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足量应用长托宁用于中间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3-06-23李玉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足量胆碱酯酶阿托品

李玉芬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河南 濮阳 457000)

早期足量应用长托宁用于中间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李玉芬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河南 濮阳 457000)

目的 临床分析早期足量应用长托宁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中间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09 年 1 月至 2011 年 1 月收治的 300 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150 例,研究组给予长托宁联合氯磷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品联合氯磷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胆碱酯酶的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间综合征、不良反应与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中间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足量长托宁治疗,可有效加快恢复时间,降低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长托宁;阿托品;中间综合征;临床疗效

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约有85%伴有中间综合征死亡,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因此临床治疗逐渐对其引起重视。传统的治疗多采用阿托品治疗,但随着中毒程度的不同,阿托品治疗无明显疗效,甚至加重病情。随着长托宁的研发,可有效治疗中间综合征,迅速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其中150例给予早期足量长托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研究组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13~82岁,平均年龄35.7岁,50例水胺磷中毒、60例敌敌畏中毒、20例乐果中毒、10例久效磷中毒、10例甲拌磷中毒。中毒程度:45例轻度、60例中度、45例重度。对照组男性77例,女性73例,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35.2岁,49例水胺磷中毒、61例敌敌畏中毒、21例乐果中毒、9例久效磷中毒、10例甲拌磷中毒。中毒程度:46例轻度、59例中度、45例重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呼吸道通畅,保持血压、呼吸与心率。

给予快速洗胃,以及时、迅速、彻底洗净胃部。插入胃管,将胃内容物吸尽,注入400mL温水,温度为22~26摄氏度,注入后,吸出胃液,再反复注入,直至胃液清晰、无异味。完成洗胃后,选择硫酸镁、甘露醇进行交替导泻。如患者入院时存在呼吸衰竭,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在床旁实施洗胃。对于皮肤中毒者,给予肥皂水、清水,对皮肤进行彻底清洗。

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治疗,根据病情程度,选择氯磷定进行肌注,待阿托品化后,给予阿托品滴注,保持阿托品化,按照临床表现、血胆碱酯酶活力情况,逐渐减少剂量。若患者血胆碱酯酶活力>60%、中毒症状消失后,逐渐给予停药,监测24h,若未出现反复,则可出院。研究组:给予长托宁治疗。进行首次肌注30min后,若患者症状为消失,血胆碱酯酶仍小于50%,再给予首次半量给药,若患者症状仍存在,再次给予首次半量药物,直到皮肤干燥、口干,可给予1~2mg长托宁,一次8h,患者血胆碱酯酶活力>60%、中毒症状消失后,逐渐给予停药,监测24h,若未出现反复,则可出院[2]。具体使用方法见表1。

表1 长托宁、阿托品与氯磷定的使用方法[首次用药剂量(mg/人)]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胆碱酯酶的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间综合征、不良反应与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与表3所示。

3 讨 论

中间综合症是因重度有机磷重度所引起的神经中毒,有关研究报道,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胆碱酯酶活性长期受到抑制,使其在触突间隙中大量蓄积,且有乙酰胆碱在突触厚膜上进行作用,使N2受体丧失灵敏性,引起肌肉、神经接头处,出现船体障碍,导致传递阻滞,而发生骨骼肌麻痹[3]。

中间综合征大多在清醒状态下发生,经抢救后意识转清,但仍无自主呼吸,均提示呼吸衰竭为周围性,但有时可因脑水肿而呈混合型。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变,多发生于中毒2~3周后,主要累及肢体远端肌肉,不累及脑神经及呼吸肌。虽然,中间综合征的表现多种多样,但多以部分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屈颈肌及呼吸肌为主,呼吸肌麻痹是其最为严重的表现,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h)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足量长托宁治疗,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胆碱酯酶的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间综合征、不良反应与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针对中间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足量长托宁治疗,可有效加快恢复时间,降低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虹,朱莎.长托宁联合氯磷定突击疗法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08,9(6):356-358.

[2]邢佳丽.长托宁与有机磷中毒发生中间综合征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0,21(3):56-57.

[3]崔文兰.长托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1):66-67.

R595.4

:B

:1671-8194(2013)03-0208-02

猜你喜欢

足量胆碱酯酶阿托品
低浓度阿托品不是近视防控的“神药”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HPLC测定洋金花中阿托品的含量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利用标准及策略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血清胆碱酯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一V”语法结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