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区养老模式分类研究

2013-07-21马凤领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3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

马凤领 邹 华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北京 100176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高达1.85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仍正以每年高于3%的速度快速增长。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155%。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1];2020年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超过3000万;从2015~2035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0%;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高达4.8亿,届时每三个人中将有一个老年人,高龄老人也将突破9500万。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也将持续增加,照料和护理问题将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已高达3300余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和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一代正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力不从心。加之长期以来,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这些变化都使得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社区服务及各种养老机构的需求与日俱增。另外,人民群众庞大的多元养老需求必然催生出不断膨胀的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据推算: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因此,因地制宜地选择多元养老模式,加速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对于妥善应对严峻形势、保障和改善民生,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乃至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地区养老条件分类分析

1.1 地区养老条件分类的依据

地区养老条件是影响地区养老模式选择与实施的重要基础和因素。目前学术界关于我国养老模式影响因素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社会组织管理、医疗卫生条件等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有影响;另一方面是个人的经济收入状况、教育状况、家庭类型、居住地、健康状况、对养老服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等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有影响。如李兵水等分析了城市和农村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的影响,研究发现居住地、收入水平、是否与子女同住等因素对养老服务主体的影响较为显著[2];郭竞成认为家庭预算约束对养老服务的选择,特别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有很大的影响[3];陈莹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如传统的孝道、尊老敬老、家庭养老等对养老模式的选择影响很大[4];赵海林对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类型、婚姻状况、居住地、月收入等对之有显著影响[5];刘金华认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受到年龄、职业、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地区差别等多种因素的制约[6]。深究养老模式影响因素的根源,我们更应该看到正是由于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域文化观念悬殊等原因,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收入水平、家庭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养老条件方面上存在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说,地区养老条件才是影响养老模式选择与实施更根本的因素,因此地区养老条件分类应建立在对地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管理状况、教育和医疗资源等维度指标的基础上。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形成了鲜明对比。特别是标志现代文明的大中城市和中心城市城区,它们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不仅对周边县域经济存在辐射和带动作用,而且在极化作用的影响下还源源不断的将地区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生产要素集中在一起。因此,大中城市和中心城市城区不仅代表着地区最高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还拥有地区最完备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最优质的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最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念等优势条件。鉴于大中城市和中心城市城区具有地区优越的养老条件,因此在这里我们毋庸置疑地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市区和我国283个地级市的中心城区(港澳台除外)作为我国地区养老条件优越的地区。

1.2 我国县域经济养老条件分类分析

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市区和我国283个地级市的中心城区作为养老条件优越的地区之外,还需对我国大中城市和中心城市腹地的广大县域经济进行进一步分类。为了从地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管理、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条件等维度对广大县域经济进行分类,本文从《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1)中选择了29个指标数据对全国2081个县(市)进行因子聚类分析[7]。这29个指标为:乡镇个数(个)X1、村民委员会个数(个)X2、年末总户数(户)X3、乡村户数(户)X4、年末总人口(万人)X5、乡村人口(万人)X6、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人)X7、乡村从业人员数(人)X8、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人)X9、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特)X10、本地电话年末用户(户)X11、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X12、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X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X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X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X1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X17、粮食总产量(吨)X18、棉花产量(吨)X19、油料产量(吨)X20、肉类总产量(吨)X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个)X2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X2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元)X24、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个)X25、小学在校学生数(个)X26、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床)X27、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个)X28、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床)X29。本文所建立的因子模型如下[8]:

其中:X为标准化后的新变量,X=(X1,X2,X3,……,X29);aij为因子载荷矩阵中的元素;xi为特殊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计算得到:KMO值为0.945,巴特里特球体检验的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说明数据适宜作因子分析;所提取的5个公因子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0.533%,这也是符合要求的。将公因子表示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即:

其中:F为公因子;j=1,2,3,4,5表示所提取的公因子个数,据此计算因子得分。根据我国各样本县(市)综合得分,将样本县市得分:<-0.5、-0.5~0.5、>0.5进行分类,得到三个养老条件不同类型的地区。

(1)养老条件较好的地区(综合得分>0.5),主要包括313个县域经济。它们是:顺德区、南海区、萧山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武进区、常熟市、鄞州区、晋江市、慈溪市、吴江市、义乌市、乐清市、余杭区、普宁市、绍兴县、诸暨市、滕州市、宜兴市、温岭市、大兴区、瑞安市、沭阳县、平度市、新都区、福清市、邹城市、余姚市、南安市、新泰市、即墨市、增城市、如皋市、宣威市、通州区、临泉县、浏阳市、邳州市、诸城市、瓦房店市、桂平市、海城市、高州市、永城市、江津区、寿光市、宁乡县、奉贤区、章丘市、兴化市、邓州市、博白县、荣成市、霍邱县、太仓市、双流县、天门市、惠阳区、固始县、江都市、开县、仁寿县、东台市、启东市、海门市、龙口市、廉江市、合川区、邹平县、雷州市、长沙县、泰兴市、上虞市、仙桃市、曹县、太和县、临海市、铜山区、苍南县、安岳县、浦口区、江宁区、锡山区、丹阳市、潮阳区、禅城区、陆丰市、太康县、胶州市、郸城县、简阳市、莱州市、毕节市、海宁市、文登市、三台县、阜南县、禹州市、胶南市、灵山县、盘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颍上县、武安市、淮阳县、丰城市、钟祥市、定州市、上蔡县、滑县、海安县、庄河市、普兰店市、如东县、达县、肥城市、无为县、化州市、桐乡市、六合区、鄱阳县、惠安县、镇雄县、永川区、南部县、沂水县、沛县、青州市、鹿邑县、电白县、渠县、富阳市、北流市、潮安县、中江县、高密市、信宜市、耒阳市、东阳市、揭东县、博罗县、郓城县、新会区、沈丘县、涡阳县、迁安市、平南县、睢宁县、莱西市、利辛县、怀远县、莒县、唐河县、农安县、丰润区、新化县、单县、湘潭县、苍山县、商水县、林州市、衡阳县、萧县、项城市、虞城县、邵东县、濮阳县、夏邑县、东胜区、云阳县、崇明县、涟源市、寿县、溧阳市、永康市、遵义县、台山市、靖江市、肥东县、蒙城县、赣榆县、南昌县、监利县、东海县、永嘉县、宣汉县、凉州区、丰县、安阳县、安溪县、榆树市、资中县、象山县、长寿区、惠来县、三水区、杞县、龙海市、广饶县、英德市、巩义市、仪陇县、隆回县、莱阳市、安丘市、醴陵市、公主岭市、莘县、肥西县、岳池县、祁东县、襄州区、横县、泗洪县、阜宁县、兖州市、阳春市、大丰市、新密市、姜堰市、涟水县、吴中区、新沂市、濉溪县、大石桥市、庐江县、五华县、泗阳县、罗定市、宁海县、射阳县、衡南县、平邑县、莒南县、滨海县、招远市、长兴县、平湖市、江油市、巨野县、嵊州市、济源市、泌阳县、西昌市、宝应县、新蔡县、长安区、大竹县、平舆县、三河市、楚州区、湘乡市、任丘市、汉川市、兴宾区、偃师市、潜江市、郯城县、泸县、灌云县、灵宝市、灵璧县、高邮市、仙游县、祁阳县、德惠市、大冶市、双峰县、西华县、怀集县、平江县、乳山市、綦江县、惠东县、郫县、吴川市、兴义市、海阳市、平阳县、汝州市、儋州市、柘城县、蓟县、桃源县、阳新县、建湖县、富顺县、遵化市、辉县市、会泽县、登封市、费县、宜宾县、织金县、长乐市、枣阳市、彭州市、平昌县、大方县、开平市、藤县、浠水县、方城县、枞阳县、玉环县、新郑市、宾阳县、蓬莱市、奉化市、沂南县、昌图县、嘉祥县。

(2)养老条件较差的地区(综合得分<-0.5),主要包括289个县域经济。它们是:抚远县、凭祥市、靖安县、绥江县、古丈县、焉耆回族自治县、汾西县、偏关县、洞头县、清水河县、五指山市、娄烦县、千阳县、多伦县、屏边苗族自治县、铜鼓县、苏尼特右旗、水富县、乌拉特后旗、合山市、浮山县、松潘县、交口县、绥滨县、平安县、化德县、芦山县、明溪县、九寨沟县、宜川县、长海县、古县、磴口县、合作市、韶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正蓝旗、卓尼县、资溪县、泸定县、崇信县、小金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柘荣县、萝北县、麟游县、泾源县、石台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哈巴河县、安泽县、托里县、图们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嘉荫县、陈巴尔虎旗、饶河县、理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逊克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石楼县、永仁县、石渠县、德格县、尉犁县、玉树县、贵德县、若尔盖县、宜君县、黟县、吉县、漾濞彝族自治县、甘泉县、德令哈市、岢岚县、孙吴县、隰县、共青城市、九龙县、福贡县、甘孜县、理塘县、夏河县、日喀则市、金川县、黑水县、乌鲁木齐县、同仁县、马尔康县、海晏县、吴堡县、阿坝县、长岛县、丹巴县、昌都县、神农架林区、宁陕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布尔津县、芒康县、囊谦县、且末县、南木林县、漠河县、都兰县、塔河县、江孜县、阿巴嘎旗、友谊县、宝兴县、巴塘县、道孚县、雅江县、色达县、贵南县、白玉县、福海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尖扎县、和硕县、青河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德钦县、新巴尔虎右旗、正镶白旗、兴海县、泽库县、江达县、那曲县、天峻县、新巴尔虎左旗、若羌县、祁连县、镇坪县、同德县、迭部县、温泉县、太白县、万山特区、乌恰县、呼玛县、博湖县、新龙县、南澳县、两当县、昂仁县、丁青县、大宁县、称多县、比如县、定日县、黄龙县、察雅县、红原县、镶黄旗、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永和县、苏尼特左旗、谢通门县、刚察县、林周县、留坝县、林芝县、堆龙德庆县、壤塘县、杂多县、拉孜县、左贡县、稻城县、乡城县、额济纳旗、索县、阿拉善右旗、伊吾县、玛沁县、乌兰县、吉木乃县、柯坪县、白朗县、贡觉县、巴青县、八宿县、阿合奇县、萨迦县、墨竹工卡县、裕民县、得荣县、类乌齐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碌曲县、阿尔山市、贡嘎县、洛隆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波密县、当雄县、嘉黎县、民丰县、乃东县、边坝县、隆子县、佛坪县、浪卡子县、工布江达县、尼玛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仲巴县、曲麻莱县、察隅县、曲水县、治多县、加查县、甘德县、达日县、仁布县、扎囊县、班玛县、米林县、达孜县、尼木县、定结县、久治县、改则县、康马县、聂拉木县、朗 县、错那县、桑曰县、墨脱县、萨嘎县、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洛扎县、玛多县、吉隆县、曲松县、革吉县、亚东县、措勤县、琼结县、噶尔县、措美县、岗巴县、日土县、札达县、普兰县、金门县、黄梅县、麻城市、武穴市、嘉鱼县、通城县、屏南县、成县、玛曲县、遂溪县、上思县、德保县、天等县、望谟县、黄平县、龙里县、澄迈县、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内乡县、呼兰区、林甸县、老河口市、盖州市、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二连浩特市、贺兰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井研县、聂荣县、安多县、申扎县、班戈县、奎屯市、阿拉尔市、五家渠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个旧市,河口瑶族自治县等。

(3)养老条件一般的地区(综合得分-0.5~0.5),主要包括1479个县域经济。将以上罗列的养老条件较好和养老条件较差地区从《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1)中剔除掉,剩下的1479个县域经济皆是养老条件一般的地区,在此不一一罗列。通过对我国地区养老条件进行细分把我国共分为了四大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地区养老条件分类情况

2 我国地区养老模式的选择

2.1 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通过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可知,当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居家养老模式。一般认为这种养老模式是指按照我国传统生活习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安度晚年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模式自由行性较高、隐私能得到保护、衣食住行等开支自理、无护理费、整体消费不高,同时独居老人的安全性较差,一旦出意外很难及时得到处理和救治[9]。这种养老模式一般适合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特别是高龄老人或对到机构养老存在一定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2)社区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能够提供上门服务,一般是就近网点为老年人的吃、住、行等方面提供服务对老年人比较方便,由于政府提供资助,个人承担的服务开支较低、花费不高,但是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考虑到社区中有定点医疗机构,一般疾病也可及时得到救治[10]。这种养老模式一般适合于类似在小区一样居住比较集中的老年人养老。

(3)居家式社区养老模式。这是一种将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可以确保老年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各取所需,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以弥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积极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一般适合于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愿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4)养老院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基础设施完备,老年人各种养老必需品齐全,且安全系数较高,养老成本根据养老院的级别、床位级别而有所区别,高档养老院生活条件较优越、成本较高,普通养老院成本相对较低、且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老人隐私也很难得到保障[8]。这种养老模式一般适合有一定经济来源且喜欢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养老。

(5)公寓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通常是政府或相关机构以组建大型老年社区的形式,吸引大量老年人自愿来居住,同时公寓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专业化服务[11]。这种养老模式一般比较适宜于喜欢热闹、爱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比较适宜于孤寡老人。

(6)以房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以房养老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养老模式一般适合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年人。

(7)售房或租房入院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这笔钱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或将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租,再通过另租房居住或入住养老公寓、养老院的方式以房养老。这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使得养老生活增添很多情趣。比如将部分售房款送交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可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无忧并获取持续稳定的租金收入用于养老,特别是租房养老既能保证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遗留给子女,也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这种养老模式一般适合于有房产、又不愿与子女同住,喜欢热闹的老年人。

(8)换房或售后回租养老模式。所谓“换房”又称“大房换小房”,即老年人卖出原居住的大房,再买进适合居住的小房,用售房购房的差价款投资,从而为养老提供保障。或者把小房子对外出售,自己住到养老院安度晚年。所谓“售后回租”,即老年人将已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达到以房养老的目的。这既可获取一大笔款项用于养老,又能保持晚年拥有对住房甚至原有住房的长期乃至终生使用权,为老年人的正常养老增添相当的保险系数。这种养老模式适合于拥有房产并投资谨慎,且不愿离开家养老的老年人。

(9)合居或集中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是指一些老年人通过协商一致将自己的资产售出或将钱财合并在一起或由政府买单、以乡镇为单位将一些“三无老人”适度集中在一起,共同在较好的地段合资购买面积较大、功能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在一起结成一个养老共同体。这种养老模式不仅能大大降低养老成本,又能减少老年人的寂寞空虚感,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适合于那些志同道合且收入较低、住房环境较差或农村的三无老人。

(10)候鸟式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主要是基于不同地域生态环境、房价、生活成本的巨大差异,从那些生活成本较高、居住环境较恶劣的大城市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生活成本较低的城镇养老。这种养老模式的自由度较高、享受体验度较高、随着各地度假式养老机构和自行购房等形式的兴起,这种养老模式较为便利,但由于受到旅途风险、陌生地环境、餐饮风险等影响,安全性也较差。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喜欢四处观光旅游的老年朋友。

(11)乡村养老模式。由于乡村的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因此乡村不仅是农村老年朋友养老的舒适天地,它也可以广泛吸引众多叶落归根的退休老年人或城市低收入老年人前来养老,特别是对那些有创新想法、喜欢贴近自然、种花养草、爬山嬉水的老年朋友更适宜养老[12]。伴随着养老需求的增加,乡村养老在风景秀丽的广大乡村将是比较流行的养老模式。

(12)基地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是指在距离大城市有一定距离、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地区建造大规模养老基地,将周边大城市的老年人自愿移入居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大大提升养老的品位和质量,又能大大节约养老成本,同时老年人居住在基地,还能将原先居住在城市的房子以出租或出售的方式将价值搞活。这种养老模式适合于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亲近自然又不愿离家太远的老年人。

(13)钟点托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是指在社区内像开办幼儿园一样开办托老所或老年活动室等,以此向老年人提供饮食、娱乐、图书等,老年人白天在此托管,子女们也能放心工作。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适合于居住在社区中的老年人。

(14)遗赠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主要是指老年人与亲朋好友约定由对方负责给自己养老,自己死亡后将住房或资产遗赠给对方。这种模式在民间广为流传且得到了不少国家的认可,堪称“你给我房住,我为你养老”的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这种养老模式适合于没有子女又希望和熟悉的人同住的老年人。

(15)货币化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就是由政府等相关部门拿出一定的资金,以货币券的形式向特困老人发放,老年人可以持券向社会购买相关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的目的。这种养老模式较适合贫困地区的老年人及孤寡老人。

2.2 地区养老模式的选择

为了加快构建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针对以上养老模式的特点和我国各地区养老条件的实际状况,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养老模式,我国四类地区养老模式选择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四类地区养老模式选择情况

3 结语及建议

3.1 结语

通过城乡二元结构分类和县域经济因子聚类分析,将我国按照养老条件状况分为养老条件优越、较好、一般、较差等四类地区,并结合当前国内外较流行的养老模式比较分析,因地制宜地为我国四类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选择了适宜的多元养老模式,力求妥善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最大限度地确保人人老有所养。

3.2 建议

针对我国地区养老条件分类和养老模式选择的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我国地区多元养老模式建设应涵盖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紧急救援、辅具配置、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诸多方面;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增加养老设施网点,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以养老设施建设为重点,多措并举,充分发挥优势地区养老服务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养老需求。

(2)我国地区多元养老模式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依靠地区特色和优势,推进多元养老模式建设,努力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3)我国地区多元养老模式建设也应注重完善养老保障措施:广泛吸引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实现资金的多元化和长效增长机制;加快护理人才和新型养老理念培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依靠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推进科技养老和数字养老的步伐;加强地区养老制度和扶持政策建设,推动养老事业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1]成曦.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2):5-7

[2]李兵水,时媛媛,郭牧琦.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分析——从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期望的视角[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2):14-24

[3]郭竞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强度与需求弹性——基于浙江农村老年人问卷调查的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2,(1):47-57

[4]陈莹.论中国传统养老文化视角下机构养老理念的构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5-40

[5]赵海林.淮安市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实证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2):9-24

[6]刘金华.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7]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8]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周琪泰.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71-72

[10]李敏,王凤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问题及建议[J].党史博采,2012,(4):33-34

[11]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31-38

[12]郑军,张海川.家庭养老文化视角下探索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J].农村经济,2009,(10):77—81

[13]张春玲.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分析与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2,(3):36-37

[14]吴艾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探讨——以武汉“十分钟养老圈”社区托老模式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34-35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瑞士人“搭伙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