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长三角发展能量放大器

2013-06-11杨江

新民周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陈刚新民长三角

杨江

南京——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南京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会部,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南京是京沪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高铁南京南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南京还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为支柱,以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南京是一座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潜力的现代化城市,位列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5名,是国际上看好的21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南京正在全力打造泛长三角地区承东启西的门户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陈刚——南京市副市长,在接受新民晚报、新民周刊联合采访时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如果把长三角比作一个大家庭,在四个重点中心城市中,如果说把上海比作展示改革开放的客厅,杭州是美丽的后花园,宁波是吊人胃口的厨房,那么,南京则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书房。

的确,在长三角的城市中,南京历史厚重感最重,甚至于只要漫步在这座城市的梧桐树阴下,你就可以回味历史。然而,南京对长三角的意义不仅是一座书房——

长三角能量的二级放大器

《新民周刊》:请介绍一下南京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

陈刚:南京经济社会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4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三次产业比重为2.7:44.9:52.4。

2012年,预计GDP达到近7000亿元,增速仍旧保持在两位数。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艰难。

《新民周刊》:近年来,南京市着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第三产业在总体经济中占据的比重已经达到52.4%,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陈刚:南京市第三产业实际在2008年就已经超出GDP的50%,2012年预计会达到54%左右,预计一年增长1%。

一直以来,南京的经济结构中,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南京的四大工业支柱——汽车、电子、钢铁、石化,都是重化工的典型代表。当然,形成这样的经济结构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但南京确实又是一个资源紧张的城市,我们面临着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承受能力、运输成本等诸多的压力,而南京又有着自身的禀赋与优势,比如山水、科教,但我们感觉这几个传统的产业与我们的优势并不十分匹配。

所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这几年逐渐成为我们的共识,当然认识上取得共识是需要过程的。这两年尤其是中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整个国家服务业的比重要提升,而长三角规划中南京的定位也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了这样的政策背景支撑,南京市委市政府就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战略思路。当然,调整需要过程,也不是简单的调整,而是提升,比如石化企业有污染,老的污染项目或者配套项目,我们就关掉,新上的项目则要求提升,比如环评论证要到位,环评标准要提高。此外,还要发展新兴优势制造,比如地铁机车、风电,南京都涌现了一批标志性企业。在服务业方面,也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提升,把服务业做大做强。

在这样的统一指导思想驱动下,我们强调科技创新,比如南京的软件制造业发展迅速,收入增幅达到50%,南京也因此成为中国软件名城。产业调整还需要漫长的路程,但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达到真正的结构优化。

《新民周刊》:对于可持续发展,南京有没有独特的理念?此外,在与省内的苏锡常、省外的上海、安徽的竞争中,南京又有怎样的优势?

陈刚:根据国家战略,长三角扩容为江浙沪两省一市,现在又把安徽纳进来,成为泛长三角的概念。国家的战略意图就是为了让长三角的优势资源从长江流域发散出去。长三角发展起来,对整个长江流域都能提供正能量。整个长江流域几乎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有超级城市上海,有比较发达的南京、武汉,也有欠发达城市。上个月,我们在上海召开了长江流域中心城市市长协调会,以上海作为龙头带动长三角良性发展。

我要强调的是良性发展。长三角城市之间其实是一种竞合关系——竞争与合作。南京处在什么位置?南京与上海距离300公里,但过去20多公里就是安徽马鞍山。以安徽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就是整个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南京就是一个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发展能量的二级放大器,我们对南京的定位是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节点城市、门户城市,链接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枢纽。

1990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现发改委)提出南京都市圈概念,这几年,我一直在强调南京搞南京都市圈是长三角大战略的一小部分,不是搞小团体。前不久开了一个南京都市圈规划论证会,也是规划在长三角大战略之下的。我们致力于通过自身发展以及与周边城市协作发展,将长三角的能量发散出去。

如果把长三角比作一辆动车,上海就是火车头,南京就是当中的一个车厢,只有每个车厢都有动力,才能叫动车。

亚青会和青奥会带来新机遇

《新民周刊》:南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调整?

陈刚:所有问题的解决必须靠发展,也就是将蛋糕做大,城市要往前发展,而且还不能慢,经济总量要做大,但光总量做大还不行,质量一定要提高,这就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不能像以前那样玩数字概念。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非常迫切,我们将继续重点发展服务业,把南京的资源禀赋用起来。

当然,可持续发展还要考虑城市的承受能力,产业调整过程中,环境要作为重要考虑要素,南京引以自豪的就是“山”、“水”、“城”、“林”。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保护好环境。

南京的城市容量将越来越大,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将在南京召开, 2014年,世界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将在南京举行,我们现在面临大量工作——城市功能要提升,交通要改善。所以这一阵,大家会感到南京堵路比较严重,没办法,几条地铁一起开工,过江隧道也在新建。我们希望2013年特别是2014年,南京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

《新民周刊》:南京收入翻番计划有没有时间表?

陈刚:我们计划,2015年较之2010年人均收入翻番,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要把农民收入提高得快些。

《新民周刊》:请重点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发展情况。

陈刚:2011年南京国内游客人数7000万人次,总收入1100亿元,入境游150万人次左右,2012年有所提升,国内超过8000万人次,收入接近1300亿元。增长速度从这三个指标来看,总收入增幅保持在12%左右,至于人数,现在我要求不再考核,因为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2012年国庆长假,中山陵每天最高游客达到23.5万人,让人招架不住。中山陵陵寝一天超过5万人次就达到极限,不能无限制滥用文物资源。

我提出,游客人数这个指标不再作硬性考核,交通便利后,游客人数不必担心,要考虑停留时间、消费能力与旅游总收入。南京市现在的旅游总收入超过GDP6%,可以说已经成为一大支柱产业。

国家提出要把旅游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希望大家以后多到南京来“白相”!

猜你喜欢

陈刚新民长三角
Theoretical design of thermal spin molecular logic gates by using a combinational molecular junction
SU(3)spin–orbit coupled fermions in an optical lattice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三数”求解大揭秘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刘作抚就是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