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稀土资源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

2013-07-18黄慎初毕玉琦北京林业大学

商场现代化 2013年5期
关键词:出口量稀土出口

■黄慎初 毕玉琦 北京林业大学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料,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在2008年进行调查的资料显示,中国各种稀土资源的数量总和,在全球总量中占据最大的百分比[1]。苏文清(2004)对中国稀土产业的竞争力评价和分析做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稀土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劣势,以及造成这些优劣势的原因,结合我国稀土出口量的现状,提出了建立衡量稀土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2]。汪福伟(2010)认为,我国的稀土资源在世界资源储备中扮演的角色,就像中东国家的石油一样,拥有独占性的重要地位,但却因为我国内部市场的因素,导致中国在整体的竞争中没有掌握稀土资源的定价权,失去了这个重要地位带来的优势[3]。

黄启、涂庆(2004)通过分析90年代以来,我国稀土出口及创汇的金额变化,得出我国稀土产品出口经济效益并没有达到期望值的结果,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办法[4]。谢岚平、周频(2007),稀土是一种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开采、经营、买卖等一切活动应当着眼于国家安全的基本点。因为应该对我国的稀土资源实行国家监管,并建立长远的战略储备机制,将更利于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5]。李红卫、黄小卫(2005),重复建设情况严重,冶炼分离能力过强,使得稀土产品在市场上严重的供过于求形成买方市场,是我国稀土产品出口经济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稀土资源进行适当的保护,控制许可的准入门槛,严格规范开采流程,禁止新建稀土冶炼分离设备[6]。

二、中国稀土出口的现状分析

1.稀土资源产品的现状

目前市场上将稀土产品按照其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将其分为原材料产品、深加工产品和功能性产品三种:

原材料产品顾名思义是指产业链上游的稀土产品,如氯化稀土、碳酸稀土、稀土矿石和稀土精矿等。深加工产品是指处于产业链中游,对原材料产品进行一定的加工后形成的稀土产品,如合金、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属。功能性产品是指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由几种稀土材料合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稀土产品,例如永磁材料、稀土荧光粉、稀土催化剂等。数据显示,中国的稀土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超过20万吨,年加工处理能力超过16万吨,产品的产量以及在市场上的供应量均已达到全球总量90%以上[7]。

2.中国稀土资源出口现状

(1)稀土价格

资料显示,除了1989年和2007年的特殊情况之外,我国稀土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都在10美元/kg左右,更是出现过不到6美元/kg的超低价。而国家在2007年为了限制稀土出口量而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使得价格曾一度攀升到17美元/kg的超高价。

(2)稀土出口量

经过统计,2000-2002稀土出口量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开始出口量有小幅回升。自2007年国家干预稀土出口产业,并颁布一系列相关政策之后,我国的稀土出口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3)稀土出口贸易国家现状

目前,我国的稀土产品主要出口的国家是,日本、美国、法国、荷兰和意大利,2003年对日本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33.68%,美国23.60%。而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缺乏的国家,尤其是在稀土资源进口方面,而日本的电子产业较为发达,全球一半以上的阴极射线管是在日本国内生产,因此对稀土需求较大,对中国稀土产品的依赖性很强。2008年,美国稀土进口量占中国稀土出口量的17.3%。美国稀土在催化剂工业中的消费占主导地位,其需求增长率一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三、稀土出口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1.出口价格低,定价权缺失,经济利益少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稀土从业企业已经达到169家,其生产能力总量已经超过市场的总需求。而因此带来的竞争白热化,导致企业失去稀土产品的价格控制权,产品价格走势偏低,这就是经济学理论上的价格与企业数量的关系。由于国内稀土企业之间的白热化竞争造成产品价格整体走低,进而导致企业加大出口量,造成价格与竞争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稀土产品的定价权。综上,要想重新掌握稀土产品的定价权就必须加大国家的监管力度,从宏观上控制产业的集中度,实现地位和价格上的垄断。而中国稀土出口国中,需求量较大的几个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欧盟国家和韩国等,出口国少而集中,则他们的话语权就较强,导致我国在定价方面没有占据主动权,稀土低价卖出,利益回报少。

2.走私严重,大量资源外流

2007年起,中国实行出口配额管理限制规定,并且提高开采门槛,限制稀土出口,不过大量不法分子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私自开采并走私稀土,2009年通过正常渠道出口海外的稀土是5万吨,通过走私出口的稀土超过2万吨,走私的比例达到了正常出口比例的40%左右,走私量比2008年增长10%。大量的走私出口导致合理出口的稀土量减少,大量国外需求者通过走私获取更为廉价的稀土资源,导致大量资源外流。

3.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稀土产业最初的形成是按照传统的矿业产业模式,国家并没有介入太多,因此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在资源开采和加工的过程中,对环境最大的威胁是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严重超标等,稀土产业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压力已经远远超过的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浸池工艺每开采一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开采稀土造成的“光秃形象”在南方秀丽的青山绿水中十分刺眼。

4.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

目前,我国稀土资源企业中大量还是以传统的开采加工方法为主,科技的介入量较低,因此造成了开采加工过程中的大量浪费,资源的利用率相当低。同时由于主体过多、无证开采、滥采乱采等原因,最终导致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现状。因为受到设备条件和工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稀土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远远低于其他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生产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低,几乎完全采用传统的开采和加工方法,大大降低了产品利用率和回收率。

当前,国内国有稀土矿山的资源回收平均水平为60%,民营的平均水平不到40%,而最大的稀土矿山回收率仅仅为10%,而储存起来的剩余90%,因为没有采用合理的储备方法,造成大量稀土在流失,因为进一步影响稀土产品的利用率和产品的质量。

四、小结

稀土资源是中国目前的优势资源之一,在开采和出口中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不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使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控制稀土的出口,同时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使得稀土出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Strategic Resources Workshop Report, "Strategies towards securing a stable supply of non-ferrous metal resources",(2008).

[2]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稀土.2004(05).

[3]汪福伟.关于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的问题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0(07).

[4]黄启.涂庆.我国稀土出口的现状与对策.统计与决策,2004(02).

[5]谢岚平,周频.中国稀土出口战略与发展措施及前景.2007(11).

[6]李红卫,黄小卫.我国稀土出口现状与对策.稀土信息.2005(02).

[7]程潇黎.浅析我国稀土安全及安全战略.[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8]王武平.我国稀土产业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出口量稀土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2021年11月中国稀土出口统计
2021年12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2020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上半年我国化肥出口量下降15.2%
今年化肥出口量价齐降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