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3-07-1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羽毛球

□)

1、前言

教育部于1987年发布 《关于部分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并首次确定了57所试办学校按规定可在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从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各校通过较长时间的改进、完善、发展,到目前初具规模,并使我国高校的竞技体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运动员,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属于一个开展的比较晚的项目,但是近年来它却以它独有的魅力风靡校园内外。很多高校纷纷开始招生羽毛球体育特长生,以此来代表本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在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过程中,组织管理是运动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组织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队的水平高低。但是,现在关于全国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所以本人认为对全国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有助于认识到全国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不足,能促进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并且能为今后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研究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全国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搜集有关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相关前沿信息,为了解高校高水平羽毛球队管理现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采用设计问卷的形式,对全国21所已经被评为“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中的11所高校的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发放问卷11份,回收了11份,保证了其有效性;第二天又对教练员进行了第二次重复调查,得出的结果与第一天的结果有95%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了问卷的可信度;专家访谈法:采用口头交谈的方式对11所高校的教练员进行了访问,了解现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专家访谈法:采用口头交谈的方式对11所高校的教练员进行了访问,了解现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3)逻辑分析法。根据对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分析的结果,运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推理、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建议。

(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资料进行整理,运用S P S S l l.5软件统计系统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管理现状

由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基本状况简表(表1)可见,仅有9.09%的教练员曾经是健将级运动员,9.09%的教练员是一级运动员,9.09%的教练员是二级运动员,而72.73%的教练不是专业运动员。表明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大部分教练员没有运动队经历,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缺少了直观示范作用。

另由表1可见,18.18%的教练员的职称是教授,63.64%的教练员的职称是副教授,18.18%的教练员的职称是讲师。表明全国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的知识水平比较高,大部分在体育学院接受过相关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在理论层面具有一定的高度。

表1 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基本状况简表

由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相关政策状况简表 (表2)可见,45.45%的高校对优秀教练员在职称晋升和奖励方面有优惠政策,54.55%的高校对教练员在职称晋升和奖励方面没有优惠政策;27.27%的高校对教练员有人才培养计划,36.36%的高校对教练员有培养经费,36.36%的高校给教练员提供进修途径,而18.18%的高校不给教练员提供进修途径。表明全国高校对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学校对教练员没有提供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这也是阻碍教练员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因素。

表2 高水平运动队教练的相关政策状况简表

3.2、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管理现状

由全国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相关招生管理政策简表 (表3)可见,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二级运动员资质的高校占90.91%;要求考生必须参加体育考试的高校占54.55%;要求考生必须参加文化考试的高校占63.64%;考试成绩公开透明的高校占81.82%。表明大部分高校对考生的考试资质以及考试过程的控制都比较严格,考生必须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另由表3可见仅有36.36%的高校对运动员的年龄有要求,表明大多数高校不排挤年龄偏大的运动员,让他们在运动队成绩不能再提高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另外一条出路,不让他们失去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表3 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相关招生管理政策简表

由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相关学籍管理政策简表(表4)可见,仅有27.27%的高校要求运动员可以少修学分,9.09%的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课程设置与非高水平学生不同。表明大部分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在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不因为其文化相对于非高水平运动员落后就放弃他们平等学习文化知识的资格,而是让他们在同等学习条件的情况下接受同等待遇,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另由表四可见,仅有27.27%的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有保送研究生制度;18.18%的高校对运动员配有专门的辅导员。表明高校对运动员的学习能力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专业运动员学习能力的局限性,而是让其自由发展,不提供额外的课外辅导。同时对运动员的再深造没有计划,减小了专业运动员留校任教的可能性。

表4 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相关学籍管理政策简表

由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训练时间安排状况 (表五)可见,18.18%的高校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少于5小时,36.36%的高校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为6~8小时,9.09%的高校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为8~10小时,36.36%高校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为10小时以上。表明全国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只有少数能保证一个星期训练5次以上,因此训练时间普遍不足。只有一些领导重视羽毛球项目的学校才能让球队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同时教练员的积极性也是决定训练时间的一个因素。

表5 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训练时间安排状况(每周)

3.3、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后勤管理现状

由全国高水平运动队后勤保障状况简表1(表6)可见,63.64%的高校对运动员的训练装备有保障;18.18%的高校运动员训练场地为1~3片,36.36%的高校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为3~5片,45.45%的高校运动员训练场地为5片以上。表明,全国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硬件设施能通过学校拨款和获得赞助的形式达到训练需求,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不用担心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

表6 高水平运动队后勤保障状况简表1

由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后勤保障状况简表2(表7)可见,63.64%的高校对运动员的经费投入在1.5万元以下(以三年为一个周期),9.09%的高校对运动员的经费投入在1.5~2万,27.27%的高校对运动员的投入在2~3万,没有一所高校对运动员的投入达到3万以上。表明,全国高校对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经费投入还不够,除了像华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高校对运动员的经费投入比较大,很多高校对运动队的经费投入都达不到要求。

另由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后勤保障状况简表2(表7)可见,18.18%的高校对教练员每次训练不提供补助,36.36%的高校对教练员每次训练的补助少于30元,45.45%的高校对教练员每次训练的补助为30~60元,而没有一所高校对教练员每次训练的补助达到60元。表明,全国高校对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物质保障不够,除了像北方交通大学一些运动成绩比较好的高校给教练员的补助比较高,大部分的高校对教练员的补助很少。

表7 高水平运动队后勤保障状况简表2

4、结论

全国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比较高,但是带队经验和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缺乏,大部分没有经历过专业训练。大部分学校对教练员的培养没有计划,领导缺乏重视。全国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硬件设施保障比较好,但是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物质上保障不够,不能有效带动球队训练的热情。

高校应该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训练的物质补助,激发运动队的训练激情。

[1]彭庆文,陈伟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项目布局的发展现状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7,(3).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羽毛球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羽毛球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羽毛球PK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