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耿楼枢纽模型试验研究

2013-05-29胡国良

治淮 2013年3期
关键词:翼墙垂线船闸

胡国良

(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蚌埠 233000)

1前言

耿楼枢纽位于沙颍河左岸太和县境内,利用史老家至井孜弯道在裁弯处修建枢纽,在节制闸右侧筑右岸封闭堤,将老河道封堵。整个枢纽由节制闸和船闸组成,枢纽工程建筑物设计等级为2级,节制闸设计过闸流量3910m3/s,校核流量4770m3/s;船闸按Ⅴ级航道设计,供300t级船队通航。

节制闸布置于右侧,船闸布置于南侧,两建筑物中间布置分流导堤。节制闸共布置12孔,单孔净宽7.5m,总净宽90m,底板高程21.00m,上下游引河、闸底板高程基本与现状河道相同,引河底宽上下游分别为107.66m和119.18m。船闸中心线与上下游河道中心线靠近,船闸闸室长120m,净宽12m,底板顶高程22.0m,上闸首底板顶高程为25.0m,下闸首底坎高程为22.00m。该布置中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均为直线,船队进出均很平顺,利于船闸运行。

2 方案整体布置及优化试验

2.1节制闸泄流能力分析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控制条件,以50年一遇校核标准、20年一遇设计标准敞泄工况作为验证闸孔泄流能力的两种工况。校核泄流工况H上=37.91m,H下=37.66m,Q=4770m3/s;设计泄流工况H上=37.02m,H下=36.77m,Q=3910m3/s。试验时控制流量及下游水位,实测上游水位分别为37.89m、36.95m,均稍低于设计值,故节制闸泄流能力满足要求。

2.2节制闸及船闸流速及流态分析

节制闸上游总体流态较平顺,出流流态较好。由于节制闸偏向上游主河道右侧,故各运行工况下,主流经过分流导堤后,从堤顶至翼墙顶出现大面积回流。从实测结果看,各工况下回流均影响至导堤坡脚处。校核工况最大回流流速达0.97m/s,同时,导堤顶端出现1.42m/s的横向流速。

各运行工况下,闸下游翼墙后均出现小范围回流。校核工况、设计工况时防冲槽末端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分别为1.94m/s、1.74m/s,此时相应的不冲流速分别为1.88m/s、1.85m/s,校核工况时最大垂线平均流速稍大于不冲流速。考虑到工程实际运用过程中,校核洪水的出现频率很小,而防冲槽经少量的冲刷即可满足不冲流速的要求,且少量冲刷不影响节制闸的结构安全。故可以认为各工况下防冲槽末端不致出现冲刷破坏。

表1 耿楼枢纽节制闸闸门开启顺序表

表2 耿楼枢纽闸门管理运用试验成果表

最高通航工况时,上游引航道出现300m×80m的回流,最大回流流速达到0.38m/s。下游引航道流态较好。

2.3方案优化试验分析

为了减小甚至消除节制闸上游左岸分流导堤处回流,试验对枢纽上游主河道右岸进行切滩、分流导堤裹头进行修改,在上游引航道内回流流速不超出规定值的情况下,使上游来流尽量偏向节制闸并均匀过流。经过对不同切滩曲线、分流导堤裹头型式、下游翼墙型式进行模型试验比较并优化后,各工况下上游水流平顺进流,原导堤处回流现象完全消除;各闸孔流速基本平均;下游出流流态较好,经翼墙后水流扩散较充分,翼墙后回流流速较小。校核工况时防冲槽末端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实测值为1.91m/s,仅稍大于相应不冲流速1.88m/s。设计工况时防冲槽末端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实测值为1.74m/s,小于相应不冲流速1.85m/s。

3 枢纽运行管理

从设计提供的试验工况中,选取恶劣放水工况进行试验。闸上水位按33.50m控制,以2孔为一组,按均匀、对称的开启原则,每次开启高度为0.5m,逐次提高。分别试验1-12孔、2-11孔、3-10孔、4-9孔、5-8孔、6-7孔(在此假定启闭机同时启动台数为2台,若超过2台,则以试验中2的倍数按顺序进行开启即可。因闸孔总数为偶数,则闸孔数值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均可)同时开启时闸下流速及流态,选出最优开启方式。在确定2孔开启方式后,再依次试验开启4孔、6孔、8孔、10孔、12孔,以确定闸门最佳开启过程。

在开启1-12孔时,水流从闸孔出流后,一部分顺翼墙下泄、一部分在消力池内形成回流,但回流没有危及闸室墙;开启 2-11、3-10、4-9、5-8孔时,回流不仅在消力池内形成,而且向外在翼墙边也出现回流,同时随着开启高度及流量的增加,回流流速也随之加大;而开启6-7孔时,则回流由中间向两边扩散。从上述试验现象可以确定若只开启2孔,则1-12孔为最佳开启孔位。

在2孔闸门开启基础上,依次试验开启4孔、6孔、8孔、10孔,直至全开。经过试验比较,得出闸门最佳开启顺序为1-12孔→3-10孔→5-8孔→2-11孔→4-9孔→6-7孔。

闸门开启方法与顺序见表1。

闸门关闭顺序与闸门开启顺序相反。

4 闸门控制运行成果

按恶劣放水工况,控制上游水位33.50m不变,下游水位与流量则按照设计院提供的流量~下流水位关系进行控制,分别实测了齐开1m、2m、4m、6m、8m等5组工况,各工况对应泄量、下游水位、防冲槽末端最大垂线平均流速、相应不冲流速等试验值成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工况下,防冲槽末端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均小于其相应不冲流速,即下游防冲槽从低水位开始均不会受到冲刷。同时,可以根据上游来流情况,在闸门开度达到2~3m时即可提升至敞泄状态。

5结语

根据模型试验分析,最终确定并优化了耿楼枢纽整体布置方案,减小甚至消除了影响工程的多种不利因素,为枢纽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试验,对各种工况下闸门的启闭方式提出了建议,有力保障了枢纽的安全运行■

猜你喜欢

翼墙垂线船闸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北街水闸通航孔上游翼墙稳定性复核计算分析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船闸
Global health training in Canadian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mes
环城水系施工中静力切割技术的应用
水闸的损坏及修理方法综述
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