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专题节目采编过程中的主导意识探究

2013-07-09■姜

视听 2013年7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美的意识

■姜 龙

我国各级各类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视专题节目采编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观众对电视内容的理解,影响电视台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文章结合实践经验,从品牌意识、审美意识、情感意识三个方面探讨电视专题节目采编过程中的主导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发展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电视也逐渐确立了对电视节目精品化、电视栏目个性化和电视频道专业化的成熟观念。

电视专题节目是指以文化、教育、艺术、科学、人物、事件等为表现中心的电视节目,在表现形式上,有纯报道式的,有评论式的,有访问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综合。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各类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电视台为了扩大收视率,为了提高广告收益,在文化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趋众和媚俗的倾向。但是,就电视专题节目来说,区别于一般的电视节目,专题节目更具有集中性,对题材的选择和报道的深入程度要求更高。就电视专题节目采编来说,要求相关的编辑和创作人员在采编过程中具备品牌意识、审美意识、情感意识等三种主导意识。

一、在节目打造上,树立品牌意识

目前各个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大到中央台和地方台的竞争,小到地方台各卫视之间的竞争,甚至同一个电视台之间各个频道的竞争,归根结底,关键是对电视节目的竞争,而节目之间的竞争关键在精品,所以在节目打造上,尤其在采编过程中,要树立品牌意识。作为电视专题节目要打造精品,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品牌,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要强化节目理念

在电视专题节目中,节目理念是电视展现给观众的灵魂和品格,是蕴涵在节目中的深层次的内涵。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必须重视对人的关怀,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节目理念用来传达一个节目的使命、文化精神和对受众的关怀。比如广受观众好评的谈话类专题节目《鲁豫有约》,节目重在对嘉宾人生经历的讲述与展示,让嘉宾以非常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生动明确地展现出谈话的主题,让观众感受到《鲁豫有约》关注的是普通人物作为个人的自身,关注这个人物本身的精神世界。

2.要提高节目品质

塑造节目品牌关键是要提高节目品质,作为电视节目要发挥好舆论宣传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就必须讲求节目品质。在目前各电视媒体竞争激烈的状况下,各电视台为了扩大收视率,为了提高广告收益,开始步入集体媚俗的时代。很多电视专题节目在文化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出趋众和媚俗的倾向。比如在节目中盲目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以揭露隐私为形式制造看点等等。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电视节目,需要摆脱媒体的“媚俗症”和“浮躁症”,以高雅的品质和亲民的姿态塑造其品牌,赢得受众的信赖。而作为一个品牌专题节目,应该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应该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应“具有直观、生动、易懂、不需要受众多大程度参与的特点”。建立一个容易识别而且能够让观众产生品牌联想的“节目形态符号”。

二、在画面效果上,具有审美意识

我们说“传媒影响世界”,电视作为一种视觉上的画面艺术,其优势在于能够重现或再造由逼真的影像和生动的话语所构成的现场场景。在电视专题节目越来越强调临场感和时效性的今天,我们的采编人员必须具备现场画面的审美意识,为电视特性的发挥创造条件,为电视魅力的展现锦上添花。

1.重视对画面细节的捕捉

细节的力量首先在于真实,其含义深刻,细节虽细却容量巨大。比如在专题片《钱塘江潮》的制作中,画面剪辑注意抓住江边现场人物的表情、下意识的动作等,让观众观看到在同一个瞬间不同人物面对滚滚浪潮的不同反应,给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视觉体验。这样的画面处理技巧,往往更能充分扩大视觉表现的张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同时要注意编辑过程中对视频主要人和物的相关反馈和铺垫,如2012年奥巴马再次当选作现场演讲时台下热烈的鼓掌等等。通过对生动细节的捕捉,增强电视专题片的感染力,深化主题。

2.用美的心灵挖掘美的人和事

采编人员在节目编辑与制作过程中既要善于抓住对观众产生视觉冲击力的场景,捕捉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突出视觉效果,更需要采编人员用美的心灵去发现美的人和事,去赞扬美,歌颂美。在专题节目制作中注意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另一方面要用美的理想去鞭笞和揭露丑恶的人和事。在编辑的形式上,则要通过电视画面、声音、蒙太奇组接等手段表现出和谐、平衡、富有美的效果。

三、在节目内容上,融入情感意识

正如在小说的写作中,为了人物形象更丰满,为了情节细致和生动需要多费些笔墨一样,在电视专题节目制作中,要想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使观众受到情绪的感染,就需要在节目内容的选取上通过渲染气氛、营造气氛、抒发情感,让观众进一步感受、体会画面语言,并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达到收视需求。

1.在节目内容的选取上,靠节目中人物的真情实感打动观众

在专题片采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掺杂进个人的主观情绪,对内容取舍做到平实客观的记录。在情节上尽量从寻常中寻找不寻常,不是利用普通说教式的议论,而是依靠主人公情感的自然流露,来打动观众,产生共鸣。比如在人物专题节目《艺术人生》中,节目以介绍一个或多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为主,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交流让观众了解嘉宾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给观众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从而和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在节目长度的控制上,以主体的情绪发展所需要的时间长度裁定

专题节目的内容长度一般由人们的视觉特点来决定,而情绪长度主要由人们的心理特点来决定。这就要求在人物的喜怒哀乐等表情表达过程中,以人物的心理情绪为基础选择节目内容。作为采编人员,应当注重对人物情绪的烘托和渲染,节目长度上要放长一些,努力使得每个镜头的情绪表述都恰到好处,通过人物心理活动调动观众情绪,增强专题片的感染力。在节目编辑时,尽可能将画面对准具有代表性的主体人物,以小见大,用局部的个体来代表整体,将个人经历推及到自己和观众身边的人,让观众在观看这类专题节目的时候有更加深刻的认同感。

在电视专题节目的采编过程中,只有强化节目创作的品牌意识,注重人文关怀,打造精品;在画面视觉效果上,具有审美意识,强调内容美和形式美和谐统一;在节目内容上,融入情感意识,把握节目节奏与情绪控制的协调一致,才能在激烈的电视媒体环境竞争中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观赏需求,获得良好的收视效益和社会效益。

1.余晴、李曙:《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新闻传播》2012(3)。

2.李三强:《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的应对策略》[J],《现代视听》2010(5)。

3.黄晓艺、叶田:《如何塑造谈话节目的品牌形象》[J],《青年记者》2010(3)。

4.张静民:《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5.张联:《电视节目策划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5月。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美的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