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地去炎松和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2013-06-23张淑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沙丁胺醇激动剂气道

张淑杰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丁地去炎松和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张淑杰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支气管哮喘;丁地去炎松;沙丁胺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北方的冬春季为高发季节。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第一线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因其抗炎作用是强而有力,β2受体激动剂作为支气管扩张剂是最有效的,已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和消除这种非特异性炎症[1]。本文旨在观察糖皮质激素以及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的优劣,以指导临床实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到白城中心医院就诊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中华医学会哮喘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明确诊断,并将其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其一为丁地去炎松治疗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8岁。其二为沙丁胺醇治疗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6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和1.3项下的反应肺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患者1个月内均末应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无合并严重心脑肝肺等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丁地去炎松治疗组吸入丁地去炎松(商品名:普米克),剂量为400μg,2次/d;沙丁胺醇治疗组吸入沙丁胺醇(商品名:舒乐宁)剂量为200μg,2次/d。均通过MDI定量吸入,疗程为1个月。

1.3 观察项目

在研究前及疗程结束48h后,分别对所有患者测定用力肺活量(FVC,L),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L),峰流速(PEF,L/s)等反应肺功能的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其出现情况。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

2 结 果

2.1 症状改变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2 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

丁地去炎松和沙丁胺醇吸入前后肺功能变化见表1。经假设检验,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同一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丁地去炎松治疗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FVC、FEV1和PEF均得到显著提高;沙丁胺醇治疗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1 吸入丁地去炎松和沙丁胺醇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的比较

2.3 不良反应的观察

疗程中,丁地去炎松组有8例患者出现咽干,3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停药后逐渐消失;沙丁胺醇组3例患者出现手指颤动,停药后逐渐消失。

3 讨 论

本文资料显示,规律吸入丁地去炎松、沙丁胺醇1个月后,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丁地去炎松组在疗程结束后,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P均<0.01),而沙丁胺醇组在疗程结束后上述指标未发生改变(P均>0.0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参与形成的炎症细胞有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该病使易感者对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等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出现反复发作喘息、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气道狭窄之症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夜间和(或)清晨症状容易发生或加剧,应引起注意。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通过口服、静脉方式给药,因经肝脏代谢而出现不良反应;而吸入给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且局部抗炎作用强,不仅所需要的剂量小,且不良反应较为少见,因此吸入是首选的给药途径。其作用机制是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受到干扰,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过程得以抑制,微血管渗漏降低,细胞因子生成以及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激活受到抑制。丁地去炎松是一种非卤化糖皮质激素,国外早年已广泛应用,常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本研究也表明,丁地去炎松具有改善肺通气的功能,较小剂量即可较好的控制哮喘,但减少或预防声嘶等局部副作用的方法较为简单,每次吸入后用清水漱口即可达到目的,因此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较好药物之一。

在人体气道和肺组织中,β2受体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可使支气管得以舒张,平滑肌得以松弛,纤毛运动增加,支气管黏膜clara细胞的分泌量增多。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激发腺苷酸环化酶使合成cAMP的数量和细胞内cAMP的浓度增加,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有较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同时,能有效地抑制组胺和致过敏性迟缓反应物质的释放,防止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本文资料显示,沙丁胺醇组患者的肺功能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长期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发生受体功能下调或减敏现象,此时有的临床医生采用增加剂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可增加副作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大量的研究证明,支气管哮喘患者如规律使用β2受体激动剂,有时并不能改善肺功能,甚或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根本不能控制哮喘。长期使用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可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对β2受体激动剂发生耐药,尽管并未失去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扩张支气管作用,但对多种支气管收缩剂的保护作用却逐渐消失。

综上所述,对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药物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来说,规律吸入前者的疗效较为可靠,简单易行,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将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应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必要时选用高特异性β2受体激动剂,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能规律或频繁地使用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维持治疗,这不能改善肺功能,甚或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根本不能控制哮喘;不能因受体功能下调或减敏而擅自增加剂量,这样不仅可增加副作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1]刘永.吸入丁地去炎松与沙丁胺醇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7,3(9):51-52.

[2]中华医学会哮喘病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0(3):261-265.

R562.2+5

:B

:1671-8194(2013)03-0099-02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激动剂气道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前处理方式改进研究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有种降糖药每周只需打一针
基于TRPV1和P2X3交互作用的大鼠外周痛感觉调控机制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期COPD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