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分长期演进(TD-LTE)与异系统共址干扰分析

2013-07-16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计划部颉亚伟

江苏通信 2013年1期
关键词:隔离度站址杂散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计划部 乔 斌 颉亚伟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移动通信规划设计院 万 勇

目前城区环境中无线基站站址获取难度日益加大,多家运营商共用天面、站址资源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分析TD鄄LTE(时分长期演进)引入后与其他异系统间的共址共存非常必要。

1 干扰场景及分析方法

1.1 干扰场景

从图1可以看出,干扰场景可分为基站与终端间的干扰、移动终端间的干扰和基站间的干扰。其中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干扰由于距离较远,地面障碍物较多,因此干扰较小。移动终端间的干扰由于终端的发射功率较低,终端位置不固定,两个终端靠近的概率较低,并且可以在网络侧采用一定的资源调度和功率控制来抑制干扰,因此终端间的干扰也较低。而基站位置相对固定,发射功率高,空间传播环境好,干扰程度可预测。因此基站间的干扰分析是主要干扰场景。本文重点分析基站间的异系统共址干扰。

1.2 干扰分析方法

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两种:静态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和基于最小耦合损耗计算的确定性分析方法。静态蒙特卡罗系统仿真分析法是以快照式仿真方法,通过复杂、精确的迭代计算出不同场景不同指标下一系统受到另一系统干扰后性能变化情况。包括基站和移动台、移动台和基站以及移动台和移动台之间的干扰研究。该方法应用广泛,被公认为是一种分析系统干扰的行之有效方法,但它的复杂度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对仿真的计算有较高的要求。而确定性分析方法是基于链路预算原则,简单高效地通过数值计算得出接收机能容忍的干扰信号强度门限,研究在最坏情况下(路径损耗最小、发射功率最大、收发天线增益最大)的系统间干扰问题,通过计算两个系统之间的最小耦合损耗来确定系统间的干扰情况。该方法简单明了,对工程施工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异系统共址的干扰情况。该方法基于3GPP TS 36.101、36.104等标准所规定的阻塞和杂散指标要求,各系统具体的发射功率以及被干扰系统的灵敏度下降要求,得到满足要求的隔离度,最后结合空间隔离理论,计算空间隔离距离。

2 TD-LTE与异系统干扰分析

2.1 分析方法

根据标准规定的系统抗阻塞和杂散指标要求,以及各系统的参数,分别计算出规避阻塞干扰和杂散干扰所需要的隔离度。然后根据水平和垂直隔离度计算公式,将隔离度换算成水平和垂直的隔离距离。具体分析如下。

2.1.1 杂散干扰分析

接收机在其接收通带内能够承受的最大干扰信号强度门限Imax取决于多大接收机灵敏度损失可以被接受。在干扰分析中,基站通常采用0.8 dB灵敏度损失评估准则。此时

其中N是接收机底噪,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B为接收带宽,Nf是接收机噪声系数。

系统消除杂散干扰所需要的隔离度

其中S为干扰源的杂散指标,Bm为杂散指标的测量带宽。

2.1.2 阻塞干扰分析

根据标准查出被干扰系统的抗阻塞指标Ba,规避干扰系统的阻塞干扰所需要的隔离度

其中Tx是干扰系统的

2.1.3 隔离度距离计算

取Ds和Db和最大值作为两系统共址时规避干扰所需的隔离度值,再将该值代入如下的水平和垂直隔离度计算公式,换算出两系统共址所需要的水平或者垂直距离。

水平和垂直隔离度计算公式,水平隔离为

其中:Sh为天线水平间距;λ为被干扰系统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Gt为在收发天线直线连线上发射天线增益;Gr为是在收发天线直线连线上接收天线增益;Gt+Gr默认推荐1 dB。

垂直隔离为

其中Sv为天线垂直间距。

表1为各系统分析参数、杂散、抗阻塞指标。

?

2.2 分析结果

2.2.1 与异系统异频段干扰隔离度

根据表1设定的各系统分析参数及杂散和抗阻塞指标要求,结合2.1节给定的分析方法,可以计算出表2、表3的TD鄄LTE系统与其他异系统共址时的干扰隔离要求。其中TD鄄LTE系统工作于2.5 GHz。

?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TD鄄LTE系统工作于2.5 GHz频段且与异系统室外共址时,除与WLAN系统所需要的隔离度较大外,与其他异系统所要求的隔离度均较小。当干扰源与被干扰系统属于同一运营商时,协调工作和解决方案实施都较为便利。可考虑加装滤波器或者调整天线位置增大系统间的隔离度的方法来改善系统间的干扰。如当与WLAN系统室外共址时,可考虑采用垂直布放天线形式进行干扰隔离。

当干扰源与被干扰系统不属于同一运营商时,首先考虑协调的原则,共同采取措施进行共址改造。如果运营商间协调不一致,只能单方面对被干扰基站进行调整,可采用被干扰基站加装滤波器和调整天线的工程隔离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加装滤波器有一定的插入损耗,将会影响原有系统的覆盖。调整天线位置增大隔离度的方法也将影响系统的覆盖。这些因素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

另外,在勘察设计阶段需做好天面和楼顶塔桅(抱杆、增高架、铁塔等)的勘察,注意掌握现有天面结构;现网已有和拟新增天线的安装位置、高度、方位角、下倾角等信息;综合考虑天面大小、结构、承重,包括天面上已有其他运营商的塔桅现状,以便在设计阶段进行隔离度计算,做好记录,并拍照存档。

2.2.2 与TD-SCDMA同频段干扰隔离度

由于TD鄄LTE与TD鄄SCDMA系统都由中国移动建设运营,如果TD鄄LTE部署在2 570~2 620 MHz(D频段),TD鄄SCDMA系统部署在2 010~2 025 MHz(A频段)则不存在共频段干扰,此时系统间干扰主要是杂散干扰和阻塞干扰(如表2、表3的分析结果)。但是为了充分利用频谱资源,这两个系统可能同时部署在1 880~1 920 MHz(F 频段),2 300~2 400 MHz(E 频段)或 D 频段,此时需要研究共频段干扰。表4以两系统共同部署在F频段为例进行分析。

?

由表5可以看出,TD鄄SCDMA和TD鄄LTE两系统共频段时,基站之间的干扰增大,所需要的隔离度要求也相较于异频段部署时高。此时需进行两系统的时隙同步,通过两系统的不同时隙配比来达到消除系统间干扰的目的。

?

2.2.3 与TD-SCDMA同频段交叉时隙干扰

TD鄄LTE 和 TD鄄SCDMA同为 TDD(时分双工)系统,上下行工作于不同时隙。当两系统间或者同一系统不同小区间的上下行时隙未加协调而造成部分或全部重叠时,就会造成系统间交叉时隙干扰。通过前文分析,当互干扰系统工作于相同频段时,会加重这种干扰。为了提高频带的利用率,同频段共站址情况下TD鄄SCDMA与TD鄄LTE之间通过一定的帧同步方式可以彻底规避交叉干扰。建议通过时隙配置的选择,实现TD鄄SCDMA与TD鄄LTE同步,避免交叉时隙的出现,从而完全避免系统间的干扰。

TD鄄SCDMA和TD鄄LTE系统中的上下行时隙转换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配置。两系统同步,避免交叉时隙干扰的两个条件是:将两系统的上下行切换点对齐;选择TD鄄LTE的特殊时隙配置,使得TD鄄SCDMA的保护间隔GP落在TD鄄LTE的保护间隔GP时间段内。如图2所示,t1>0,且 t2>0。其中,t1、t2为 TD鄄SCDMA 与 TD鄄LTE 上下行时隙转换点的时间差。

目前TD鄄SCDMA系统上下行时隙配置采用2∶4,根据上述避免交叉时隙干扰的条件,在TD鄄SCDMA系统现有时隙配置下,TD鄄LTE系统上下行时隙配置可采用1∶3,同时特殊时隙采用配置 0(3∶10∶1)和配置 5(3∶9∶2)。

3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TD鄄LTE与异系统的杂散和阻塞干扰,计算出TD鄄LTE系统与异系统共站址时的隔离度要求。其中TD鄄LTE 系 统 引 入 后 与 GSM、DCS、TD鄄SCDMA、WCDMA、CDMA2000工作于异频段时干扰较小,可采用考虑加装滤波器或者调整天线位置增大系统间的隔离度的方法来改善系统间的干扰。TD鄄LTE系统与WLAN室外共站址时,所需的干扰隔离度要求较大。可考虑加装滤波器或采用垂直布放天线形式进行干扰隔离。当为了充分利用频谱资源TD鄄LTE与TD鄄SCDMA系统同频段部署时,所需要的隔离度要求比异频段部部署时高。需通过两系统间帧同步及上下行时隙配置方式,规避交叉时隙干扰的同时采取共天馈合路、加装滤波器或者调整天线位置的方法来改善系统间干扰。◆

猜你喜欢

隔离度站址杂散
Ku波段高隔离度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
关于杂散辐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
无线电发射设备杂散发射的测试方法探讨
基于FreeRTOS操作系统的地铁杂散电流监测系统
地铁民用通信引入5G 后的干扰分析
基于GIS的铁塔方案编制审核支撑工具与开发
即墨国家一般站迁站前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铁塔公司通信站址规划方法研究(Ⅰ)
高隔离度毫米波变频收发组件的研制
捷联成像导引头隔离度寄生回路及其内部动力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