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知识产品与传播渠道的创新

2013-07-18王晓明金陵科技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13年5期
关键词:产品大学生

■王晓明 金陵科技学院

一、知识产品的引入

知识消费时代下诞生的产品,在具备知识价值的同时,还兼具机能价值。通常来讲,知识产品本不以实物形式流通市场,它需要经过各个流通部门的加工、转化和再生产等一系列步骤,将其与实物载体相结合,才能为知识产品生产者带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形式有专利、著作、商誉、商标、软件程序及策划方案等。由于人们消费越来越追求精神的愉悦和个性的满足,知识产品中凝结的脑力劳动、先进技术以及独树一帜的产品特色在产品竞争指标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大,由此带来的知识含量在实物产品中所占比例逐步加大,久而久之,逐步取代传统的实物形态,参与市场竞争。

二、大学生知识产品的创新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掌握较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观念比较超前的特殊人群。大学生知识产品是大学生群体为迎合市场需要,进行脑力劳动,并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进行知识属性和产品属性的创造过程。如文案设计、在线翻译、宣传策划、软件开发等等。当然,从商品的本质来讲,大学生知识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知识消费时代,不仅仅消费对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特点,知识产品生产者也逐步趋向年轻态,90后的大学生群体开始走向社会,他们通过人人实名注册走到一块,创建自己的营销平台,不同专业的人群有着各自擅长的主攻领域,可以满足平台访客的各色需求,同时其知识产权随物质载体的转移而转移,有隐性和显性知识之分,通用性和个性化之别,定价模式也决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制造成本,而必须考虑产品中传递的知识价值,为第一位需求者制定的价格比较高,此后由第三方平台录入数据库,此后若再有需求,价格呈递减规律,当它普及到成为通用型产品的时候,价格便由市场的供需平衡关系决定。

三、目前常见的几种知识传播模式

百度知道,以量取胜,在中文互动问答区域解决超过1700万个问题。但是百度知道的老会员就会发现,尽管百度平台一直不缺人气,提出的问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涉及很广,但是往往能得到根本性解答的却少之又少,甚至很多问题的最佳答案都是错误的,也没有人去纠正,这样错误的观点一传十、十传百影响很不好。这样尴尬的局面让很多找不到满意答案的用户束手无策。

维基百科,是风格迥异的另一个平台模式。它的平台访问者来自世界各地,以自由、免费开放的百科全书著称。这个站点使用Wiki,也就是说每位平台的访客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中的任何内容。但是维基的目前的发展现状就是,愿意分享词条的人少,而每个人的个性问题却非常的多,形成明显的反差。再者,现有的维基知识都是一些带有固定模式的死板的信息,缺乏与时俱进的时效性,用户只能分享不能提问,大大扼杀了访客提问的积极性。

这样类似的问答平台还有很多,但基本上多数的问答平台解决的都是常识性的问题,而真正涉及专业领域的问题很少,比如:股票期权、货币汇率、营业税改增值税等等,即便提到也是浅尝辄止。

四、大学生知识产品传播渠道的创新

互联网的气候变化很快,目前是铺天盖地的Web 2.0,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在Web 2.0的背景下,每个用户都可以拥有自己的Blog、自己维护的Wiki、社会化书签等,用户通过Tag、RSS或者IM、邮件等方式连接到一起。大学生网上知识交易平台有三大交易主体:知识供给方、知识需求方以及网上知识交易平台服务商。由于网络市场的虚拟性、知识产品的无形性、知识交易的不可逆性等特点,参与平台交易的三方都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和风险。对此,平台服务商对卖方或买方采取吸引、扶持、准入、筛选等管理策略,以提高知识产品交易的质量,从而增加大学生知识平台的访问量,最终促进交易平台的长远发展。类似于售后服务,知识产品的买方可以根据它带来的实际效益对卖方对其信用、技能评论,管理员实行定期管理,对信誉较差的生产者实行淘汰制筛选,为平台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

大学生平台的草根性及低门槛的特性使得知识产品的生产者群体呈现多元化,地域性、文化性的差别带来产品的个性化特征,每一个有金点子的大学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特长,在平台上通过脑力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

说到平台营销,不得不提到一个公式:KM=(P+K)S,意思是知识管理需要以技术(+)为支撑将人(People)与知识(Knowledge)相结合,并在一定范围内共享(Share)。其中知识管理的价值恒等于1,共享范围越大,知识管理价值越具有网络效益。营销学的4P可以给我们指明一个思路,知识管理而言,即知识产品(Product)、知识价格(Price)、知识渠道(Place)、知识促销(Promotion)。其核心思想在于“不仅要把知识管理起来,更要把知识经营出去”。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创始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指出: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唯有“渠道”和“传播”能产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个人的创意、好的点子、好的知识如果没得到共享,社会就经常从事着重复性投入和劳动,如何让创意转变成生产力最终实现个人收益,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项挑战。

[1]杨蕙璇.试论知识产品[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0.6

[2]温芽清.知识产品生产机制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03

[3]王静,陶晓敏.开拓新世纪知识营销[J].当代财经,2001.08

猜你喜欢

产品大学生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