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探讨

2013-06-23毛亚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广谱曲霉菌念珠菌

毛亚东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探讨

毛亚东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原因及致病真菌的类型的探讨,了解其发病趋势及普遍治疗措施,并对降低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率的措施做初步探讨。

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措施;预防

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的广泛使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多种侵袭性操作技术的开展,使得各种致病菌感染和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1]。

1 探 讨

1.1 关于肺结核合并真菌的种类的探讨

在(魏民,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9例临床分析)[2]中显示白色念珠菌占80.4%,热带念珠菌占23.2%,曲霉菌占19.6%。在(高绪胜等,10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3]中白色念珠菌占56.9%,热带念珠菌占6.9%,曲霉菌占7.8%。在(袁云枝,21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4]中白色念珠菌占80.6%,热带念珠菌占23.2%,曲霉菌占19.1%。见表1。说明在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

1.2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魏民,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9例临床分析)[2]中,39例患者中15例( 38.4%) 患者在治疗中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8例患者因为过敏使用激素。广谱抗生素( 三、四代头孢菌素) 使用时间5~30d,中位时间16d。在(高绪胜等,10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3]中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患者占100%,64%的患者使用过激素药物,4%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在(袁云枝,21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4]中,21例患者中8例(38.4%)患者在治疗中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三四代头孢菌素)使用时间5-30d,中位时间15天。普遍表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激素,及合并低蛋白血症,易诱发肺部真菌感染。

表1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

2 总 结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肺结核所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呼吸道疾病相关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有时既使存在真菌感染,但被结核病的症状掩盖而容易被忽略。肺结核合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性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后,痰培养结果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其中白色念珠最多80.6%,多个病例同时有多种念珠菌珠的合并感染,不同种的真菌感染症状有所不同,念珠菌的感染病例常见在原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症状无改善或逐渐出现以发热、气促、咳痰白色或黄色稠痰,痰液拉丝不易咯出为主的症状[5-6],有些空洞型肺结核或慢性结核病患者,反复出现咯血痰或咯血,部分病例甚至反复大咯血,伴或不伴咳嗽,胸痛,发热等,要考虑是否继发曲菌感染,甚至曲菌球形成[7-8]。

3 讨 论

3.1 经探讨白色念珠菌是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在今后治疗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预防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现临床在治疗结核的基础上,应用抗真菌治疗,选用药包括氟康唑400mg静脉滴注,2~4周后改为200mg/d ,疗程4周~3个月不等,曲霉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注射7~10d。经治疗21例症状好转,真菌培养阴性,肺部阴影明显吸收。

3.2 由于广谱抗菌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的广泛使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多种侵袭性操作技术的开展,肺真菌病日渐增多[9],免疫功能受损是肺结核感染后发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治愈,然而当结核恶化,就会出现耐药结核病,肺部病灶空洞形成等等,这些肺结核容易继发真菌感染。故应遵循抗生素的应用原则,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以免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条件致病菌的产生,是预防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必要条件。

对于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还需病人加强营养与自身锻炼,疾病预防应做好积极的准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担负起结合预防的重大责任,需要加强社区服务站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降低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1]鲍康身,文玉明.ICU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 1184-1185.

[2]魏民.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9例临床分析[J].中华防痨杂志,2010,32(10):614-615.

[3]高绪胜.10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防痨杂志,2010,32(10):660-661.

[4]袁云枝.21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1,8(22):256.

[5]叶梦华,张忠顺,杨研,等.耐多药结核继发真菌感染51例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9,31(7):693-695.

[6]陈素丽,李幸彬,李卫红.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136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6,21(18),1323-1324.

[7]汤春梅,张言斌,肖海浩,等.经支管静介入诊断肺结核后空洞内继发曲菌球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2),1277-1279.

[8]范以虎,陈怡文.国内肺曲球230例综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0,20(1):81-82.

[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 2007,30(11):821-822.

R521

:A

:1671-8194(2013)03-0397-02

猜你喜欢

广谱曲霉菌念珠菌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艾滋病病毒的膜蛋白上有哪些广谱中和抗体表位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念珠菌血流感染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
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治研究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