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美的美人鱼
—— 带你走进海牛和儒艮的世界

2013-05-02撰文沈婷婷

海洋世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海牛海草美人鱼

撰文 沈婷婷

不美的美人鱼
—— 带你走进海牛和儒艮的世界

撰文 沈婷婷

很难想象大象的亲戚会生活在海中,海牛目在海洋哺乳动物中是相当特殊的一群,所属物种均为植食性,以海草与其他水生植物为食。现存共有四种海牛目动物,分为两个科:海牛科的3种海牛,与儒艮科的儒艮。儒艮科的另一物种大海牛曾存活至近代,但已在18世纪时被猎捕至灭绝。

海牛和儒艮是大象的远亲。 近亿年前,由于大自然的变迁而被迫下海生存。 由于长期适应水环境,其相貌与体型与大象无相同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仍有共同点:身躯庞大,海牛的肤色、皮厚(3~4cm)似大象,且均为草食动物。海牛和儒艮都有一对前鳍足,没有后肢。它们同样通过桨状的水平尾上下击水前进,圆锥形的身体充满海兽脂,皱褶的皮肤上覆有稀疏的毛发,它们是以歌声使船员发狂的美人鱼或者女妖莎林而闻名于世。

海牛有3种,即南美海牛(巴西海牛),分布在巴西亚马逊河和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上游及中游,是淡水海牛;北美海牛,主要栖息在加勒比海沿岸,可到江湾中去吃水草;西非海牛,分布在西非海岸、浅湾、河流及乍得湖和喀麦隆湖中。

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体长2.5~4.0米,体重达360千克左右;海牛皮下储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体温;前肢特化呈桨状鳍肢,没有后肢,但仍保留着一个退化的骨盆;有一个大而多肉的扁平尾鳍;胚胎期有毛,初生的幼兽尚有稀疏的短毛,至成体则躯干基本无毛,仅嘴唇周围有须,头部有触毛;头大而圆,唇大,由于短颈,头能灵活地活动,便于取食;鼻孔的位置在吻部的上方,适于在水面呼吸,鼻孔有瓣膜,潜水时封住鼻孔,肠的长度超过20米;眼后有小耳孔。口里有牙齿,雄性的门齿,突出口外,臼齿像圆筒,没有珐琅质。毛发短而稀,前肢像鳍,没指甲,尾鳍为圆形。

海牛通常生活在浅海及河口,仅少数种类(如南美海牛)栖息在河流中。御敌能力不强,行动迟缓。海牛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哺乳动物,海牛的食量很大,每天能吃水草相当体重的 5%~10%,肠子长达30米,是典型的草食动物。一头成年的海牛,每天可吃50千克海生植物,有“海洋清道夫”绰号,浅海和河口的航道因而很少被水草阻塞。

儒艮与海牛的最大区别在于海牛的尾部呈圆形,而儒艮尾部形状与海豚尾部相似。儒艮的头很大,头与身体的比例是海洋动物中最大的。它的嘴巨大而呈纵向,舌大,使其更利于进食海底植物而将沙子排除开。儒艮的气孔在头部顶端,平均15分钟换一次气。头部和背部皮肤坚硬、厚实。

儒艮体长约2.4~2.7米,3米以上的个体相当少见,一般而言,雌性的体型会比雄性大一点。其皮肤光滑,外观呈褐至暗灰色,腹部颜色较背部来得浅,体表毛发稀疏。颈部短,但仍能有限度地转动头部或点头。前肢短,呈鳍状,末端略圆而缺乏趾甲;胸鳍是幼儒艮主要的推进力来源,成年后则转变为以尾鳍为主。儒艮没有外耳壳,只看得到小小的耳孔,眼睛也很小。鼻孔位于吻部顶端,周围有皮膜可在潜水时盖住鼻孔。宽而扁平的嘴位于厚重吻部的末端下方,嘴边的短须是进食时的重要工具。

儒艮是海生哺乳动物,偶尔情况下会进入淡水流域,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岸,特别是有丰富海草生长的地区。虽然它们被认为栖息于浅海,但有时也会移动至较深的海域,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生活环境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所以常被认作“美人鱼”浮出水面,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儒艮生活在拥有丰富植物的近海海域,从不挑食,最喜欢的食物是海草,但也会经常尝试其他的海底植物。它们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所以一般情况下,儒艮不会被人看见。在哺乳期,儒艮会带着孩子在浅海游弋,这时的成年儒艮乳头肿大,古代的水手们在光线不好的时候看到它,误认为是女人。由于传说的渲染,儒艮便有了“美人鱼”的称呼,不过看到它们的真面目后,大家都会认为两者显然与美人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今天我们被告知人鱼的形象全是因为水手们将浮出海面为幼仔哺乳的海牛或者儒艮误看成女子。这一称谓的由来可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那时美洲大陆刚刚被发现,欧洲各国纷纷派船去美洲探险寻宝。每当黄昏日落,或者明月高悬的时候,海上漂泊的探险者和水手们,常常会透过弥漫的水雾,看到一些袒胸露肤的美丽“女人”在海上游泳、嬉戏,有的还把自己的“婴儿”抱到胸前喂奶。而这些“女人”的下身像鱼一样,她们时而出现,时而又被海上的迷雾遮住,因此,“美人鱼”的传说也随之诞生。其实他们看到的就是母海牛或者母儒艮。它们的乳房丰满,高高隆起,像人的拳头那么大,还生有一对4~5厘米的乳头。当它给幼仔哺乳时,常用两个肥大的胸鳍抱起幼仔露出海面,所以在傍晚或月色朦胧中使人容易产生错觉。

在我国古代也有美人鱼的传说。最著名的是宋朝《徂异记》中的记述:“查道使高丽,见妇人红裳双袒,髻鬟纷乱,腮后微露红鬣,命扶于水中,拜手感恋而没——乃人鱼也。”美人鱼在南海一带还被称为“南海鲛人”。传说有一条“鲛人”被渔夫捕到,好心的渔夫不忍加害,把它放回大海,“鲛人”感恩,流下的泪水变成了珍珠。

美人鱼的传说,富有浪漫色彩而广为流传,风靡全球。1912年,丹麦雕塑家爱德华· 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故事,用紫铜雕塑了“美人鱼”的塑像,置放在哥本哈根港口的沙滩上。那半鱼半人的海姑娘,至今仍是丹麦的象征和骄傲。

事实上在原始宗教信仰中,人鱼本是海洋女神的化身之一,人们相信向她许的愿会得以实现。但在男权渐盛之后,却变成了抓住人鱼,或以她的梳子为要挟,才能使自己的愿望成真。海神也由身着蓝色袍子、颈戴珍珠项链的曼妙女神,变成了手执三叉戟、呼风唤雨、让船只在风暴与黑夜中沉没的男神。但这些男海神特里同、涅普顿、波寒冬等仍是半人半鱼的美男鱼形象。至今,人鱼仍有其神秘迷人的魅力,星巴克最原始的商标就是一条披散着长发,有两条鱼尾的人鱼。

猜你喜欢

海牛海草美人鱼
我和美人鱼过一天
海牛
海草:随波舞动的护海之星
丑萌的“美人鱼”
Mahatee 海牛
放生一条美人鱼(下)
潜到海底去
小螃蟹与大海草
欢乐海草舞
海牛之家