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数学的体操

2013-06-25唐娅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长方体概念思维能力

唐娅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思维是数学的体操,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探究情境,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内容与学习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创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要获取新知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教师用圆柱铁桶盛满水,让学生求出里边的水的体积。学生一时找不到答案,有的试探着提出“把铁桶的水倒入长方体水箱中,量出长方体水箱的长、宽、高计算”;有的提出把圆柱铁桶浸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水中,计算升高的那个长方体的水的体积就约等于铁桶所盛水体积。这时教师提问“若是求圆柱体的大蓄水池,能行吗?”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感到必须找出一个计算加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或公式,于是诱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维活动中来。

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的功能,它可以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思维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可见,创设探究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凑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首先,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其次,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第三,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三、开放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放练习是相对封闭练习而言的,它包括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策略开放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习题,经常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具广阔性。

1、条件开放,即题目有多余条件或解答问题的条件不充分,需学生补充。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分米)再问:你还能求出什么?

2、结论的开放,是题目的结论有多种可能性,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得到不同的结论。

如在学习数的整除之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2、4、6、7、8、10这六个数字,哪一个与众不同?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说法,

(1) 7与众不同,因为它是奇数。

(2) 10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两位数。

(3) 2与众不同,因为它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4) 4与众不同,因为它是前一个数的2倍。

(5) 8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一个立方数。

(6) 6与众不同,因为它有质因数3。……

即使有的学生选择了同样的数字,但他也有不同的理由。这样不但复习了各种数的特征,而且体现了事物的结果并不总是唯一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题策略的开放,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策略的比较,从而得出最优的解题方案,并逐步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

四、教会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五、主线贯穿,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几个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数学体操”的作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猜你喜欢

长方体概念思维能力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表面积是多少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