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田地区林果业发展效益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3-07-04玉荪买买提敏阿布力孜布力布力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6期
关键词:林果业和田地区林果

文/玉荪·买买提敏 阿布力孜·布力布力

【导读】新疆和田地区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科技驱动,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初步建成核桃、石榴、葡萄和红枣等多个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在繁荣当地农村经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吸纳居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新疆和田地委、行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充分发挥光热资源和林果生产的特殊优势, 把打造重要的林果基地摆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首位, 通过政策驱动、 典型带动、 科技推动, 和田地区林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建成核桃、石榴、葡萄和红枣等多个优质特色水果生产基地, 对促进当地农林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 林果业发展现状

2004年,和田地区林业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地委扩大会议和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大工程带动产业大发展的新局面。2005年,全地区年完成人工造林1.17 万hm2, 其中, 防护林0.65万hm2,经济林0.4 万hm2[1]。 2010年,和田地区共完成人工造林1.35 万hm2,其中,防护林0.39万hm2,经济林0.91 万hm2,经济林所占比例大幅增加[2]。 2010年全地区林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3.34 亿元增加到11.01 亿元, 增长229%,平均年增长率为38.1%(见图1)。

为促进林果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和田地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林果业产业化发展,以加工特色产品为主的龙头企业陆续在和田投资建厂,如新疆和闻玫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尤再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新疆西域玫瑰有限责任公司、和田昆仑农产品有限公司以及和田喀伯莱果业有限公司等。 2010年,和田地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到746 家(含个体工商户),职工人数达41 149 人。 其中,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4 家, 食品加工业10 家,粮油加工企业170 家,林果业加工企业133 家。 2010年和田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人达到119 638 万元,比上年增长5.8%; 利润总额13 821 万元, 增长1.5%;上缴税金4 582 万元,增长3.2%;农产品加工企业劳动者报酬17 543 万元,增长4%[2]。

近年来, 和田地区高度重视林果业科技管理, 积极配合自治区林业厅组织召开特色林果业科技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 大力宣传和推广林果业发展较早县市的成功经验, 全面提高林果业基地建设科技管理水平, 推进全区特色林果业健康稳步发展, 精品园建设已初具规模。2008年, 和田地区进一步加大农民林果种植管理技能培训, 全年参加培训农民9.7 万人次,其中,培训嫁接技术人员6 万多人次,各县市聘请区内外嫁接能手200 余人[3];2010年参加培训的果农达到17.8 万人次。 到2010年,和田地区共完成林果补植面积2.36 万hm2, 完成林果嫁接581.13 万株,其中,当年嫁接核桃275.56 万株,嫁接成活率达90%[2]。自治区和地区下派经济林技术人员,专门指导精品园建设和管理,初步形成了“科技兴林”、“科技兴果” 的新局面。 截至2005年底, 全地区精品林果园累计面积1.61 万hm2, 精品园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0年,和田地区林果科技管理实际完成9.98 万hm2。 当地还高度重视林果业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民动员和安排部署,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人头,有效降低了春尺蠖等病虫为害[1]。 经过几年的优化、调整和发展,和田林果业初步完成了基地建设、规模扩张,并逐步向精品果园、特色果园、效益果园迈进,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和田地区加速林果业发展过程中,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 高度重视优质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并根据市场拓展情况,科学、合理确定种植规模和发展速度, 推动林果业发展由扩张规模向提高效益转变, 努力提高林果产品内在品质、外观质量、产品包装和食用安全水平。 坚持核桃优先发展原则, 适地适树发展红枣、葡萄、石榴和杏等其他精品林果,形成和田县无花果主产区,皮山县皮亚勒玛大甜石榴、薄皮核桃主产区,墨玉县核桃、杏、苹果主产区,洛浦县红枣主产区,策勒县石榴主产区,于田县玫瑰及葡萄主产区,以及民丰县红枣主产区等。 按照“小布局、大产业”的思路,以乡村为单位,统一种植品种, 形成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标准化特色种植基地。 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积极探索推广立体多熟栽培模式种植技术, 使特色种植真正具备特色优势,形成特色规模,创立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人。

二、 林果业发展效益

和田地区特色林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促进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恢复、保护和优化了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效益突出。

一是有利于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林果业作为第一产业中的主导产业, 在减轻社会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异常极端气候频发、沙漠化日益加重的今天,新疆林果业发展的重要性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受关注。 和田林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既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和田绿洲生命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全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将改善新疆自然气候, 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很重要位置。 和田作为新疆气候最差、沙漠化最严重、经济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政府鼓励投资发展林果业,在改善气候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给当地居民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降低了失业率,增加了居民收入。 2000年,全地区有私营企业87 家,到2004年底已发展到420 家,增长了4.8 倍; 到2005年底, 全地区已有个体工商户23 276 户, 注册资金1.05 亿元, 从业人员4.24万人。 这些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促进生产、 拉动经济、 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是有利于促进民族沟通与交流。 和田林果业正在快速发展,销售市场也越来越扩大。 和田林果产品以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品味在内地市场有着很大的优势, 尤其中东部地区是和田林果产品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近年来,到和田投资林果业的各民族同胞越来越多, 而到内地经销和田林果产品的本地人也逐年增多,因此,不同民族间的人民友好交流与沟通, 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民族关系,既有利于外地投资者扎根和田,投资兴业,推动和田经济发展; 也有利于当地农业经纪人和经销人员在内地更好地开展产品推介, 拓宽流通渠道,解决林果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对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有利于宣传本地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和田地区维吾尔传统文化遗产保留比较完美,是新疆文化特色最浓、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地区之一。 和田地区林果业规模大, 旅游资源丰富,将浓郁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特色突出的林果业结合,就能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林果业优势品牌, 不仅能促进当地林果产品销售,提高和田林果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和田的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客到和田参观旅游, 了解和传播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这几年和田旅游业发展成绩令人鼓舞。2005年,到和田的旅游人员达32.9 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64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4%,旅游收入4.06 亿元人民币,增长48%。到2012年末,全地区共有A 级景区14 个,星级农家乐17 家。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1.58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国内游客120.35 万人次,增长20.1%;入境游客1.23 万人次, 增长11.8%; 旅游总收入1.57 亿元,增长19.8%,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连续5年保持快速增长。 旅游业已成为和田对外开放、宣传本地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四是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 为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一个动荡的社会,维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都很困难, 更谈不上经济发展了。 同样,社会稳定也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愈是落后,国家愈是贫穷,社会矛盾也就愈加尖锐。 笔者认为,和田的稳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经济问题。 虽然这几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国内其他地区的对口支援下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处于贫困线下的人口仍较多, 要走的路还很长。 2010年, 和田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4 515 万元,其中,林业总产值110 129 万元,占14.4%,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59.94%和88.85%, 林果业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贡献很大。 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打击非法拓荒的力度,全力推进退耕还林,加上沙漠化扩大,草原面积减小, 这使得林果业成为和田农业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 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实现“品牌”化发展。 和田地区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 hm2,林果生产比较分散,种植品种多而杂,一些特色果品品质退化,优果率低,集约化生产程度低,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4]。 林果产品包装简单,运输、贮藏过程腐烂损失大。 为此,加大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必须面向市场,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着重建设核桃、石榴、葡萄和红枣等最具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林果基地, 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实现林果种植集中连片,促使林果生产由分散的、粗放的传统经营向规模化的、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转变。 同时,结合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等,强力打造和田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并通过许可使用、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通过广告宣传、营销策划、分类包装等方式,提高和田林果产品知名度,做大做强和田林果品牌。

二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和田林果业产业化发展虽已经起步,出现了一些龙头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大多生产加工技术落后,规模小、产业链短,示范带动作用弱,距离真正的产业化发展还很远。 所以,一方面,应尽快制订和落实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要在厂房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协调各部门帮助企业稳定产业链,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 要全面提升林果业发展水平, 实施科技创新,重视新品种的引进、培育、筛选、示范和推广等工作, 为高质量建设林果业基地奠定品种基础; 积极引进先进实用的现代化果品生产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引进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林果产品的附价值;加强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市场监管。 首先,加快建设一批以批发市场为主体, 以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形成现代化林果产品销售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分析和研究相关信息,为林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提供全方位服务[5];其次,鼓励林果种植户和农民经纪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林果业物流体系, 扩展销售网络, 做好产销衔接;最后,为了保证果品销路畅通,实现果品精深加工增值,引进国内外果品深加工技术,促进和田林果业转型升级[6]。

四是培养和集聚人才, 提升林果业科技管理水平。 和田地区是一个偏远的贫困地区,农民科技意识和水平较低,林果业技术人才短缺。 为此,应加大对林果技术人员和果农的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工作,提高和巩固培训效果。 同时,培训内容也要丰富,比如林果品牌建设,果品采后处理、分级、包装,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开拓等[7],在生产和田间管理上要大力推广果树的标准化栽培、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改善品质,确保品种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1] 和田地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和田年鉴(2005)[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 和田年鉴编委会.和田年鉴(2010)[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3] 和田年鉴编委会.和田年鉴(2008)[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合木提·沙比尔,刘国勇,张 伟,等.新疆和田地区发展林果业的优势及障碍因素分析[J].新疆财经,2008(2):19-22

[5] 李小梅.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点[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9(2):47-50

[6] 霍 彬.加快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对策探讨[J].对外经贸,2012(4):79-80

[7] 买买提·吐尔地.对当前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疆林业,2011(2):6-7

猜你喜欢

林果业和田地区林果
林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浅谈南疆林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浅谈林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气候变化下林果业重大害虫灾变规律探讨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请和一只胖子相恩爱
林果的故事一串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