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难处理金矿石选冶工艺研究*

2013-06-09白海静倪青林李文娟蔡镠璐闫鲜刘美林

金属矿山 2013年10期
关键词:氰化磨矿细度

白海静倪青林李文娟蔡镠璐闫 鲜刘美林

(1.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2.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某难处理金矿石选冶工艺研究*

白海静1,2,3倪青林1李文娟2,3蔡镠璐2,3闫 鲜1刘美林2,3

(1.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2.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为了给某难处理金矿石的开发提供技术依据,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选冶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在-200目占80%的磨矿细度下,可以获得金品位为57.32 g/t、金回收率为84.00%的金精矿;采用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处理该矿石,可以先在-200目占70%的磨矿细度下获得金品位为60.09 g/t、金回收率为82.26%金精矿,然后在-200目占90%的再磨细度下获得金浸出率为10.70%的浸出液,金的总回收率达92.96%。根据试验结果,推荐采用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

难处理金矿石 单一浮选 浮选—尾矿氰化浸出 金回收率

某金矿石硫化物含量低,金主要以微细粒形式赋存于脉石矿物中,属于难处理金矿石。本研究在探索试验基础上,着重进行单一浮选和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试验,旨在为该矿石的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1 矿石性质

试验金矿石可分为3种形态:一部分为氧化较严重的疏松块状矿石,整体呈褐黄色;一部分为氧化程度较轻的致密块状矿石,整体呈灰色;还有一部分为断层角砾岩,以角砾状团块形式存在。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褐铁矿、孔雀石、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金红石、毒砂等,含痕量的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其中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毒砂等金属硫化物含量较低;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石、方解石、辉石、石榴石等。原矿的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主要矿物含量见表2。

表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

注:Au和Ag的含量单位为g/t。

表2 原矿主要矿物含量 %

矿石中的金主要有3种存在形式:一是以自然金、银金矿形式存在的可见金,这部分金粒度普遍较细,沿矿石缝洞充填或与其他碎屑矿物一起分布在蚀变硅酸盐中;二是存在于黄铁矿等硫化物载体中;三是以微细粒包裹于脉石矿物中。金的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金的粒度分布见表4。

表3 原矿金物相分析结果 %

表4 金的粒度分布

由以上矿石性质可知,虽然矿石金品位较高,达6.20 g/t,但矿石中硫化物含量不到0.6%,硫化物包裹金的分布率仅为12.42%,金缺乏足够的可浮性矿物载体,加上金颗粒普遍粒度极细,小于4μm者达55.55%、小于8μm者达92.59%,因此浮选时可能有较多的金将损失于尾矿中。

2 探索试验

金的选冶工艺可以概括为单一浮选、单一重选、单一氰化浸出、浮选—尾矿氰化浸出4种。在-200目占90%的磨矿细度下按这4种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见图1。从图1可知,单一重选和单一浸出不适合处理试验矿石,而采用单一浮选工艺时金的浮选回收率在88%以上,采用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联合工艺时金的回收率在95%以上,因此,以下仅对单一浮选和浮选—尾矿氰化浸出两种工艺进行详细研究。

图1 探索试验结果

3 单一浮选试验

3.1 条件试验

3.1.1 磨矿细度试验

按照图2流程进行单一浮选磨矿细度试验,试验结果见图3。从图3可知,适宜的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

图2 单一浮选磨矿细度试验流程

图3 单一浮选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3.1.2 矿浆pH试验

在-200目占80%磨矿细度下,按照图2流程进行碳酸钠用量(矿浆pH)试验,试验结果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矿浆pH值的上升,粗精矿金品位逐渐提高,金回收率在83.14%~81.94%的很小范围内逐渐下降;适宜的碳酸钠用量为1 000 g/t,此时矿浆pH值为7.5。

图4 浮选矿浆pH值试验结果

考虑到碳酸钠比石灰贵很多,因此进一步对比了用石灰调矿浆pH为7.5(石灰用量为500 g/t)的浮选效果。试验结果见表5。从表5可知,如果用石灰替代碳酸钠调节矿浆pH至7.5,将由于泡沫发黏而导致粗精矿金品位大幅度下降。因此,仍采用1 000 g/t碳酸钠作为浮选矿浆pH调整剂。

表5 石灰和碳酸钠对比试验结果

3.1.3 捕收剂种类试验

分别以单一丁黄药、单一戊黄药、配比为1∶1的丁铵黑药+丁黄药、配比为1∶2的丁铵黑药+丁黄药、配比为1∶3的丁铵黑药+丁黄药作捕收剂(编号为1#~5#),固定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碳酸钠用量为1 000 g/t、捕收剂用量为90 g/t、浮选时间为5 min,按图2流程进行捕收剂种类试验,试验结果见图5。根据图5,确定配比为1∶2的丁铵黑药+丁黄药作为捕收剂。

图5 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3.1.4 分批浮选试验

在以上条件试验的基础上,按图6流程进行分批浮选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流程结构。试验结果见表6。

图6 分批浮选试验流程

表6 分批浮选试验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粗精矿1金品位和金回收率分别达100.77 g/t和77.33%,可直接作为最终精矿;粗精矿2和粗精矿3金品位分别为5.60和4.05 g/t,金回收率共占9.14%,将它们合并后经过精选可获得另一部分最终精矿;第4批和第5批浮选后的槽内产品金品位分别为1.01和0.90 g/t,两者仅相差0.11 g/t,说明第5批浮选意义不是很大,而粗精矿4金品位仅2.51 g/t,较难通过精选获得高品位最终精矿,所以第4批浮选应作为扫选。综上所述,确定流程结构如下:先通过5 min快速浮选获得精矿1,然后经5 min的粗选1、4 min的粗选2及粗精矿精选获得精矿2,最后对粗选尾矿进行1次4 min的扫选。

3.1.5 精选次数试验

将图6中的粗精矿2和粗精矿3合并进行3次精选,其中第1次精选添加500 g/t碳酸钠,第2和第3次精选为空白精选,试验结果见图7。图7表明,3次精选与2次精选相比,精矿2的金品位仅提高0.47 g/t。因此,适宜的精选次数为2次。

图7 精选次数试验结果

3.2 单一浮选闭路试验

根据前述条件试验结果进行单一浮选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8,试验结果见表7。从表7可以看出,原矿经过1次快速浮选及2粗2精1扫闭路浮选,获得的综合精矿金品位为57.32 g/t、金回收率为84.00%。

图8 单一浮选闭路试验流程

表7 单一浮选闭路试验结果

4 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试验

4.1 浮选段磨矿细度的确定

将原矿磨至不同细度,按图9流程进行开路浮选—尾矿氰化浸出,以确定浮选—尾矿氰化工艺中浮选段的磨矿细度。试验结果见图10。

从图10可以看出,随着磨矿细度的提高,浸渣金品位逐渐下降,综合金回收率逐渐上升,但磨矿细度超过-200目占70%后,浸渣金品位和综合金回收率变化很小。因此,选择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中浮选段的磨矿细度为-200目占70%。

4.2 浮选段闭路试验

在-200目占70%磨矿细度下,按照与图8相同的流程和药剂制度进行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中浮选段的闭路试验,所获综合精矿的金品位为60.09 g/t、金回收率为82.26%(见表8)。

图9 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浮选段磨矿细度试验流程

图10 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浮选段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表8 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中浮选段的闭路试验结果

4.3 氰化浸出试验

4.3.1 再磨细度试验

将表8中的闭路浮选尾矿再磨至不同细度,在与图9相同的浸出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见表9。从表9可知,随着再磨细度的提高,浸渣金品位逐渐下降,浸出率逐渐上升,但再磨细度超过-200目占90%后,浸渣金品位和浸出率变化不大,因此选择再磨细度为-200目占90%。

表9 再磨细度试验结果

4.3.2 氰化钠用量试验

将表8中的闭路浮选尾矿再磨至-200目占90%,在矿浆液固比为2∶1、石灰用量为2 kg/t、浸出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进行氰化钠用量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0。从表10可以看到,随着氰化钠用量的增加,浸渣金品位逐渐下降,浸出率逐渐上升,但氰化钠用量超过2 kg/t后,浸渣金品位和浸出率变化不大,因此选择氰化钠用量为2 kg/t。

表10 氰化钠用量试验结果

4.3.3 浸出时间试验

将表8中的闭路浮选尾矿再磨至-200目占90%,在矿浆液固比为2∶1、石灰用量为2 kg/t、氰化钠用量为2 kg/t的条件下进行浸出时间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1。从表11可以看到,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浸渣金品位逐渐下降,浸出率逐渐上升,但浸出时间超过24 h后,浸渣金品位和浸出率变化不大。因此,选择浸出时间为24 h。此时作业金浸出率为60.33%,对原矿计的金浸出率为10.70%,即金的总回收率为92.96%,比单一浮选工艺所得到的金回收率84.00%高出8.95个百分点。

5 结 论

(1)某金矿石含金量较高,为6.20 g/t,但存在载体矿物含量低、金嵌布粒度极细的不利特点。

(2)单一重选和单一氰化浸出工艺不适合处理该矿石。

(3)采用单一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在-200目占80%的磨矿细度下,可以获得金品位为57.32 g/t、金回收率为84.00%的金精矿。

(4)采用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处理该矿石,可以先在-200目占70%的磨矿细度下获得金品位为60.09 g/t、金回收率为82.26%金精矿,然后在-200目占90%的再磨细度下获得金浸出率为10.70%的浸出液,金的总回收率为92.96%。

(5)从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角度考虑,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更适合处理该矿石。

[1]谷晋川,刘亚川,张允湘.山东某金矿氰化浸出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02(3):3-6.

[2]董 洁,曹亦俊,刘 洋,等.某金矿矿泥单独浮选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11(6):93-96.

[3]周桂英,李文娟,刘 爽,等.河南某难处理金矿石选冶工艺对比研究[J].金属矿山,2010(12):42-45.

Study on Beneficiation and M etallurgy Processing of a Refractory Gold Ore

Bai Haijing1,2,3Ni Qinglin1LiWenjuan2,3Cai Liulu2,3Yan Xian1Liu Meilin2,3
(1.East China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in Jiangsu;2.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Metals;3.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Biohydrometallurg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developing a refractory gold ore,a detailed study on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with grinding fineness of-200 mesh 80%,gold concentrate with Au grade and recovery of 57.32 g/t and 84.00%was obtained respectively by single flotation process.Through the process of floatation-tailing cyanide leaching,gold concentrate with Au grade and gold recovery of 60.09 g/t and 82.26%was firstly obtained under the grinding fineness of-200 mesh 70%.Then,gold leaching solution with Au leaching rate of10.70%was achieved under regrinding fineness of-200 mesh 90%.Total gold recovery reached 92.96%.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the process of flotation-tailings cyanide leaching is recommended.

Refractory gold ore,Single flotation,Floatation-tailing cyanide leaching,Gold recovery

2013-07-25)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BAB10B08)。

白海静(1977—),女,高级工程师,博士后,210007江苏省南京市光华路石门坎102号9幢。

猜你喜欢

氰化磨矿细度
原料煤细度对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研究与实践
磨矿介质对磨矿细度的影响
青海某铅锌矿磨矿动力学试验研究
硫氰化亚铜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药物中卡托普利
昭通褐煤磨矿细度的试验研究
矿物掺合料细度与掺量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南京某铁矿实验室磨矿条件优化研究及工业应用
萘酚异构体在碳纳米管/铁氰化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同时测定
纤维细度对纺黏法非织造布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氰化废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