代十二烷和乙二胺的摩尔比为2.4∶1 条件下反应8 h,考察溶剂加入量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从表1 可以看出,随着溶剂加入量的增大,目标产物的产率逐渐增大当溶剂的量超过125 g 之后,产物产率就趋于平稳,变化不大。这可能是随着溶剂的增多,反应物的反应位点增多,有利于反应进行。本着节省原料的原则,选溶剂加入量为125 g 。

2.1.2 反应物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在95℃、溶剂量为125 g 条件下反应8 h,考察反应物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n(溴代十二烷)∶n(乙二胺)的增大,产率逐渐增大,当n(溴代十二烷)∶n(乙二胺)>2.4∶1时,产率变化不大。结果表明溴代十二烷过量有利于目标产物产率提高,为了不造成原料浪费,确定溴代十二烷与乙二胺摩尔比为2.4∶1。

表1 溶剂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表2 反应物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2.1.3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溴代十二烷和乙二胺的摩尔比为2.4∶1、溶剂量为125 g 条件下反应8 h,考察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见表3。从表3 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从50℃开始增大,产率逐渐增大,当温度到95℃时不能再高。因为正丙醇沸点为97℃,不能在沸腾状态下反应,因此确定反应温度为95℃。

2.1.4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在95℃、溴代十二烷和乙二胺的摩尔比为2.4∶1、溶剂量为125 g 条件下,考察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见表4。从表4 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率逐渐增大,当反应时间超过8 h后,产率变化不大。从减小能耗的角度考虑,选择反应时间为8 h。

2.2 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结构表征

采用FTIR、1H NMR、元素分析和熔点表征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结构。

2.2.1 IR 表征

图1为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红外光谱图。由图1 可知,3244 cm-1处为N—H键的伸缩振动峰,2918、2846 cm-1处为CH3CH2—伸缩振动,1464 cm-1为CH2键的剪切振动峰,1134 cm-1为C —N键的伸缩振动峰。

2.2.21H NMR 表征

图2为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1H NMR 光谱图。图2 中各质子的归属(δ)如下:δ=0.881(t,6H,CH3),δ=1.253(m,40H,—(CH2)10—),δ=1.469(m,2H,NH),δ=2.594(m,4H,—(CH2)10—CH2—),δ=2.718(m,4H,—(CH2)10—CH2—NH—CH2)。与文献[1]结果一致。

表3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表4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图1 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红外光谱图

2.2.3 元素分析

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元素分析结果(m/%,测量值/理论值):C,78.20/78.71;H,14.04/14.23;N,6.95/7.05。测试值和理论值非常接近,综合以上结果可以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

2.2.4 熔点测定

熔点测定结果表明,60.0℃时初熔,62.5℃时完全熔化,所以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熔点为60.0~62.5℃,与文献值[11]一致。

2.3 摩擦学性能

近年来,低分子量的液态聚乙二醇(PEG)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润滑基础液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传统的矿物油相比,聚乙二醇具有低毒、易降解、不易燃、价格低廉等优点,且对绝大多数的有机物可溶,所以以聚乙二醇为润滑基础液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12-13]。在基础油中加入合适的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基础液的润滑性能,提高机械效率,减少摩擦和磨损。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中含有活性元素N,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吸附生成边界膜[14-16],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因此有可能成为新型的润滑液添加剂。

图3 PB值随添加剂质量分数的变化

将0.5%、1%、1.5%、2%的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分别添加到聚乙二醇400 中测试其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由图3 可以看出,当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在聚乙二醇400 中的质量分数为0.5%时,其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无变化,质量分数为1%~1.5%时PB 提高到802 N,当2%时可达862 N,较聚乙二醇400 基础液的PB值696 N 提高约为24%,表现出良好的极压特性。这可能是由于当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在聚乙二醇400 中的浓度较低时,其均匀地分散在聚乙二醇400 中,当浓度进一步增加时,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在基础液聚乙二醇400 中形成胶束,并在基础液表面排列,在边界润滑条件下,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由于温度和金属的催化作用,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保护膜,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图4 示出了不同浓度的最大无卡咬负荷试验后钢球磨斑表面形貌的SEM 照片,可以看出,无添加剂时磨斑表面存在犁沟,当添加剂浓度逐渐增加时,磨斑表面有明显变化,可能是因为头基中的活性元素N与金属表面通过共用电子作用或者化学反应,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边界膜,避免了钢球的直接接触,起到了良好的承载作用。

3 结论

(1)以溴代十二烷、乙二胺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得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n(溴代十二烷)∶n(乙二胺)=2.4∶1、回流温度下反应8 h。制备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的方法较为简单。

图4 纯聚乙二醇400和不同添加剂浓度下试验钢球摩擦面的SEM 照片

(2)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评价了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添加到聚乙二醇400 中的极压性能,结果表明,添加2%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后的聚乙二醇400的PB值可由696 N 提高至862 N,展现出良好的承载能力。

[1]Yoshimura T,Esumi K.Synthesi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an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with amide groups[J].Colliod Interface Sci.,2004,276:231-238.

[2]Sakai K,Umezawa S,Tamura M.Adsorption and micellization behavior of novel gluconamide-type gemini surfactants[J].Colloid Interface Sci.,2008,318:440-448.

[3]Kenichi S,Megumi K,Yuichiro T.Fluorocarbon–hydrocarbon gemini surfactant mixtures in aqueous solution[J].Colloid Interface Sci.,2009,333:26-31.

[4]Yoshimura T,Esumi K.Synthesi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an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with amide groups[J].Langmuir,2003,19:3535-3538.

[5]杜巧云,郭旭明,王建革,等.配合物C30H58O4N2·Cu(Ⅱ)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14(6):707-709.

[6]Nyuta K,Yoshimura T,Tsuchiya K.Adsorption and aggregation properties of heterogemini surfactants containing a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nd a sugar moiety[J].Langmuir,2006,22:9187-9191.

[7]Yoshimura T,Ishihara K,Esumi K.Sugar-based gemini surfactants with peptide bonds-synthesis,adsorption,micellization,and biodegradability[J].Langmuir,2005,21:10409-10415.

[8]Warwel S,Schier H.Glucamine-based gemini surfactants Ⅰ:Gemini surfactants from long-chainn-alkyl glucamines andα,ω-diepoxides[J].J.Surf.Deterg.,2004,7:181-186.

[9]Warwel S,Schier H.Glucamine-based gemini surfactants Ⅱ :Gemini surfactants from long-chainn-alkyl glucamines and epoxyresins[J].J.Sur.Deterg.,2004,7(2):187-193.

[10]Fielden M,Kremer A.Sugar-based tertiary amino gemini surfactants with a vesicle-to-micelle transition in the endosomal pH range mediate efficient transfectionin vitro[J].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2000,268:1269-1279.

[11]杜巧云,黄华鸣.N,N′-二(十二烷基)乙二胺萃取铬(Ⅵ)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42(4):281-283.

[12]李金龙,周峰,李春生,等.离子液体作为聚乙二醇(PEG) 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J].摩擦学学报,2011,31(1):36-39.

[13]周海峰,范青华,何艳梅.液态聚乙二醇作为绿色反应介质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7,19(10):1518-1526.

[14]路培中,张付特,叶文玉.新型S-N 型1,3,4-噻二唑-2-硫酮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J],化工进展,2008,27(2):294-297.

[15]Zhang J,Liu W.A study of N and S heterocyclic compound as a potential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J].Wear,1999,224:160-164.

[16]鞠洪尧.表面活性剂防腐原理及其应用[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5(4):81-82.

猜你喜欢

溴代乙二胺摩擦学
酚类化合物的溴代反应研究进展
两种乙二胺碘酸盐的制备与性能
论乔斯特的摩擦学学术思想
——纪念摩擦学创始人乔斯特博士诞生100周年
摩擦学分会再获殊荣
3,6-二溴-N-烯丙基咔唑化合物的合成探索
央视《大家》栏目:摩擦学家雒建斌
易制毒化学品α-溴代苯丙酮的检测及应用
溴代8-氧杂螺[4,5]季铵盐的合成
2-羟基-1-萘醛缩乙二胺Schiff碱及其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对称性破缺:手性高氯酸乙酸·二(乙二胺)合锌(Ⅱ)的合成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