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3-06-25金婷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

金婷

西安高新第四小学 摘要:笔者尝试在日常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建立一根纽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切身感受到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的兴趣。

关键词:科学教学 生活化 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日益加强,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让教学的资源生活化,鉴于此,笔者尝试在日常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建立一根纽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切身感受到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的兴趣。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 生活化的资源。教学资源的"源头"来自于丰富的日常生活,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生动真实的教学素材。值得关注的是生活化的课堂和学生本人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得到在生活中的第一体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

(二) 实践化的内容。课堂教学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激活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要注重教学内容落实的生活化.为此,生活化课堂必须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氛围。

(三) 生活化的方法。作为教师要知道,生活化的教学材料不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沟通;教师与学生在材料的使用中必然会进行交流、沟通、融合。从而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 生活化教学在科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究

(一)以生活为本去处理科学问题

1、以生活为中心安排教材。

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往往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教材中所举的例子不可能全部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吻合,会出现一些差异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所以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情况将教材适当的改一下符合当地的情况,更有利于科学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如热带和寒带季节比较单一所以要适当减少一下例子,而比较特殊的地区则要增加一些例子。还可以重新编排一下教材的顺序,以便更适合当地的情况,让教材更贴近生活。

2、以生活为中心选择探究材料。

在选择教学材料时立足于材料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教材所选用的材料应该以提升学生自己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能力为中心。材料和生活一旦脱钩,就会严重影响探究问题的专注程度;严重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另外材料也很难找到。所以我们的材料要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东西、环境中选择。

(二)课堂教学走近生活

1、课堂导语走近生活

课堂的导入对于一堂课来讲非常重要,良好的课堂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和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假如学生感觉不到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无关,对于小学生来讲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点,以此切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为一堂课的成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教学中我们都有深切的体会。

2、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可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身边的一些物品、生活中的游戏、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境、进行情景教学。虽然备课会让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但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研究纸》这一课,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一下纸的历史和纸的种类以及纸的各种用途。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生活中的纸张,比如做手抄报用纸、书法用纸、包装箱用纸等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生活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可以获得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比如《把固体放到水里》这一课,根据泥沙溶于水会沉淀,盐会完全溶于水但达到一定的浓度会析出。小朋友可以和泥沙混在一起的花生放到水里洗干净,而把盐融化以后通过加热蒸发就可以再次得到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魔力,把科学知识生活化往往也是创造发明的萌芽。

3、在科学探究中提高思考能力

探究对于科学课程来讲,既是目标又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就像科学家在研究理论或者进行创造发明时都需要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一定的成果,会欣喜若狂。从而在探索学习中获得成功的自信与前进的动力。

但是探究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要简单化、生活化。比如在《暗盒里有什么》的探索过程,学生充分发挥人体器官的特点:嗅觉,闻一闻里面的味道;听觉,敲一敲里面东西的动静;触觉,摸一摸里面物体的软硬;有的还用磁铁吸一吸,看是不是铁的。最后通过判定:这个东西是圆的,可以被磁铁吸起来,闻起来有一股油漆的味道,摸起来硬硬的像塑料。最后判定是一个不倒翁。结果完全正确。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1、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饲养几条小鱼,让学生去观察小鱼的生活习性。又可以在班内养几条鲫鱼,既作为观赏用又可以做科学实验用。2、在家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衣架,怎么去除水壶的水锈,怎么去掉锅碗上的油污,怎样拍摄特写照片。这样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好复习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些中的大多数常常是在家中完成的,我们让学生把当天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以温故当天的教学内容。预习则要求在家长的督促下,自己看书,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写出预习提纲。学生课外看的数学阅读材料,采取与家长共读、家长协助老师定期检查等方式。另外,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时我们经常提醒家长在生活中要鼓励孩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