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56例效果分析

2013-06-23王敬敏李艳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残端电凝宫颈

王敬敏李艳红

(1 寿光市中医院妇产科,山东 潍坊 262700;2 寿光市中医院产房,山东 潍坊 262700)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56例效果分析

王敬敏1李艳红2

(1 寿光市中医院妇产科,山东 潍坊 262700;2 寿光市中医院产房,山东 潍坊 2627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 (laparoscopic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LSH)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2008 年 6 月至 2011 年 6 月 56 例 LSH 与 50 例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 (abdominal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AS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 种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 (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且住院时间缩短,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LSH 较 ASH 的优势明显,是一种安全、可靠、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应用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随着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技术上不断走向成熟。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保留了传统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优点,使患者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较高[1],颇受年轻且无宫颈病变的患者青睐。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们对5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术前病例选择标准:年龄38~52岁,平均43岁;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58例,子宫腺肌病20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瘤1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8例。其中子宫常大者17例,子宫体大小如8~10孕周者35例,如10~14孕周者54例。有经腹手术史者26例。合并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15例,患者术前均做心电图、胸片、肺功能、血生化、血尿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全部患者均具备子宫切除指征,患者要求保留宫颈,术前行子宫内膜诊刮及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体及宫颈恶性病变。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50例。两组手术原因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研究组

在全麻下常规气腹穿刺,腹部采用脐上、左下腹2个及右下腹共4个穿刺点,脐上置镜,余孔置操作器械。头低脚高30°倾斜。主要操作步骤:①探查盆腔,评估病变,对有粘连的患者先行粘连分解术。②举宫器经过宫颈管至宫底抬举子宫,协助暴露术野。③双极电凝两侧子宫圆韧带后腹腔镜剪刀剪断,同法处理双侧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④单极电凝钩打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至宫颈内口以下,分离宫旁组织暴露子宫血管并双极电凝两侧子宫血管,电凝彻底后腹腔镜剪切断。⑤单极电钩沿子宫峡部切下子宫体并电凝出血点。⑥1-0可吸收线“8”字缝合宫颈残端,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盆底腹膜并包埋残端。⑦应用筒状旋切器切碎并取出离体子宫。

1.2.2 对照组

50例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按传统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

1.2.3 观察内容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疼痛及住院天数。

1.3.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经过顺利,腹腔镜组无1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疼痛明显优于腹式组(P<0.05),而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伤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缩短,与传统术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 论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因有月经紊乱、痛经、性交疼痛和贫血等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健康。以往对年龄>45岁并且无生育要求者多主张行子宫全切术主要是为了避免患者日后宫颈残端癌手术困难。但实际上,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极低,国外文献报道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引起的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为0.1%~0.3%,占同期宫颈癌的3%~9%;国内报告占同期宫颈癌发生率为0.44%~0.72%[2],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很小。随着近年来对宫颈残端癌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普遍应用,使得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能够做到早期发现和治疗。因此子宫良性病变时为预防宫颈残端癌而将子宫体连同宫颈一起切除不再必要,而保留宫颈及其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韧带,对于保障患者术后性生活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3]。由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在切除病灶同时可最大限度保持阴道穹隆及宫颈的完整性[4],近年来LSH又重新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重视。

以往的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处理血管及宫颈残端时多采用套圈套扎子宫颈及血管的手术,对子宫颈残端及子宫颈管残腔电凝止血,并烧灼子宫颈管的内膜组织,不缝合子宫颈残端。以往的研究表明采用超声刀、ligersur及双极电凝器处理子宫血管均能够确切闭合血管。本研究采用双极电凝闭合血管效果较好且比前二者费用低廉。以往处理宫颈时套扎法的缺点在于可能出现宫颈残端线圈松弛、局部出血、血肿和继发感染。因此,随着临床医师镜下缝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宫颈采用缝合法并包埋残端,同ASH处理宫颈残端基本一致,更有利于残端创面腹膜化,减少局部渗出。本研究表明,手术时间取决于手术者的镜下缝合熟练程度,宫颈残端的缝合为影响手术时间的主要因素。镜下缝合与开腹缝合不同之处在于需要术者的手眼协调能力及镜下空间感觉,因此加强对腹腔镜医师的镜下缝合训练是必要的。

表1 腹腔镜组与腹式组手术效果情况

LSH腹壁切口很小,且手术是在相对密闭环境下进行,手套和纱布也未接触腹盆腔组织[5],比ASH更无菌,本研究表明术中使用1次抗生素术后用1~2次即可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腹腔镜以往认为腹部手术史是腹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证,本研究表明有无手术史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只要无严重粘连,14周以下的子宫完全可以在腹腔镜下进行安全操作,腹腔镜下处理粘连带时出血更少、分离粘连更彻底。但要求术者需有高超的腹腔镜器械操作水平,电凝操作要准确可靠,以免不必要的损伤。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是子宫良性病变较理想的术式,但应注意手术后宫颈的定期细胞学检查。

[1]程忠平,帅桂珍,胡丽萍,等.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和剖腹子宫次全切除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志,2003,3(2):111-113.

[2]张蓉,马绍康,白萍,等.宫颈其他恶性肿瘤[M]//孙建衡.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49-152.

[3]Ayoubi JM,Fanchin R,Monrozies X,et al.Respective consequences of abdominal,vaginal,and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ies on women's sexuality[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3,111(2):179-182.

[4]夏恩兰.子宫切除手术的选择[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0): 716-717.

[5]刘顺涛.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2):949-951.

R713.4+2

:B

:1671-8194(2013)03-0214-02

猜你喜欢

残端电凝宫颈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采用倒刺线连续性浆肌层缝合法包埋阑尾残端疗效的探讨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