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

2013-06-23周红芳李从容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训练组运动性发音

周红芳 王 芳 李从容

(鹤煤公司总医院,河南 鹤壁 458000)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

周红芳 王 芳 李从容

(鹤煤公司总医院,河南 鹤壁 458000)

目的 探讨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 69 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两组,训练组 36 例,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 1 个疗程(20d)的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 33 例,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 训练组语言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语言康复训练

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主要表现为表达障碍明显于理解障碍。国内资料报道:约25%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语言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语,其中以运动性失语最常见[1]。语言情感交流障碍使患者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康复过程。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对36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了语言训练,患者语言功能康复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训练组36例,为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的意识清楚、理解力正常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训练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还接受20d(1个疗程)的语言康复训练。36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47~6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8例患病后10d内入院,8例病后20~30d入院;训练开始时间:患者入院后2~3d。对照组33例,为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的住院病例,均为意识清楚、理解力正常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33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龄51~6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7例脑梗死1周内入院,6例病后20~30d入院;入院后仅接受20d左右的常规治疗。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语言训练干预

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言语与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在急性期有失定向等错乱时不宜进行,一旦患者能注意周围发生的事,能作出反应并能坚持坐30min以上即可开始训练。在具体训练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由少到多,小步前进,不达到80%正确不进入下一新内容的原则。

1.2.1 听理解训练

重度:可给予患者图片,训练其听单词指物、画(2~3选1);或者听单词匹配文字,判断其或与非的反应。中度:让患者听句子做是或非的反应,或者让其执行例如指简单图等口头命令。轻度;让患者听中长文章做是或非的反应,或者让其执行较长的例如口头命令(如指图一次多个动作)。

1.2.2 唇舌的运动训练

运动性失语患者,特别是失语超过1个月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唇舌运动不良。舌为僵硬或软瘫状态时,训练时可戴上手套或用压舌板协助患者做舌的前伸、后缩、上举、侧方运动;同时要训练患者唇的张开、闭合、前突、缩回。唇的训练不仅为患者发双唇音做准备,流涎症状也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2]。

1.2.3 发音训练

重度:让患者模仿口型发音,先指导发单韵母”a”“o”“e”(先喉部发音后唇部发音再发舌音),注意纠正声调;再发双韵母“ao”“ou”“ui”,反复练习激发声带活性后练习一些简单以“a”“b”“d”为主的称呼或命名。中度:患者在能发出个别词语音后应抓住其兴奋心理进行连词,如“吃饭”“喝水”“小便”等日常用词,开始片言断语不完整,循序渐进的训练患者复述短句后朗读短文,或者让其看一些情景画进行描述。轻度:和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话题的交谈,着重对事物的描述。如有意识的让患者回答“吃的什么饭”“爱人的名字”“今天星期几”,和患者聊其感兴趣的事物,纠正患者发音不准的词句,可重复发音直至准确为止。

1.2.4 促进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

不完全运动性失语患者说话费力,发音不准,找词困难,说话无连贯性产生交流障碍,训练时应遵循重视日用性、传递性、适时调整交流策略的原则,使患者最大程度的利用其残存交流能力,能有效地与他人发生或建立联系,尤其是促进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交流能力。可选用患者熟悉的歌曲或戏曲进行训练,也可利用戏曲中熟知的唱段如“沙家浜”“红灯记”或“梁祝”等,均可促进自主语言。另外,让患者从星期一数到星期日等数字作为自发性言语来促进完整的言语活动。开始训练时可以和患者一起说,声音小于患者,然后慢慢降低,最后在没有帮助的的状态下让患者自己说,适时进行鼓励,增加患者语言康复的信心。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失语程度的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是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临床特点是口语表达障碍。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有时甚至超过偏瘫[3]。很多文献资料提示:早期言语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明显的康复作用,且训练越早越好,训练越早越有利于语言功能的重建[4]。一般来说,训练效果与训练时间成正比,因此,要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配合训练。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反应,训练时如发现与平时状态不同绝不要勉强训练。失语恢复最明显的时间为发病后2周内[5],因此发病早期对患者语言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使失语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康复,对促进其重返社会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

[1]吕雨梅.脑血管疾病所致运动性失语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2):75-77.

[2]李胜利 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95.

[3]童第爱,杨玉荣.脑血管意外致失语的康复训练[J].宜春医专学报,2001,13(1):101-102.

[4]王宁.脑卒中伴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2):142-144.

[5]董瑞国,高素荣.失语和忽视的恢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6):362.

R743.3

:B

:1671-8194(2013)03-0227-02

猜你喜欢

训练组运动性发音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运动可延缓衰老
姜黄素对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炎症因子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
当心运动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