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州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

2013-07-01邓远录罗梨宾李仁江李向龙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药剂拌种达州规程

□邓远录 罗梨宾 李仁江 李向龙

小麦是达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1世纪以来,因小麦生产有害生物致害严重和稻田小麦湿害突出,以及小麦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下,加之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达州小麦播面和单产严重下滑,出现了稻田几乎不种小麦和小麦以上坡(旱地)种植为主的生产格局。为更加有效地控制小麦重大有害生物的致害损失,笔者组装了达州市小麦生产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以期提升达州小麦产量和品质,确保丰产。

表1 达州小麦生产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

一、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概述

21世纪以来,达州小麦生产发生的有害生物种类有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杂草和害鼠等。按照年均发生面积大小和年均自然损失高低排序,依次为条锈病、杂草、赤霉病、纹枯病、蚜虫、麦蜘蛛、白粉病等。小麦条锈病年均发生面积43.09(2.22~115.35)万亩,年均自然损失22640.5(1137.78~60541.99)t,亩平自然损失52.54kg;杂草年均发生面积36.60(24.90~54.21)万亩,年均自然损失7886.99(5120.29~11945.73)t,亩平自然损失21.55kg;赤霉病年均发生面积29.14(22.42~38.02)万亩,年均自然损失6949.88(3924.60~9629.45)t,亩平自然损失23.85kg;纹枯病年均发生面积23.71(16.5~34.12)万亩,年均自然损失3436.85(1809.20~5026.50)t,亩平自然损失14.50kg;麦蚜年均发生面积14.75(10.60~20.68)万亩,年均自然损失2005.68(1042.19~4423.03)t,亩平自然损失13.60kg;麦蜘蛛年均发生面积12.47(3.1~16.89)万亩,年均自然损失1307.56(404.76~2073.26)t,亩平自然损失10.49kg;白粉病年均发生面积5.57(1.30~16.80)万亩,年均自然损失891.47(67.00~4736.16)t,亩平自然损失16.00kg;其余有害生物的年均发生面积和自然损失均较小。

二、小麦有害生物防控技术集成

依据达州小麦生产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以小麦生产进程为时序,以高产创建为基础,以重大有害生物为防控对象,以无害化防控措施为主导,以程序设计为思路,集成组装了达州市小麦生产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详见表1)。

三、集成防控技术应用讨论

1.该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不太适宜稻田小麦生产 因该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是基于21世纪以来我市小麦生产出现的稻田几乎不种小麦和小麦种植以旱地为主的生产格局而设计的。

2.该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中的化控措施,若替换成绿色防控措施即可用于绿色食品生产 因该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是基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而设计的,若要用于绿色食品生产,可将该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中的化控措施,用不污染水源、大气、土壤和农副产品的绿色防控措施替换即可。

3.小麦播种时不宜推行防锈药剂拌种技术 因我市小麦条锈病的始发期绝大多数年份均在次年立春之后,若秋播时进行防锈药剂拌种,其药效期不能持续到数月之后的病害始发期,况且药剂拌种对小麦发芽和出苗率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之药剂拌种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土壤、环境污染,故该防控集成技术在组装时,就未涉及到小麦播种时实施防锈药剂拌种技术。

4.重大病害流行暴发时应全面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监测预警条件下,一旦有害生物呈现暴发态势时,应立即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有害生物致害产量损失的目的。

猜你喜欢

药剂拌种达州规程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吉尼斯世界纪录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洛南县马铃薯药剂拌种试验初探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技术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